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从其他方向,单从舌象角度分析问题。(本文讲解的图片均来自于《中医诊断学》主编邓铁涛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版)本文内容

19.短缩舌

短缩舌为什么会短缩?要么是类似中风的,要么就是虚的,舌为心之苗,舌是反映心脏的,如果心气虚、心血虚,虚得越厉害,舌就越短缩。有个词叫“长舌妇”,其实都是心火有余、心血有余,“血有余则怒,血不足则恐”,血有余则老是喜笑不休。

他老是特别能说的人,这其实都是有余的,就是气血有点过了,但是不一定真的是体质很壮实去过的,他可能就是下面堵了,气血下不去导致的上热下寒,导致的心火有余,这种他也可能会出现这种症状。所以还是要辨为什么会导致这种症状?有些人是热毒或者感受外邪,病毒性心肌炎、链球菌感染之类的导致的,心脏的一些症状或者感染也会导致这些。

20.厚苔

然后厚苔,就是化苔嘛。首先薄白的,这是我们胃气的象征,你如果是亏了,比如肾气亏了舌根就没苔,胃气亏了舌中就没苔。你没有苔,就是整个气亏了,所以为什么苔主气分,它就是反应的是脏腑的气。如果很厚,那就是痰饮湿食,痰饮湿湿气重了,痰重痰多,都可以苔厚,但是苔厚更多的偏于气分证和胃肠。食滞有实邪了有痰、有食积、有食物、大便不通这些。确实是实邪,它就会形成这些苔,熏灼着这些浊气。

21.滑苔

下面是个滑苔,水滑苔多是水湿,就有的人,就是痰饮病的,他那个舌头伸出来以后表面会形成像痰涎一样,像个口水一样,一摊在那里,也不是泡沫,就是比较稠的口水,然后有的人会滴下来的,然后他会立马把舌头伸回去,然后把那个口水吸一下,这种是痰涎很重,很多中风的都有,就像为什么中风的病人口角流涎,就是这种,就是痰涎没到中风没到就流出来的地步的时候,病人会缩回去的,那种病人就是他经典的痰饮病。化痰湿的就要用,湿痰,半夏莱菔子南星等,如果水饮就茯苓泽泻等。

22.燥苔

燥苔其实就是偏于燥热嘛,燥气有两种,一种是凉燥一种温燥。温燥就是热,我们要清热嘛,就是干热,要养阴药、清热。但是凉燥的话,他为什么会燥呢?就是津液不达,辛以润之。热燥比较好理解,比如清燥救肺汤,就是燥热的,要滋阴药、清热。但是凉燥的,我们用什么方,用杏苏散。杏苏散里面用的什么,里面基本没有润药,都是用的什么——二陈。

所以凉燥为什么会凉燥,是因为津液不达,就比如里面有痰湿,痰是津液不化,然后就导致了这个津液不能正常的周转流行,所以肺、皮肤就燥,就缺津液,用二陈、杏苏散去把这个痰饮一化,辛以润之,把这个津液润成像一滩水,用扫把一扫,扫均匀了,就整个面就都润了的意思,就是辛以润之,那个五苓散也是,下焦蓄水,里面一堆水,但是我上面是口渴的,就是去用了五苓散去治下焦、膀胱这个水,然后上面口渴就解决了。杏苏散也是,杏苏散杏仁、苏叶、桔梗、枳壳这些的,再加上二陈,为什么加上二陈,就是因为把里面的痰湿给化了,然后这个津液自然就能运行了。所以这就是杏苏散治凉燥的特点。

23.花剥苔

花剥苔就是有热毒,再加上虚了,或者有湿毒。就说和前面的舌不太一样,就是剥苔嘛,就是虚,气阴两虚也好、气血虚也好,同时他又有一些湿热痰浊,所以这种可能用人参、麦冬之类的,用上麦门冬汤,有半夏就能化这个苔,所以你看到这个苔,再联系这个方,瞬间就觉得这两个是天造地设。麦门冬加人参去益气养阴,里面又有半夏正好是化这个痰浊,但这个病人可以加进卢根或者加一些黄芩去化这些湿热痰浊,但是同时一定要注意就是剥了,这种就是正邪相争,正气在亏,就是假如像是发烧十几天的病人,这个本身就是高热,然后就反反复复后就正气不足了。

24.地图舌

地图舌其实也是偏虚,就一般小孩儿比较多,大人很少见。所以它展示的也是小孩儿的舌象,也是偏虚——脾胃偏虚、气血不足。其实小孩儿我给你说了一个外感、一个肠胃。肠胃主要的表现就是拉肚子,但其实所谓的那些麻、痘、惊那些疹、皮肤的问题都是胃热没排出去,就说小孩儿胃肠功能没健全,很多老人或者父母及早的给了不合适宜的辅食或者他不适合吃的东西,它消化不了,吸收不了,他就要排出去、拉出去。

但是父母一看到他拉,立马给他蒙脱石散止泻,蒙脱石散说的很好——吸附毒素、保护肠粘膜,其实是让这些该拉出去的东西没有拉出去的,这屎该拉出去却没拉出去留在体内,它就会发炎就会生毒热。不让它拉,把它止住了,它就从皮肤上出来,手足口病就出来了,幼儿急疹就出来了,这些病又出来了。小孩的风疹、麻疹那些就出来了。所以说治病一定要求本,尤其是小孩的身体,他是有很强代偿能力,它就是知道自己该怎么样,它不像老人正气亏了,吃了食物中毒了不一定拉肚子。

就是有一些捡破烂儿的,他们常年这个食品不卫生,那个胃都形成抵抗力了,所谓的抵抗力其实是他们自己的排毒功能下降了,解毒功能下降了。正常吃了垃圾、不干净的食物,是应该拉肚子的,但是因为他的胃肠功能差,就说正常的红色黏膜变得白色了、变机化了没有血色了。所以他的那个肠蠕动就是排毒的,就是本身该排的排不出来留在体内。让肝去给他解毒,所以时间长了那些捡破烂的,他们肝都废了。就正常情况下,我们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是直接肠子先自己拉出去,他们是肠子自己已经拉不出去了,只能靠肝解毒,我们正常是先拉出去剩的再用肝解毒,所以他们是在透支自己的肝,所以他们不是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那些都是真的是有问题的,要不为什么要注意卫生。

25.腐苔

然后腐苔其实和花剥苔有点类似,但是它就湿热更重了,这种你要用的猛一点化苔的——草果、厚朴、槟榔类似达原饮,或者柴胡达原饮之类的,同时加一些清热解毒的。腐苔就是主的湿热蕴积太重了。最好还是什么,你看的苔这么厚,最好攻下。大黄最好,它就是是攻下,但是你要看他情况,看他舌质本身有没有气血亏,气血亏可以新加黄龙汤。加上人参、当归这些益气养血的。

26.腻苔

腻苔就比较简单了,这种是黄腻的嘛,明显黄腻的,这个偏于白嘛。如果是白色的,那藿香正气散、平胃散之类的,黄腻的就是连朴饮(制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栀、芦根。)、蚕矢汤(晚蚕沙15克,生苡仁、大豆、黄卷各12克,陈木瓜9克,川黄连(姜汁炒)9克,制半夏、黄芩(酒炒)、通草各3克,焦山栀4.5克,陈吴萸(泡淡)0,9克。)之类的。

但是葛根芩连汤没有行气的,气畅则湿行,它没有生行的,它也没有健脾的,所以我并不是很爱葛根芩连汤,因为它本身属阳明邪热下利,就说跟外感有关,而且纯清热的、清热燥湿,再加葛根是升阳气的,它是邪热入里。这个腻苔就说一定要藿香、佩兰、草果这些配上黄芩、黄连的之类的一起去清热。这就是专门针对湿热的,寒热并用。所以甘露消毒丹、三仁汤(三仁汤偏清的),白苔就是寒,然后你就跟着症状,根据症状哪寒补哪:肝阳不足——肉桂、吴茱萸;肾阳——附子、肉桂或者仙茅、杜仲这些;心阳——桂枝或者薤白;肺阳——甘草、干姜这些的;脾阳——就是姜、椒之类的花椒、蜀椒这些川椒,再加上这些各种姜,高良姜、炮姜、干姜这些所有的姜类的就针对它。然后再就结合病人本身情况,他有什么症状,你看看有什么症状,肢冷还是胃寒的还是说哪里有什么情况,气和血都要问。

27.白苔

白苔舌质也偏白,所以气血都要温。

28.黄苔

这个黄苔,其实就跟刚才那个腻苔的加强版,这种是黄腻苔,就是清热。就这么黄的一定要加什么?清热解毒的,就是在其他的清热化苔的前提下要加解毒的,就是因为这个热会形成热毒、湿毒,所以要加解毒的。之前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4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