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白癜风专家在线沟通 http://pf.39.net/bdfyy/bdfzj/190804/7357149.html

↑点击上方

“张胜兵中医”

  

本品同川贝母,在《本草纲领》昔时历代本草,皆统称贝母。

至明《本草汇言》始有本品以“川者为妙”之说,清《轩岐救正论》才正式有浙贝母之名。

川、浙二贝之功,基真雷同,但前者以甘味为主,性偏于润,肺热燥咳,虚劳咳嗽用之为好;后者以苦味为主,性偏于泄,风热犯肺或痰热郁肺之咳嗽用之为好。至于清热散结之功,川、浙二贝公有,但以浙贝为胜。

《本草正》:“大治肺痛、肺痿、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气,善开郁结,止痛苦,消胀满,清怒火,明线人,除时气烦热,黄疸,淋闭,便血,溺血;解热毒,杀诸虫及疗喉痹,瘰疬,乳痈发背,一起痈疡肿毒……较之川贝母,清降之功,不啻数倍。”

《本草纲领拣到》:“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

《本经逢原》:“同青黛治人面恶疮,同连翘治项上结核。皆取其开郁散结,化痰解毒之功也。”

(3)莪术

见于《药性论》,为姜科植物蓬莪术或温郁金、广西莪术的根茎。

蓬莪术主产于四川,广东、广西;温郁金又称温莪术,主产于浙江温州;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切片生用或醋制用,醋制后可强化祛瘀止痛影响。

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具备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莪术苦泄辛散温通,既入血分,又入气分,能破血散瘀,消癥化积,行气止痛,实用于气滞血瘀、食积日久而成的癥瘕积累以及气滞、血瘀、食停、寒凝而至的诸般痛证,常与三棱相须为用。

治癥瘕痞块,经闭腹痛,常与三棱、当归、香附同等用;治胁下痞块,可配丹参、三棱、鳖甲、柴胡等药;

治血瘀经闭、痛经,常配当归、红花、牡丹皮等;治胸痹心痛,可配伍丹参、川芎用;治体虚而瘀血久留不去,配伍黄芪、党参等以消补兼施。

本品亦能行气止痛,消食化积,用于食积不化之脘腹胀痛,可配伍青皮、槟榔用;若配伍党参、茯苓、白术等补气健脾药,可治脾虚食积之脘腹胀痛。

可既破血祛瘀,又消肿止痛,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肿痛苦,常与其余祛瘀疗伤药同用。

《日华子本草》:“治一起血气,开胃消食,通月信,消瘀血,止扑损痛,下血及内损恶血等。”

《本草经疏》:“蓬莪术行气破血散结,是其功效之长处,若佳耦人赤子,气血两虚,脾胃素弱而无积滞者,用之反能损其真气,使食愈不用而脾胃益弱,即有血气凝固、饮食积滞,亦当与健脾开胃,补益精力药同用,乃无损耳。”

《方剂化义》:“蓬术味辛性烈,专攻气中之血,主破积消坚,去积累癖块,经闭血瘀,扑损痛苦。与三棱功能颇同,亦忽过服。”

     

(4)三棱

见于《本草拣到》,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等地。野生或莳植。切片生用或醋炙后用。

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具备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所治病证与莪术基真雷同,常相须为用。然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

我在临床上治血瘀之癌症,多以二药同用,共奏行气破血之功,以强化活血化瘀之力。然两者破气之力较强,弗成一味盲目大批操纵,正常10克左右便可。

《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亲信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月信,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晕并宿血不下。”

《本草经疏》:“三棱,从血药则治血,从气药则治气,老癖癥瘕积累结块,未有不禁血瘀、气结、食停而至,苦能泄而辛能散,甘能和而入脾,血属阴而有形,此于是能治一起凝固阻滞有形之坚积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三棱气息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若细核二药之差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张胜兵中医长按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ly/1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