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集锦

谈桔梗在临床上的应用

江西中医学院熊昌华

医院熊明芳整理

熊昌华先生,江西省清江县人(年3月~年9月)。青年时从师陈耀延先生学习中医五年,业成,悬壶于新建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到江西省中医进修学校和南京中医学院进修中医。曾供医院任中医师;后调入江西中医学院任教37年,任方剂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工作50余年,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先后发表中医药学术论文数十余篇。主编江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教材《中药学》和《方剂学》及参考丛书《中药学》。中药在临床上的运用上,家父对桔梗做了深入的探讨。家父认为:桔梗其味苦、辛平。长于开提肺气,为肺经气分主药。经云:“诸气賸郁,皆属于肺”。故桔梗适合肺气膹郁,失其治节所致的各种症候。同时桔梗与其他中药合理配伍,能充分发挥其药物作用,扩大临床药物范围。现将桔梗在临床上的应用略述于下:一、用治咳嗽桔梗辛散苦泄、上行开发,能宣降肺气、化痰止咳。不论风寒、风热,皆可应用。如《医学心语》中的“止咳散”和“贝母瓜娄散”;《温病条辨》中的“桑菊饮”和“杏苏散”等方剂中皆有桔梗在内,为临床最常用的外感咳嗽药。二、用治咽痛桔梗用治咽痛,见于《名医别录》“疗喉咽痛”。《洁古珍珠囊》:“清利咽嗌”。《伤寒论》用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与桔梗汤。”此属少阴热化,肾家邪热循经而上,肺为热壅而致的咽喉作痛。用桔梗散结泄热,清利咽喉以消壅,佐以甘草清热解毒,缓急止痛。故后者医家,用此二味,易名“柑橘汤”,通治咽喉诸病,皆岀于此。如清代鲍相璈在《验方新编》中的“六味汤”(桔梗、甘草、防风、荆芥、薄荷、僵蚕)和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等方剂中,皆用桔梗以洽咽痛,家父常以桔梗汤加玄参、牛蒡子用治咽喉红肿热痛。三、用治失音声音出于肺系。如因外邪束表,影响肺气不宣,邪郁于肺,故声音重浊嘶哑而不洪亮,甚至失音,即所谓“金实不鸣”。如王好古用桔梗治“失音加诃子,声不出加半夏。”笔者常在《验方新编》中“六味汤”的基础上,加重桔梗用量,再加蝉蜕、胖大海,减去僵蚕、防风,更名“加减六味汤”,用治外邪闭肺,“金实不鸣”的失音。四、用治肺痈桔梗用治肺痈,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洽篇》:“咳而胸满,振寒脉数,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日华诸家本草》云:能“排脓”,治“肺痈”。家父以“桔梗汤为主”,加入鱼腥草、黄芩,通治痰热壅肺,肺痈脓以成之证。取其辛开苦泄、祛痰排脓以消痈。五、用治癃闭癃闭,是指小便闭塞不通。其病位在下焦膀胱。《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肺主诸气,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如果肺气膹郁、肃降失常,则水道不通而成癃闭,故《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闭”。《灵枢·本输篇》亦云:实则癃闭。根据“下病上取”、上窍开则下窍通的理论,采用开提肺气以“提壶挈盖”的治法,用桔梗配伍于通利小便的方药中(如五苓散、八正散等),能更好地发挥其通利小便的作用。六、用治水肿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水肿有多种治法。其中有从肺施治的宣肺利水法。临床上用桔梗与利水消肿的方药配伍,治疗因风水相搏,肺气失其宣发肃降,不能通调水道,水邪泛于肌肤的风水(阳水)。因桔梗辛开苦泄,能开宣肺气,载药上行。肺气得以宣开,则下焦得以通利,故能治疗上述原因所致的水肿。家父常用桔梗配伍于五饮皮、五苓散等方剂中,更能发挥其利水消肿的作用。七、用治便秘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但与肺也有密切关系。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则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若肺气膹郁,失其肃降,气机升降不利,则不能推动大肠的传导而易产生便秘。故古今医家治疗便秘,常用辛开苦降的桔梗开提肃降肺气,以推动大肠的传动功能,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如明代陶华著的《伤寒六书》中的“黄龙汤”治阳明府实未去,而气血已虚的大便秘结不通的症候。方中用桔梗一撮,就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关系和“下病上取”、“欲降先升”的理论进行配伍的。近人夏本经医师亦曾在《新中医》杂志年第三期报道一例“大肠热结十七日不解”的“大便秘结”的治疗经验中,亦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于大承气汤中加入桔梗以通调肺气而收到满意效果。八、用治痢疾桔梗治痢疾,见于《药性木草》:“治下痢”。《本草思辨录》亦云:“桔梗治痢疾腹痛,是治肺气之郁于大肠。”清代喻嘉言推崇含有桔梗在内的“败毒散”治疔痢疾初起有表证者,称之为“逆流挽舟”法。桔梗具有辛散表邪的作用,又能开提肺气以解肺与大肠之气机郁滞。家父仿效喻氏喜用“败毒散”治痢之法,常以《伤寒六书》中的“柴葛解肌汤”去白芷、白芍、石膏、生姜、大枣,重用桔梗、黄芩,用治痢疾初起而有恶寒身热,里急后重者,取其表解里自和而收到疗效。九、用治郁证郁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的病症。朱震亨云:“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并提出“六郁”之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对郁证提出了“木郁达之,金郁泄之”等治法。《临症指南》华岫云按:“郁则气滞,升降之机失度。用药大旨以苦辛凉润宣通,不投燥热敛涩呆补,此治之大法也。”指出了治疗郁证应选用具有苦辛凉润宣通功效的药物为宜。桔梗辛苦性平,能开提肺气、升降气机以解诸气膹郁,用来治疗郁证是最为适宜的药物之一。这是因为解郁必先行气,气行则郁自解。而肺主诸气,故行气首先考虑开提肺气。如《通俗伤寒论》中的“柴胡枳桔汤”用于治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满痛等症。桔梗在本方中并非取其祛痰止咳,而主要是取其宣开肺气以解肺气膹郁,以利于柴胡、枳壳更能发挥其升降气机的功效,从而恢复肝的疏泄、条达功能。家父根据上述理论,在临床上常以桔梗配伍在“逍遥“”中用治肝郁所致的症候,配伍自“半夏厚朴汤”中用治气滞痰郁所致的“梅核气”等病症,皆取其开提肺气以解诸郁之功。十、用治血瘀桔梗用治血瘀为病,见于《神农本草经》“主治胸胁痛如刀刺”;《药性本草》云:“破血”;《本草纲目》引《肘后方》用治“打击瘀血”等。桔梗为肺经气分药,气所以能治血淤,主要是根据肺能助心行血,以及“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活”的理论而运用的。如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用桔梗入肺,载药上行,开提肺气,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效用。家父在治疗血淤为病时,如见有肺气郁滞症状的,常以桔梗配伍于活血祛瘀方药中,使瘀滞之气得解,气机升降复常,行气则瘀血易祛,取效较原方为速。作者简介熊明芳,女,江西清江人,年12月出生于南昌市,年10月随家父熊昌华教授学习中医,江西中医学院本科毕业,江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道出血等病。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厅级课题。参与的"人血清载脂蛋白A1与B的分离提纯及其抗血清制备的研究"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并发表相关论文数十篇。

原载:熊明芳著《熊昌华验方验案医论集》,吉林科技出版社。

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