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经五腧穴感冒发烧泻热调血压便
五输穴简称“五腧”。《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是一组具有重大意义、作用大、疗效高、主治规律性强及运用范围广泛特点的腧穴,因此历代医家都很重视五输穴在养生治病方面的应用。这段话将经络气血流注的状态,用不同性质的水流,形象地比喻出来,由微至盛,从涓涓细流逐渐汇成滔滔江海。 井荥输经合 在阴经穴位属性为:木火土金水 在阳经穴位属性为:金水木火土 阳经比阴经多一个原穴。 井——象征经气如泉水刚刚冒出来,象口井,是水的源头。大多在手指端、脚趾端。 荥——指经气还很小,如涓涓流水、萦绕迂回的小溪。大多位于手掌指或足跖趾关节之前。 输——指经气渐盛,好像水流汇聚、由小而大,灌注输送,大多位于手掌指或足跖趾关节之后。 经——指经气更盛,有如滔滔江水经过,水流变大,畅通无阻;大多位于手腕、脚踝关节以上。 合——指经气汇集在一起,好像百川归流进入大海,经气会合开始进入体内脏腑了,大都在肘关节、膝关节附近。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沿食指桡侧缘,出于第1、2掌骨间,进入两筋(指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经上臂外侧前边,上肩,出肩峰部前边,向上交会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从缺盆部上行颈旁,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会人中部——左边的向右,右边的向左,上夹鼻孔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1.井穴:商阳金穴 定位: 手食指末节靠近拇指一侧,距指甲角0.1寸处 1.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2.热病,昏迷; 3.手指麻木。 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商阳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商阳为经脉气血运行的源头。 商阳穴又在食指末端直接联系着相表里的肺经,而肺为水之上源,主一身之皮毛,艾灸商阳穴可以同时激发肺经与大肠经气。 凡外邪侵袭肌表发病时,可商阳开发皮肤之毛窍,疏泄外卫之阳,从而解表开郁、退热发汗。 比如便秘,多因腹内积热、津液受灼、肠腑不通所致,通过点按或艾灸商阳,可使热邪宣降得畅,气机调理,水液下达濡润肠道,促进排便。 国际编码:LI1 2.荥穴:二间水穴 定位: 食指上,第2掌指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 1.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目痛,口眼歪斜; 2.热病。 国际编码:LI2 3.输穴:三间木穴 定位: 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 1.齿痛,咽喉肿痛; 2.腹胀,肠鸣; 3.嗜睡。 血热利咽,调腹通便。 国际编码:LI3 4.经穴:阳溪火穴 定位: 腕关节靠拇指一侧处,拇指上翘时凹陷中 1.手腕痛; 2.头痛,目赤,齿痛,咽喉肿痛,耳鸣,耳聋。 祛风泻火 口腔溃疡—合谷穴阳溪穴 有些人易患口腔溃疡,而且反复发作,疼痛难忍。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多由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引起,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女性为多,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对此情况,给大家提供一个简易的自我调理办法——按摩合谷穴及阳溪穴。 国际编码:LI5 5.合穴:曲池土穴 定位: 屈肘成直角,当肘弯横纹尽头处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 2.热病; 3.眩晕; 4.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5.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6.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病。 疏风清热调和营卫、清热和营,理气和胃,降逆活络。 平稳血压 曲池穴的作用很多,最方便的用途还是降血压。当血压骤升时,可通过按曲池穴来放松神经系统,使呼吸逐渐均匀,心气平和,血压便可逐渐恢复正常。 平时也可通过按压此穴来平稳血压,达到预防高血压的效果。在高血压发作的高峰期,即每天早6~10点、下午3~5点这两个时段,将右手手掌摊开,左臂微微弯曲,用右手的掌侧敲打左手的手肘处,也就是曲池穴所在的位置,重复多次,便可保持血压平稳。 治疗湿疹,快速击退瘙痒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中医认为,皮肤湿疹病症,多由于湿热之邪郁结在肌肤所致;若湿疹瘙痒无定时,多兼夹风邪。故取曲池穴,清利体内湿热,兼可疏散风邪,而达到止痒护肤的功效。 过敏性鼻炎 曲池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治疗鼻、咽喉部位的病症,而过敏性鼻炎为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掐按曲池穴可刺激经络穴位,尽快使体内气血畅通,达到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去痘痘 痘痘的产生大多跟体内的虚热痰湿有关,由于大肠经的湿浊之气都汇集在曲池穴,因此可考虑从曲池穴入手。中医经络学有句名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所以如果发现自己脸上长痘痘了,可以按揉一下自己的手臂上的曲池穴,假如有酸痛状,就多揉几分钟,等到湿浊之气被揉化开了,脸上的痘痘也就自然不见了。 治疗五官疾患 此穴不但疏散表热,还可清解里热,具有清泻热毒、通经止痛之功,治疗阳明积热所致的头痛、齿痛、目痛等五官疾患。 调理大肠类疾病 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五行属性属土,“合治内腑”,故可清泻阳明,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调节大肠功能,治疗湿、热、气、血壅滞大肠,肠腑传导失职的腹胀、腹痛、吐泻、痢疾、便秘、肠痈及阳明郁热的乳痈等。 国际编码:LI11 6.原穴:合谷 定位: 手第二掌骨上,靠近拇指一侧的中点处 1.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失音,鼻衄,齿痛,口眼歪斜,耳聋耳鸣,痄腮; 2.诸痛症; 3.热病,无汗,多汗; 4.闭经,滞产; 5.腹痛,便秘; 6.上肢不遂。 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 合谷穴是大肠经的原穴,俗称“虎口”。面口合谷收,就是用合谷来治疗头面部疾病的。坚持按揉刺激合谷穴,可以获得自然治愈疾病的功能,可疏风止痛,通络开窍。合谷穴经气旺盛,对治疗牙龈肿痛、头痛以及咽喉类、扁桃体炎症引起的咽喉肿痛等有很好的效果,此外,女性的痛经,也可以试试揉揉合谷穴,同时还可以配合三阴交。另外,合谷穴有宣通气血,促使阳气生发而奏、扶正祛邪的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治疗和预防感冒等外感病。孕妇和婴儿感冒不能吃药时,就可按摩合谷穴缓解症状。 国际编码:LI4 文章和图片部分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祝福朋友们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深深的感恩! 深深的祝福! 身心灵成长无止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ly/8203.html
- 上一篇文章: 排宿便治便秘喝大红袍茶一招可治
- 下一篇文章: 内痔的病因以及饮食禁忌,快速缓解治疗痔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