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在身边一
卷耳 中药名:婆婆指甲菜, 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 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 漆姑草 别名:珍珠草、地松。石竹科漆姑草属。 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通泉草 中药名:绿兰花, 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玄参科通泉草属。 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 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 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 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泽漆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狗尾巴草 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 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一串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具有清热,凉血,消肿作用。 鸭舌草 鸭舌草食疗作用:鸭舌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凤眼兰 别名:水葫芦、水浮莲。 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功效为疏散风热;利水通淋;清热解毒。主风热感冒;水肿;热淋;尿路结石;风疹;湿疮;疖肿。 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香椿 有补虚壮阳固精、补肾养发生发、消炎止血止痛、行气理血健胃等作用。凡肾阳虚衰、腰膝冷痛、遗精阳痿、脱发者宜食之。 柳芽柳叶 柳叶有清热,败火,解毒的作用。柳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晒干后,可以炒着吃,也可以泡茶。 马齿苋 马齿菜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降低血糖浓度、保持血糖恒定,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如大蒜拌马齿菜、马齿菜炒鸡蛋、马齿菜馅包子、马齿菜粥等。 地肤(扫帚苗) 强壮,利尿,明目,有溶解尿酸作用,适用于尿酸过多的疾病,如尿路结石、疸后皮肤瘙痒症、尿酸性痛风等,并可用于夜盲症。吃法:凉拌,包饺子、包包子。 苋菜 贫血患者、婴儿手术后及骨折病人食用的佳蔬之一。特别是贫血患者,更适宜较多食用。因苋菜中的铁、钙没有草酸的干扰,其利用率较高,没有副作用,有利于血液的合成与再生。吃法:凉拌,炒,做菜饼,包水饺,做烫菜,做粥。 野艾蒿 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脱皮。 榆树钱(榆钱) 利水,通淋,消肿。治小便不通,淋浊,水肿,痈疽发背,丹毒,疥癣。《本经》:主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气。 刺槐花(胡藤花) 止大肠下血,咯血,又治妇女红崩。吃法:烙槐花、槐花鸡蛋汤、槐花粥、菊槐绿茶饮、槐花茶。 蕨菜(龙头菜) 有清热滑肠、降气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 苜蓿(金花菜、幸运草) 有清热利尿、能淋的功效。防出血∶一切出血症候,如鼻血、龈血、吐血、咯血、便血、子宫出血、肛门出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4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扫盲贴丨这些路边草,竟是有神奇疗效的中草
- 下一篇文章: 中药材质量新说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