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香消暑,燃一炉荔枝香带来清新沁凉
“夏蝉叫,荔枝红”,又到了一年一季吃荔枝的季节,香气清馥、果肉晶莹的荔枝,从古至今深得人所喜。难怪会有杜牧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道出唐代贵族为荔枝狂的景象。而它也确实担得起这份殊荣,因为它不仅果肉鲜甜多汁,好吃,还有药用价值。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载:荔枝有补脾益肝、生津止呃、消肿痛、镇咳养心等功效。根部微苦、涩,性温,入药有消肿止痛,治疗胃脘胀痛的功效。除了荔枝果肉让爱吃的人疯狂喜爱,它的异香扑鼻也引来爱香人士的青睐,它的壳还是一味除湿温补的中药材,在古代经常用来制作熏香的香材。 1、超凡脱俗的荔枝合香 荔枝壳因其浓烈的辛香,是“合香家”颇为重视的合香香材。苏东坡的杂记《香说》中记载了宋仁宗宠妃张贵妃用荔枝皮和香的趣事:“温成皇后阁中香,用松子膜、荔枝皮、苦练花之类;沉、檀、龙、麝皆不用。或以此香遗余,虽诚有思致,然终不如婴香之酷烈。贵人口厌刍豢,则嗜笋蕨,鼻厌龙麝,故奇此香,皆非其正。”宫中名贵香料用多了,换些便宜的香材,反而令人闻之清雅,别具一格。《陈氏香谱》荔枝香条目中记载:“取其壳合香,甚清馥。”在合香中用到荔枝壳的香方很多,通常作为辅料搭配沉、檀等名贵的香料使用。古香方中,能彰显荔枝壳香气特色的是以荔枝壳与麝香制作的洪驹父荔枝香:荔枝壳不拘多、麝皮一个,右以酒同浸二宿,酒高二指,封盖,饭甑上蒸之,酒干为度。日中燥之为末,每一两重加麝香一字,炼蜜和剂作饼,烧如常法。《陈氏香谱》中有两首闻思香,均以荔枝壳入香:玄参、荔枝皮、松子仁、檀香、香附子、丁香各二钱,甘草三钱,右同为末,查子汁和剂,窨、爇如常法。苏轼写给黄庭坚的唱和诗《和黄鲁直烧香》中曾提及闻思香: 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 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浅浅的诗句,将香与人生联结,以嗅觉代替视觉,鼻臭映香,展现闲适清雅的生活态度。 2、清甜香气消除夏日忧烦 在明代香事巨著《香乘》一书中收录了十余条用到荔枝皮合香的香方,这些香方无一例外,都是营造一种文人喜好的脱尘出世之气韵。如果你喜欢吃荔枝,不妨把荔枝壳保留起来,效仿古人制作一款香,下抄录两款荔枝合香方,供香友自制品闻。 1、荔枝香沉香、檀香、白豆蔻仁、西香附子、肉桂、金颜香各一钱, 马牙硝、龙脑、麝香各半钱, 白芨、新荔枝皮各二钱。 右先将金颜香于乳钵内细研,次入牙硝入脑麝,别研诸香为末,入金颜研匀,滴水和剂,脱花爇之。 2、四弃饼子香荔枝壳、松子壳、梨皮、甘蔗渣,右各等分,为细末,梨汁和丸,小鸡头大,捻作饼子,或搓如粗灯草大,阴干烧妙。加降真屑檀末同碾,尤佳。荔枝壳除了与诸香制作合香,也可单独熏焚。荔枝气味纯阳,其性微热,熏焚荔枝壳有解秽、辟寒之功效。 荔枝壳虽比不上“沉檀龙麝”大四和合出的富贵香气,但山林的自然之香却是隐士们所追求的,《非烟香记》讲,“与草木为伍”的隐士只需随身携带一个熏炉,随手摘取花叶,即可“尽万物之变”,造出各种香味。 熏出来的荔枝香气似花香气,其中还夹杂着令人愉快的奶油香,如同初夏的味道,清透、明亮、甜美,时刻萦绕着你。 还可以将香料研末调匀,装入绢袋纱囊佩戴。暑热攻心,火旺浮躁的夏天,佩带芳香之物,不仅能驱散汗味,还可调畅情志,清凉怡人的气味,能让人心神皆清,免受暑烦所扰。 点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ly/10015.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好背方歌牛蒡解肌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