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高尿酸血症内伤发热案
高尿酸血症-内伤发热案 丁某某,男,67岁,年11月23日就诊。 常感卧时周身烘热,咽喉充血,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根部苔少,脉滑。既往有高血压病、尿酸偏高。长期服用络活喜、别嘌醇。 西医诊断:1、高尿酸血症2、高血压病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湿热内蕴) 治法:清化湿热 方药:苦杏仁10g、豆蔻6g后下、米仁30g、姜半夏12g、通草3g、淡竹叶15g、丹参20g、荷叶20g、生山楂12g、决明子12g、柴胡9g、黄芩12g、绵茵陈12g、焦山栀9g、连翘15g。14帖。 二诊 卧时周身烘热仍有,咽喉充血,大便正常,夜间尿频。舌胖嫩,苔黄腻,脉滑。上方去苦杏仁、淡竹叶,绵茵陈加至15g,加泽泻15g、茯苓30g。14帖。 三诊 卧时周身烘热较前缓解,咽喉充血,大便量少,日行1次,夜尿3-4次。舌胖嫩,苔薄黄腻,脉滑。上方去通草、焦山栀,决明子加至15g,加车前子15g、泽兰15g。14帖。 四诊 卧时周身烘热已消,口不干,咽喉充血显减,大便量少,日行一次,夜尿3次。舌胖嫩,苔薄黄略糙,脉弦滑。上方减姜半夏至9g,去连翘,加杏仁10g、青蒿15g。再服14帖。 按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患者将至古稀,天癸已竭,水不涵木,木旺乘土,水谷不化,湿浊内生,聚而生热,充斥三焦,发为烘热。湿为阴邪,易困遏阳气,阳气内郁,久而化热。人卧之时,血载气入肝,引动内生之湿热,而作周身烘热;咽喉为肝经上行所过之处,肝胆郁火循经上扰于咽喉,故见咽喉充血;其舌脉亦为湿热内蕴之佐证。此虽为本虚标实,但以标实为急,故治以清化湿热为主,若虑其年高而用滋阴降火之品恐有助邪之弊。 方用《温病条辨》之三仁汤加减以化湿清热泄浊。方中以杏仁宣肺行气从上焦化湿浊,豆蔻芳香运脾从中焦化湿浊,米仁健脾渗利兼能清热,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令湿热浊气自三焦分消;通草、淡竹叶甘寒淡渗助三仁清利湿热;半夏燥湿化痰兼能助脾运化,使湿邪化生无源,热势孤而易祛。因湿热在中气阻不著而去滑石、厚朴,加丹参、荷叶、生山楂、决明子以清降化浊;再用柴胡、黄芩、绵茵陈、焦山栀、连翘入肝胆经以清热化湿、透邪外达,此外山栀、连翘兼能清解上焦郁热。 二诊时诉夜间尿频,此为湿热下趋,扰动膀胱,膀胱气化不利;诸症仍存者,是湿热未去,故仍从上方之法。去淡竹叶、杏仁,加茯苓甘淡以健脾运脾渗湿化浊、泽泻甘寒淡渗以泻下焦湿热,而求小便通利;增绵茵陈用量以清利肝胆湿热;使湿热从中下二焦而走,不伤上焦正气。 三诊时诸症缓解,舌苔转薄,夜尿仍多,此中焦湿浊渐化,中上之热渐消,湿浊并郁热欲从下窍而出,扰动膀胱所致。故在上方基础上去主中上二焦之通草、焦山栀,加大决明子清肝化浊兼能润肠通腑,另加车前子甘寒以清热利水、泽兰苦辛微温化气行水,使小便通利,夜尿减少。 四诊时主症已消,诸症缓解,夜尿3次,较前减少。舌苔由腻转糙,脉象滑而转弦。此湿热日趋于下,上焦邪热已消,肝胆湿浊渐化,余热仍存。故在上方基础上,去清解上焦郁热之连翘,减量温燥之半夏;加青蒿清透肝胆之余热,并透解下焦邪热助膀胱气化得复;再予杏仁宣通肺气使上源得治、水道得通、肠腑得润,以冀全效。 本案以卧时周身烘热为主症,除舌象外,湿热之象不明显。但其尿酸偏高,尿酸为食物代谢后的产物之一,王师以其为脾胃运化不力而成的一种内生浊气,故尿酸升高,常提示湿浊内蕴。治疗时以清利为要,使湿热从下窍而出,病症得安。本案正是借助西医化验结果作为四诊延伸,辅助辨证及治疗。 END 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9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普洱茶的功效与作用,普洱茶怎么存放最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