中药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传统认为夏枯草具有清肝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常见如夏枯草膏、夏枯草口服液,夏枯草胶囊。

夕句、乃东,燕面,麦夏枯,铁色草,棒柱头花,大头花,灯笼头,白花草,棒槌草,夏枯头。

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等省。此外,广西、湖南、山东、贵州、云南、吉林、辽宁各地亦产。均为野生,多生于路旁、草地、林边。

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珠夜痛

2、瘰疬、瘿瘤

夏枯草味辛能散结,苦寒能泄热,常配贝母、香附等药用以治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如夏枯草汤(《外科正宗》);用治瘿瘤,则常配昆布、玄参等用,如夏枯草膏(《医宗金鉴》)。

3、乳痈肿痛

夏枯草既能清热去肝火,又能散结消肿,可治乳痈肿痛,常与蒲公英同用(《本草汇言》)。若配金银花,可治热毒疮疡,如化毒丹(《青囊秘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ly/10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