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勺星云会怎样答案可能让你无法接受怪
北京治皮炎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210426/8890894.html 本文参加百家号#科学了不起#系列征文赛。 提起宇宙,首先映入脑海的一定是广袤、浩瀚、无垠这种形容“大”的形容词,但除了“大”之外,宇宙的另一个特征也同样让人印象深刻——“空”。 这里的“空”指的并不是哲学上绝对的“虚无”,而是对其中物质极度稀薄和稀疏的宏观描述。 在宇宙中除了各种天体之外,还充斥着大片气体和固体尘埃颗粒,这些物质的存在让宇宙不能算是绝对意义上的“真空”。 科学界将这些漂浮在星际之间的气体和固体颗粒物统称为“星际介质”,而因为其独特的造型外观,它们也获得了一个更加形象直观的名称——“星云”。 星云分类 就像猫这一大类中有不同的品种一样,“星云”这一笼统的分类下也有详细的区分。比如按照直接观测性质区分的话,有自己能够发光的“发射星云”、有可以反射周围光线的“反射星云”,还有相对于星空背景突然暗一块的“暗星云”。 除了上面的分类方法之外,在天体物理学中还有一种利用星云中气体物理状态分类的方法。 众所周知,“氢”是宇宙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仅银河系的总质量中就有74%的质量是氢元素,所以提到星云的物理状态,一般也就等同于氢元素的状态。 直接由大量氢原子构成的星云是最普通的,这种星云不会发出任何的光,通常用21厘米射电波段研究。 在一些高温的热源附件,例如大质量恒星、正在死亡中的白矮星等等,强大的紫外线会将氢原子电离成电离氢区。 这些被电离的氢原子是能够发出可见光的,所以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红色的星云照片。 恒星出生点的星云是密度较大、温度较低的“暗星云”,它们的组成成分通常是氢分子,所以也被称为“分子云”。 怎样吃星云? 此时问题来了,如果一个超级大吃货对星云非常感兴趣,甚至真的吃了一勺星云,那么他会发生什么呢?或者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个吃货吃不同的星云肯定会有不同的感觉,那究竟该怎样吃第一口呢? 需要注意的是,上文说“暗星云”密度很大,但就算是密度最大的情况下也不过是每立方厘米中有几千或几万个原子。 这就意味着该吃货拿一个正常大小的勺子去舀星云,至少需要划过几百光年的距离,并且还要将沿途的氢原子全部舀到,才能够吃到一克的星云。 一克的星云(氢分子)是什么概念?大约等于一两个氢气球中的氢分子数量。 如果这个吃货要吃的并不是普通的星云,而是电离氢区中的星云,那可就不好办了。电离氢区的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个氢原子,也就意味着需要不停挥舞勺子舀几十万光年的电离氢区,才能够得到1克星云。 这个任务在现实中很难完成,因为银河系直径不过十万光年,电离氢区仿佛银河系中一个个孤岛,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找到一个直径几十万光年的电离氢区。 星云什么味道? 假如吃货手中拿的勺子可以自动帮他收集星云,并且只压缩了星云的体积,没有改变星云的物理状态,比如温度、形态等等,那他会发现这从电离氢区舀的一勺电离氢实在难以下口,因为它的温度能够达到几万摄氏度,同时又是物质的第四形态——等离子态,所以勺子中那一团物质可以说是一团炙热的火。 不仅是从电离氢区舀的一勺星云难以下口,之前舀的那勺星云同样难以下口。分子云的温度通常在零下℃,有的甚至能够达到零下℃,这样极寒的东西应该没有人能鼓起勇气把它放到嘴里。 如果吃货决定不直接“生”吃星云,而是将它作为原材料进行烹饪,我们能够得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首先将星云中的氢分子剔除,在剩下的成分中大概率能够发现一种非常熟悉的东西——水。 除了水之外,我们还能够找到一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甲醇、甲醛、氨气、甲酸等等。 抛去有毒和无色无味的成分不谈,有一种成分大家肯定不会感到陌生——氨气,也就是厕所中辣眼的尿骚味。 事实上,星云中的物质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仔细的寻找还会发现散发出苦杏仁味道的苯甲腈、类似于朗姆酒味道的蚁酸乙酯以及臭鸡蛋味道的硫化氢。 除了闻味道,星云是真的能够用嘴去吃的,它其中含有很多星际尘埃,而口感你可能一点也不陌生。 因为星际尘埃的主要成分是小于1微米的颗粒物,也就是常说的pm1,它的体积要比pm2.5小很多。 如果pm2.5还可以用专门的防霾口罩阻挡的话,pm1可就阻挡不了了,它实在是太细小,就算日常生活中天天戴口罩,难免还是会尝到一些。 最后 吃一勺星云会怎样? 如果吃的是“生”的,答案可能让你无法接受,因为会当场去世,而如果吃的是“烹饪”过的,可能就像吃了一口混合着尿骚味、朗姆酒味、苦杏仁味的雾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10273.html
- 上一篇文章: 枇杷叶怎么吃枇杷叶的功效有哪些三九养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