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

提到中药,很多朋友想到的就一碗黑乎乎的药汤,或者是古装剧当中贴在路人甲额头上的“狗皮膏药”。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一个方子在组成后,就要决定方子的剂型。早在《黄帝内经》中记载医方剂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八种剂型。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明创造,还出现了线、条、饼、熏洗、坐浴、锭、露等剂型。今天要跟大家聊一聊膏方、药丸和药茶。

膏方--都市贵族的养生宠儿

在中医养生中,有一种色泽油量,滴水成珠,拉丝挂旗的中药叫做膏方,它的真名叫做膏滋。由于传统中药汤剂的口味不是那么让人轻易接受,苦涩的难以下咽,所以味道酸甜适口,药效浓缩的中药剂型膏方应运而生。

传统膏方必须要有专业的膏方医师,通过辩证组方的形式,开具适合患者的膏方药方。再从选择道地药材清洗、浸泡、熬制、收汁等步骤过程,每一步都要十分严谨,药材放入顺序都有固定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膏方半成品的质量。最后通过数小时的熬制,将药材的净化尽数榨出,这才是完成熬制膏方的第一阶段。

通过过滤药汁,加入上好的胶质材料东阿阿胶,或者鹿角胶、龟板胶等,将膏方进一步的制作成形。再配以天然的蜂蜜作为增稠剂,最后形成了滴水成珠、色泽油亮、酸甜适口的膏方了。如果您想要养生保健,或者孩子消化不良,亦或者慢性病需要调理,医院还有专人专方定制膏方。

中医膏方五绝:

第一绝:膏方的养治特点——缓补慢调,乐享人生

“缓补慢调,乐享人生”,就是在使用膏方养治的过程中带给人的一种意境,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

膏方的传统立意就在于缓补慢调、润物无声。所谓的缓、慢并非怠惰,不是放慢速度和拖延时间,而是优雅从容地从根本上调理,激发机体的自愈功能,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最佳状态。缓、慢诠释着主动健康的理念,践行着中医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与“天人相应”的健康观。

第二绝:膏方的制作特点——晶莹剔透,厚积薄发

从外观上看,熬好的膏方用晶莹剔透来形容再合适不过,如此惹人喜爱的外表来自于人们的精心熬制和其中包含的物华天宝。

“熬”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工出细活。首先将配好的药物根据其性质不同分别置于有盖的容器内浸泡,还要注意到有的药物需要先煎、后下、分冲等,特别是对于名贵、细料药及胶类药更要另锅浸泡,而后三煎其药,过滤取汁,再将过滤净的药汁倒人锅内,蒸发水分,让药汁慢慢变得稠厚成为清膏,接着把烊化开的胶类与糖(以冰糖和蜂蜜为佳),倒入清膏,放在小火上慢慢熬炼,并且要不断搅拌直至能扯拉成旗或将膏汁滴人清水中凝结成珠即可收膏。收膏的同时,可以放入准备好的药末(如人参粉、鹿茸粉、胎盘粉等),要求药末极细,在膏中充分搅匀,也可以根据需要加入核桃肉、桂圆肉、黑芝麻等一起收膏,再将熬制好的成膏分装收藏在瓷罐内。

经过细心熬制而成的一料膏方少则可以服用半个月至1个月,多则可以服用2~3个月。经过炼制的膏方呈半流体状态,其外表晶莹剔透,柔美可爱。其内含有的药物浓度高,可谓物华天宝囊尽其中。膏方具有体积小、药效稳定、服用方便、口感好、便于携带和长期服用等优点。

第三绝:膏方的历史特点——内涵深蕴,历久弥新

膏方古已有之,是中医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内服膏方记载可以追溯到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但是人们对膏方并不像草药汤那么耳熟能详,这与膏方不同寻常的历史密切相关。

虽说从汉代就有了用内服膏方治病的记载,但因在唐代膏方由治疗向养生方面延伸,富贵人家多用膏方来滋补强身。对于普通百姓,由于膏方制作工艺讲究,内多含滋补的名贵药材,所以在民间用膏方的较少。到了宋代,膏方的用途日益广泛,既用于滋补,又用于治疗,明清时代更是发扬光大,如《医院配方》就收录了很多著名的抗衰老滋补膏方,其中就载有十分受慈禧钟爱的菊花延龄膏。

膏方偏于补益,宜藏,与冬之收藏相应,冬季进补,事半功倍。但是临床上虚弱及其他病症并非只发于冬季,所以对于体虚和体内有实邪的患者,一年四季都可以选择适宜的膏方内服,以达到补虚和祛邪的作用。

第四绝:膏方的组方特点——个性化膏方,延年法门

医学领域的个性化首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个性化医疗,实际上中医学理论的精髓“辨证论治”可以称为世界上最早的个性化医疗了。

膏方的药味相当多,一般在20~40味,属大方、复方的范畴,而且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订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即注重辨证论治,也就是要针对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疾病的性质,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才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目的。

经过精心辨证论治和全方位斟酌而成的膏方,一人一方,是专属个人的养生疗疾之品,这种个性化膏方提高了药物疗效及治疗的针对性、安全性,降低了医疗成本,起到了固本清源、攻守适宜、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为真正延年益寿的不二法门。

第五绝:膏方的口味特点——良药爽口,老少皆宜

内服膏剂多适用于需要长期进补的慢性虚证和需要长期调理的慢性病患者,这类人群一般宜于缓治久服,膏剂这种剂型对他们来说服用起来就十分方便。首先制作一料至少可服用1个月左右,免去了天天煎药之苦;其次,膏方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冰糖、阿胶、蜂蜜、鹿角胶等胶类作为基质和矫味剂,即使是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膏方也加入了木糖醇等一类的矫味剂,所以制作出来的膏方不仅看起来晶莹剔透,而且口感好,无汤药的难闻苦涩,浓缩了药物精华,服用方便、易保存,真可谓良药苦口变上口。

量身定制,三辨三调

我院拥有包括全国名老中医、省市级名医、名中医等在内的资深中医专家团队,以“三辨”、“三调”为最大特色,针对膏方服用者的中医体质、亚健康类型及某些慢性疾病的不同情况,采用“辨证、辨病、辨体质”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来辨识其个体特点。根据“三辨”结论,采取“调补、调理、调治”的方法开具膏方,为每一位膏方服用者“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

丸剂----都市贵族的养生宠儿

丸剂,是最为常见的固体剂型了。是将药物研成细粉末或者将药材提取物加入蜂蜜作为粘合剂,制作成或大或小的球形固体剂型。丸剂与汤剂相比,丸剂与汤剂相比有着,有不可随证变更药物的缺点,却有吸收缓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便于服用与携带的特点。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认为:“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也。”丸剂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比如月华丸、六味地黄丸等。

图:医院为患者定做的中药丸剂

茶剂----代用茶饮,好身体的加油站

十年前,一句“抵抗力,好身体”的广告词让我印象深刻。如今,新冠疫情的来袭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如何选择提高身体抗病力的方式方法。其中作为“小中药”的代茶饮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医院中医专家多年的行医经验总结,特研制出适合男性和女性饮用的疏肝润颜饮和降压安神饮正式上线了。欢迎大家前来院内选购。

药茶起源:

茶文化作为我国独特的本土文化,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如今饮茶已不仅限于中国,茶叶与咖啡、可可并列成为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相传茶的发现与使用源于神农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有“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记载。

药茶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历史非常悠久,茶文化与中医药,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茶原本不称茶,而称荼、槚,是神农尝百草而得之,故先为药用。

图:疏肝润颜饮主要由半夏、柴胡、菊花、厚朴等中药饮片组成

茶与药茶在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医疗保健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药茶又称茶剂,即将茶叶或以中草药(单味或复方)经过冲泡、煎煮,然后象日常喝茶一样饮用,用以防治疾病。在经济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中药茶饮因其植根于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方便服用,积微累渐发挥其治疗保健作用而日益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药茶这一传统制剂因时代发展需要而焕发了新的生机。

图:降压安神饮主要由丹参、桔梗、五味子、玄参等中药饮片组成

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4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