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凌晨5点,新干街头有一群人在“拼命”!

说起苦槠豆腐,新干许多山区农村人并不陌生,以前老家农村里在初冬季节经常要吃苦槠豆腐,那时候吃苦槠豆腐多半是为了裹腹,弥补粮食和蔬菜的不足。小时候秋末冬初时,凡星期天都要上山采苦槠,因当时采苦槠的人多,有的要采好几茬,采过的再采,就得仔细寻找,有时一天才采10多斤。果实采摘之后要经过暴晒(晒裂壳取果肉)、浸泡(12小时)、磨浆(当地人称苦豆浆)、过滤、加热、冷固成块、切割、然后放在清水中浸泡轻漂…最后才得到这特殊的苦槠豆腐。制好的苦槠豆腐散发着天然的香气,因为苦槠不用施化肥农药,远离污染,真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苦槠是一种野生树,通常自由无羁地长在村落的边缘或直接站在村道旁,挺拔、苍翠。

一般年间那簇拥而生的苦槠子五六个一串,依覆在枝头的绿叶上。若碰上特殊的年景,苦槠子多得像谷穗一样,在枝上披披列列,待到一阵秋风刮过,苦槠子撑破外面包裹的那层斑驳皱褶的外皮,一个一个从树上落下来。它形状大致像带壳的莲子,只是外壳是棕黑色的。

在山村长大的人,很多都有着捡苦槠子的记忆,约上几个小伙伴,拎着竹蔑小篮子,借晨曦的微光,在苦槠树下先捡去落在残叶枯枝上的果子,然后就开始拂去枯叶再进行地毯式的搜查,运气好的话,一个早晨可以捡到半篮子,也是很有意思的一段童年趣事。

可别小瞧这一块看似简单的苦槠豆腐,要想口感细腻,这些工序可是一道都不能少哦!何况农民伯伯都是纯手工制作的。

制作流程

苦槠子是不能直接食用的,将一粒粒小小的苦槠捡回家后,通常是先放到太阳下爆晒,直到果子裂了口子才剥出里面白粉的果肉。

将果肉倒进清水里浸泡十二个小时去涩后淘净,放在石磨上推出苦豆浆(现在大多使用搅肉机)。然后洗粉,一幅由白纱布缝制的榨巾上将苦豆浆过滤。

过滤后便可端木盆舀进一口大锅里边搅拌边加水,边加热,等到大锅里的苦豆浆沸腾,已经溅成了微红色的胶液,这时必须趁热用木勺舀进一个大木盆里冷固。

待盆里的苦豆浆冻成了块状,再拿刀切成巴掌大小四四方方的“苦槠豆腐”,小心翼翼一块一块托起放进一缸新鲜井水里漂。

最后,“苦槠豆腐”就可以下锅了,一碗爽滑可口的佳品马上就能上桌了。

其实,苦槠豆腐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除了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外,还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据有关资料介绍,把苦槠豆腐、带板的目鱼、蚕豆、刀叶肾这四样东西放在一起煲汤喝,是很好的补肾良方。此外,苦槠豆腐还含有淀粉、卵磷脂和其它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有效降低胆固醇、减肥、洁白细腻肌肤和延缓衰老、清热解毒、降脂降压、解积化淤、止泻等。所以,如果喜欢的话,还得多吃点苦槠豆腐。

这样的一碗苦槠豆腐

是否已经让你蠢蠢欲动了?

▍小编电话、、

▍编辑:新干通(转载授权请联系)

↓↓万件特价优惠商品点"阅读原文"立即领券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4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