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栖梧桐之三十四盘洋元帅庙及其他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文〡陈美珠三月,轻风,微雨,回故乡。远眺云雾缭绕的狮山、虎山、象山,细雨蒙蒙中,它们更显慈爱,真把小山村环抱在怀里了。近处,四百多岁的苦槠树蓄了一冬的能量,又用他鹅黄的花、嫩绿的叶唱响了充满生机的春之歌。目光回收,停留处,自然是这绿色果树簇拥中的元帅庙。翠绿的新叶,衬托得庙宇愈发庄严肃穆。摄影:陈美珠这坐落在村中心的古庙,我是如此的熟悉——我家紧邻着它,日日见得。庙的两旁,均有我家的园地。种豆、割韭菜、挖番薯……小时候常和父母在此劳作。每逢清明、重阳、过年,母亲便捧着公鸡、猪肉、白粿、酒、茶等供品,到庙里祭拜。我常作为帮手跟随。母亲肃然上香祭拜,念念有词……我肃立一旁,望着三元帅端庄而又慈祥的塑像,静等着,也好奇地观察着这个庙宇。上厅梁处悬着一块云板,云板斑斑锈迹,颜色墨黑,一望而知有些年头。下座莲花藻井保存完美,工艺极为精湛,造型美观,层次分明,色彩绮丽。每每抬头仰望,赏心悦目,心花绽放,然后是渐趋平静舒坦的安然。元帅庙是清乾隆间(~年)为纪念陈、林、黄三人而建。系土木结构,内有石碑。摄影:陈美珠找到上厅近右侧门处立着的石碑,看见碑上刻有“林陈黄”“光绪丁丑年冬月吉旦”等字。表明奉祀的是“林陈黄”三位元帅,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光绪丁丑年”(年)大修。据《陈氏族谱》记载,文革期间,庙内塑像及壁画尽毁,仅下座莲花藻井因乡亲用板钉纸糊而幸存。年,乡亲乐捐重修,元帅、将军、奔马重新塑起,藻井也修葺一新。古庙已被列为不可移动文物,有专人管理,香火复盛。庙里有木桌木椅,还有沙发。众乡亲均爱到此相聚。元帅庙成为“地标性建筑”,人们总是顺口就指定:某时某刻,我们元帅庙见。大家或商讨工事,或谈论农时,或闲话家常,或打几局牌……尤其是庙前建了广场后,三元帅公更是日夜有诸多人相伴了。庙前原是一块高于庙门槛的园地。年春,爱乡情切的大哥,听闻庙前欲建广场受阻,于百忙之中抽身,特从福州赶回,顾不上歇息,立马拜访园地主人。大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用自己对家乡的深情打动了他。大哥当即捐资,小广场建成。老者传说:明朝,贼寇为害村中,村民奋起抵抗。眼看抵挡不住,遂焚香跪求诸神相助,得胜返回,援兵消失,只见“陈”“林”“黄”三面旗帜,联想到曾经帮助过村民的埔埕三义士,认定是他们化身施以援手,遂建庙祭拜。摄影:陈美珠县志以及族谱中相关人事的记录:嘉靖朝后期,东南沿海倭乱猖獗达到顶峰。嘉靖四十年(年),漳人王凤种菁失利,聚众永福县廿八都(梧桐等地)作乱,被称菁贼。虽监司发兵抵挡不住,菁贼到处寇掠,殃及二十六、二十七都,后集聚盘洋。埔埕三勇士赶赴,举旗率村民击贼。贼败退盘富。村民办酒庆功,误把义旗插入土粪堆。酒饮至尾声,义旗被暗火烧倒却无人知晓。菁贼见状,反攻下山。三勇士因醉酒败退至外地,后就义。埔埕陈、林、黄三位义士分别为:陈东澜,明朝正德癸酉()年生,嘉靖辛酉()仙逝。陈氏族谱载:“其剑术甚工,曾扫除王温二寇巢穴,遭意外。镇守福建都督刘显闻其英烈,亦悯其死,仰县祭之。永邑玄坛中设立义勇元帅神位,春秋祭祀报功。盘洋地方立高阁纪念。”林章武,埔埕桂山或杏山支系,族谱遗失不详。战死,勅封义勇将军。黄仕纶,生于明朝正德甲戌()年。黄氏族谱载:“公生平胆量过人专习武艺,剑戟在手,敌力雄兵,勅封义勇将军。”勇士就义之后,陈德的表弟诗人林凤仪写诗凭吊:怜君兄弟息缪绸,一掩泉扃已五秋。鹫岭空堂无旧主,龙津逝水尽东流。门闲夜月羊沟路,簾冷西风燕子楼。兵火十年煨烬后,子孙风雨哭荒丘。据县志载:林凤仪,字九成,埔埕人,后徙居怀安。少有逸才,而不斤斤绳墨。为诸生时,喜击剑,工歌诗。举嘉靖壬子乡试,授泷水令。诗奇诡放旷,不作经人道语,名籍公卿间。摄影:陈美珠本土作家陈家恬先生另外记录一种版本的传说:清顺治年间,赤锡匪首黄居率部前往仙游五星一带抢劫。十八将得悉,在其必经之地潼关阻拦。黄居怀恨在心,扬言报复。为此,十八将上山筑寨,白天下山种田,傍晚上寨过夜,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深夜,黄居率部潜入盘洋,爬上大众寨。因寨门紧闭,难以入内,埋伏到凌晨,趁一主妇开门挑水时窜入。猝不及防,十八将中仅一人侥幸逃脱,全寨男女老少尽遭屠杀。埔埕乡陈东澜、林章武、黄仕纶与洋中乡李端友、俞大海、倪书云等人闻讯,举义旗前来围剿。黄居败退到富竹里。乡亲在塔坪头设宴庆功,随手将义旗插在看似已经熄火的粪堆上。宴饮将毕,义旗被暗火烧倒。蹲守苦竹亭岭的黄居见状,猛扑下来。众义士酒醉不敌,败北就义。嗣后,乡亲就地建庙祭祀。乾隆皇帝出征时,先锋受阻,忽见三面帅旗,号称陈、林、黄,各率彪悍人马救驾似的飞奔而来,敌方仓皇逃离。乾隆皇帝班帅回朝,论功行赏时,却不见陈、林、黄三主帅,遂发黄榜寻找,最终认定此乃三位义阴军所为,于是颁旨重修庙宇,敕封陈、林、黄为元帅,李、俞、倪为将军,塑身配坐骑,钦赐“元帅庙”金匾……以上或传说或史料,其中的“陈”“林”“黄”三神的凡身所属的年代,所为的功绩不尽吻合。但细想,他们成为百姓护佑神的原因是殊途同归的——本是普通子民,却愿意献身为乡族亲邻、黎民黔首,成就一番忠勇义烈。百姓塑之为神,初心也相同——感念义勇恩德,祈愿神灵护境。到庙里祷告祈愿的乡亲中的多数不知神明的来历,但不妨碍对他们怀着深厚的敬意,甚至万分的敬畏!庙门前园地里的农作物从不浇人粪尿,挑尿桶的乡亲也从不打门前经过,唯恐玷污了神灵。因了所敬与所畏,乡民谨言慎行,向上向善,世世代代守望相助。摄影:陈美珠盘洋人除重阳等节日祭祀外,每逢初一、十五,连搬迁至好几公里以外的梧桐街的人家也会一早赶回烧香。平日诸多人许愿,还愿时除上述供品,还加上猪头。疫情前的每年清明节,都举办隆重的游神活动,并请戏班来连演几日大戏。三元帅出游时,家家户户办祭礼,庙里也准备特别丰盛的礼物,奉祀礼分为出堂礼、入堂礼、祠堂剧场礼物(庙下座本为戏台,已毁,且小,故戏在陈氏祠堂开演)。入堂礼最为丰厚,共8项33种。因本村大多清明时节扫墓,迁居他乡的、外出打工经商工作的,纷纷返回扫墓祭祖,还宴请亲朋好友来观戏,所以村中呈现出比过年更热闹的景象。庙里庙外,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上香祭拜,瞻仰元帅公尊神,和熟人打招呼,与亲友攀谈……有了小广场,元帅庙前视野开阔了起来,人们有了休憩、健身的地方。天未亮,就陆陆续续有人在此锻炼;白天,庙的内外,人影绰绰,各为所好;夏夜,从田野吹来的风,倏地带走酷热,跳广场舞的,看别人跳舞的,搬来椅子靠广场外围坐着谈天说地的——这里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即使什么都不做,单单坐着,听着乡亲的欢声笑语,让凉凉的风抚摸着你,拂去你一身的燥热,也是无比惬意之事。原先我不明白,为何小广场这最热闹的地方,反而是最能让我心静神宁之所,现在,我隐隐约约感受到,是这烟火色的神灵之气息让人心安!摄影:陈美珠怀想这一切时,我的心情极复杂。有对三元帅的崇敬,有对故土的怀念,还有锥心的哀痛!因这广场修好不足一年,我的大哥便因公殉职!母亲常哀叹:为什么帮忙修了广场,神明却不保佑他?我无语哽咽,但在心中默念:母亲!因为哥哥的作为,乡亲也更敬重您和父亲,他们帮我们挺过最艰难的一段时日。在我不在你们身边的时候,我时常在邻居发的广场活动视频里,看到锻炼着的父亲,晒菜干的您。我们都不在你们身边时,遇到困难,我总是能电话、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22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常用中药材祛风湿强筋骨的中药材自渡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