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溪湾和苦槠豆腐王焘

说吃,我是外行,因为我从来不是美食主义者,虽然孔子提倡食不厌精。不过这苦槠豆腐是山野的东西,说说估计不会贻笑大方。

知道苦槠豆腐,是在一个叫鲁溪湾的地方。鲁溪湾是黄山脚下一小山村,很配得上美丽二字。来到这里有点误打误撞,世上的好事很多都是误打误撞来的。还是前年秋天,我们从燕山去祁门,在半山腰上停下来休息时,向下望去,陡见一片青峦翠竹,那山峦的脚浸在碧清的溪水里,慢慢晃着倒影。溪岸边古木参天,隐隐露出白墙黛瓦。我们此行本也没有太明确的目的地,那里好算哪里的,立刻兴奋起来要去探访一下这看起来有点世外桃源的地方。待下到村里都来了点王维的心事:心怯空房不忍归。当然,确切点是“心怯都市不忍归”。于是一合计决定干脆住下来。村头有一家农民旅馆,三层小楼,面对青山碧溪,屋里收拾得很整洁,价格也不贵。

先说说房东人家,主人姓倪,早年是走南闯北的人,当过村长,现在开一个茶厂,制做很地道的金丝红茶。儿子在屯溪做导游,儿媳妇小宋在家,小宋是从休宁远嫁过来,我没去过休宁,想想都是皖南,一样的青山绿水。小宋大概是我们在村里见到的唯一的年青人了,小宋一开始对陌生人有点腼腆,熟悉后就开朗起来,呈现出山妹子青山绿水滋养出来的美丽活泼。同伴中孙老师是油画家,很欣赏小宋自然的风情,像齐白石见到新凤霞。

待女主人晚饭做上来,便吃到了苦槠豆腐。我们都没见过,开始我还以为是小时候吃过的绿豆沱粉,但那种别致的山林味道是绿豆沱粉所没有的。这盘苦槠豆腐是炒制,黛青颜色粘着亮晶晶的油色,又浇上一点剁椒香醋,色香味一流,甫一人口,安静滑腻顺畅,兼有清香弥漫。我们询问这苦槠豆腐的做法,陪我们喝酒正红着脸的老倪介绍说,是把成熟落地的苦槠子捡回来,在太阳下晒裂硬壳,便剥出果肉浸泡,然后磨浆,过滤,在大锅里将苦槠子浆加热,搅拌,冷却后就凝成眼前这样细嫩的苦槠豆腐了。呵呵,好复杂!我们来的季节正好是苦槠子落地的季节,我们一起高兴地说赶巧了,又都感慨说不仅好吃而且“绝对环保”没有化肥农药添加剂啊!环保不环保是城里人最纠结的事,一张口便漏出来。老倪继续说,六0年那几年,这苦槠子救了村里不少人的命。还说,苦槠豆腐熬粥喝,能治小儿腹泻和老人腰酸肾虚等等。

吃完饭,月亮便升起来,我不客气沏一杯老倪茶厂的红茶,坐在院子里对山村夜色发呆,想起民国易实甫的诗“青山无一尘,青天无一云。天上惟一月,山中惟一人。此时闻松声,此时闻钟声。此时闻涧声,此时闻虫声。”

第二天孙老师在村里写生,我背着相机转悠,知道这个村子很有格局,村前一条古树夹持的小路沿溪而走,溪畔树下有老旧的长亭供村里人休憩,半坡上有祠堂遗址,有废弃的小学校,心里想这村庄曾经是很安宁很有绅士范的。那些古树除了几棵庞大的古香樟和古枫树,大部分是苦槠树,都是二三十米高,几个人合抱不拢,树干上缠满藤蔓和青苔,一半溪水一半村子都被树冠覆盖了。几个老人在扫树下桂圆子一样生褐色的种子,就是苦槠子了。昨天老倪介绍说,原来村子里的古树非常多,五八年大跃进都被砍了炼钢铁了,现在剩下是极少一部分。

回来后我们和小宋保持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9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