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39.net/disease/a_5951583.html
肺系疾病的发生、复发与加重与肺的生理病理特点有着紧密的联系。肺位于人体的上部,像华盖一样保护着身体,它主管皮毛并通过鼻子与外界相通。因此,当外界的邪气侵袭人体时,这些邪气往往首先从皮毛或鼻子进入,从而直接威胁到肺的健康。六淫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都容易侵袭肺卫,导致其功能失常。肺是一个娇嫩的器官,对寒热的耐受能力较弱。它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并且一旦受到侵袭,就容易产生寒症或热症。肺寒的形成不仅与外邪的性质有关,还与肝火犯肺、痰热壅肺、胃肠蕴热蒸肺、肝肾虚火灼肺、痰瘀化火伤肺等内部因素有关。而痰浊阻肺、水饮伏肺、饮停胸胁等则是由于气血瘀滞过久而导致的热症。此外,肺之寒热的形成还与个人的体质密切相关。阴虚阳盛的体质容易使邪气从阳化热,而气虚、阳虚的体质则容易使邪气寒化。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临床上常用的“射干麻黄汤”都可以灵活应用。关键在于根据寒热的程度,酌情加减生麻黄的用量。然而,在临床上,纯粹的典型风寒证或风热证并不多见。往往是由于兼杂其他病症或受到个人体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病症的转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重视兼证的出现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例如,对于喉咙疼痛较重的患者,可以加重楼以清热止痛;对于喉咙痒的患者,从西医学角度看可能是气道高敏反应,可以加入苦参、白鲜皮以祛风止痒、抑制过敏反应;若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则可加用砂仁、青皮、陈皮以健脾化痰。如果服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喉咙仍然发红,可以加用凉血化瘀药,如忍冬藤、刘寄奴,以促进病情的完全恢复。患者陈某,女性,37岁,因咳嗽气喘半月有余前来就诊。自诉半月前因受凉,即感咳嗽气喘,喉中痰鸣。曾自行服用感冒止咳消炎类药物,但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刻诊见患者恶寒身冷,咳嗽频频,咳吐白色粘痰,咽痛咽干,夜间尤甚。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浮滑。此乃寒饮郁肺,饮邪化热之症。根据《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所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故选用射干麻黄汤以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患者咽痛,加桔梗利咽止痛排痰;咽干,加石膏清热生津。处方:射干、麻黄、生姜、细辛10g,清夏、五味子、紫苑、款冬花、生石膏、桔梗、大枣。水煎服。二诊时,患者诉服完一剂后喉中声消失,咽痛咽干即止,咳吐白清痰,身疲。舌质略胖,脉沉滑。此时咳喘已平,但仍有白清痰。故改用六君子汤调补脾肺,加苓甘五味姜辛夏杏汤清除痰邪,兼利肺气。处方:陈皮、清夏、云苓、白术、党参、生甘草、五味子、干姜、细辛、杏仁。水煎服,日一剂。三诊时,电话随访得知患者已无不适。此案为寒饮郁肺,饮邪化热所致。用射干麻黄汤散寒宣肺,降逆化痰,生石膏清热,桔梗利咽止痛排痰。二诊时咳喘已平,仍有白清痰,故用六君子汤调补脾肺,兼利肺气,气化则饮消,以治其本。此方对于减轻哮喘症状,能起到较好的疗效,但不易根除。前人对哮喘病曾提出“在上治肺,在下治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的原则,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以期根治。中医理论中,人体健康的基础在于“阴阳调和”,这一理念在《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得到了深刻阐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中医常采用射干麻黄汤加减的方法,其灵活应用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医强调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需要寒热并用。当机体受到外感风寒之邪的影响,若仅使用辛温药物来驱散表寒,可能会因热盛而加重病情;而若仅使用寒凉药物清除里热,又可能阻碍表寒的发散。因此,需要同时运用寒热药物,以达到调和病机的目的。其次,对于肺这一娇嫩的脏器,治疗时用药需轻清、宣散,避免过于猛烈的药物对其造成损害。肺叶娇嫩,不耐寒热燥湿诸邪之侵,故用药量、药味要小,遵循“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再者,肺系疾病的寒证和热证转化迅速,往往一两日便可发生变化。因此,用药疗程宜短,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适应病情变化。此外,在辨治肺系疾病时,中医特别注重气机的升降出入变化。无论是肺脏自身疾病的宣降失常,还是与其他脏腑之间的气机失调,都需要通过调理气机来达到治疗目的。最后,在肺系疾病的后期,由于久病及肾,肺虚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因此需要适当佐以补肾药,以恢复肺肾之间的正常功能。综上所述,中医在治疗肺系疾病时,以射干麻黄汤加减为基础,注重寒热并用、轻清宣散、短程治疗、调理气机以及补肾等原则,旨在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2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