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乡土苦槠豆腐
北京看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谷雨将春去,茶烟满眼来。如花立溪口,半是采茶回。”龙游南乡溪口,茶山叠翠,溪水如碧,明代戏曲家汤显祖来到这里,留下这样的诗句。不过,汤显祖看到的只是采茶制茶的景致。若溯溪而行,更有胜过“如花立溪口”的清俊奇秀。 坑口,长约数十里,常年云雾缭绕,毛竹涌浪,古木参天。满目绿色里,坑口山庄的掌门人张子卿最喜欢的,是深沟里那一株株枝叶千云的老苦槠树。 苦槠树,只适宜在江南生长,分布在浙江﹑江西﹑安徽诸省,是长江南北的“分界树”。龙游的大山里倒是常见。苦槠树生长缓慢,树枝点火难以起烟,因此比其它树种更为长寿。树木长成后,树冠很大,盛夏时节是村民纳凉谈天歇脚的好去处。到了秋末初冬,苦槠籽成熟,一个个从树上掉下来,又成了村民制作苦槠豆腐的原料。 在张子卿的记忆里,这苦槠籽是山民的一宝。在吃不饱的年代,因为富含淀粉,多糖,苦槠籽能代替粮食给人果腹。它作为食物,年代久远。苦槠籽一头尖尖,长得像小栗子,也称像栗。《庄子》中记载大盗跖“昼拾像栗,暮栖木上”。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曾记载;“槠子处处山谷有之,生食苦涩,煮炒乃甘,亦可磨粉。” 每到初冬时节,张子卿就会招呼村里的老人们,上山将苦槠籽捡拾回来,他会出高价收购。苦槠籽在太阳下曝晒,待棕黑色的硬壳裂开,露出雪白的果肉。剥出果肉浸泡一二天,磨浆,在大锅里将这苦槠籽浆加热,不停地搅动,直至沸腾,多时,再过滤。待冷却后,它就凝结成一块块细嫩的苦槠豆腐了。 那天中午,我在坑口山庄用膳。张子卿就拿苦槠豆腐招待我,说这是他们山庄的招牌菜。一眼看去,这豆腐与其它豆腐似乎并无异样,白白的,嫩嫩的,冒着热气,漂着葱花。用鼻子闻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在慢慢地弥散,这是一种和大豆不一样的香味。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感觉很滑很嫩,比豆腐更滑更细,第一口的味道是有一点点苦涩,但很快感觉是香,苦槠的香,野生植物的芳香,不一会,这种香气就从舌尖弥漫开来,从而占领整个味觉系统了。 既然是豆腐,就可以切块,晒干,就可以煎炒煮炸。张子卿说,在溪口一带,早年家家户户都藏有苦槠豆腐干。村人将这苦槠豆腐干看得神圣,夏天暑气伤人,苦槠豆腐凉拌吃。小儿腹泻不止,苦槠豆腐熬粥喝;老人腰酸肾虚,苦槠豆腐又与藤梨根熬汤喝。现在来坑口山庄用膳的人,差不多都会点这道菜,吃了都说好。有的游客走时还要买些带回去。逢年过节,张子卿会做许多苦槠豆腐,送给四路八乡的亲友,大家都说这是好东西,难得吃到。 苦槠豆腐泛着淡淡的清香,因为它来自冠盖如云的长寿树。它与人的渊源深长,过往多多。过去为救饥荒,而今为解乡愁。 于是有人就说,如果当年汤显祖吃过溪口的苦槠豆腐,说不定也会写下更加脍炙人口的诗篇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4232.html
- 上一篇文章: 豆腐干索面苦槠豆腐l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