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胃舒和养胃舒,功效各不同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三餐无规律可言,常常饥一顿饱一顿,随之出现了一系列胃病,如胃痛、胃胀、食欲减退等,中医多称之为“脾胃不和”。温胃舒和养胃舒是众多治疗胃病的常用中成药之二,二者名称虽然一字之差,但是功能主治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今天我们分别从药味组成、功能主治两方面来说说温胃舒和养胃舒的异同点(见表1)。 药味组成 相同点 温胃舒和养胃舒中都含有补中益气的党参、补气升阳的黄芪、白术和山药,理气健脾的陈皮,收敛生津的乌梅以及消食健胃的山楂七味药。 不同点 温胃舒中除了上述7味共有的药物之外,还含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附子和肉桂,化湿开胃的砂仁,补益肝肾的肉苁蓉、补骨脂。诸药合用,共奏温中养胃,行气止痛之功。 养胃舒中除了上述7味共有药物之外,还含有补气养阴,健脾生津的黄精(蒸)、北沙参,滋阴降火的玄参,温阳健脾,滋补肝肾的干姜、菟丝子。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固本,滋阴养胃之功。 功能主治 相同点 二者都是常用的胃病类非处方中成药,二者含有多味相同的益气健脾中药,均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证。临床现多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疾病。 不同点 二者组成药味不同,因此功能主治亦有区别。 温胃舒重用附子、肉桂等热性中药,功用重在温胃止痛,是治疗虚寒型胃病的中成药。临床偏重于中焦虚寒所致胃脘冷痛,胃气不舒等症及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有上述证候者。 养胃舒重用党参、白术、北沙参、黄精等,滋阴兼能清热,是治疗胃阴虚型胃病的中成药。临床偏重于气阴两虚引起的胃脘灼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有上述证候者。 注意事项 温胃舒 1有舌红、苔黄或腻等湿热症状患者不适用 2急性胃痛患者不适用。 3胃大出血时禁用 4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5孕妇忌用。 养胃舒 1孕妇慎用。 2湿热胃痛证及重度胃痛请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3服本药三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用,医院就诊。 综上,温胃舒和养胃舒虽一字之差,都可用于治疗胃病,但是所适用的胃病类型不同。温胃舒顾名思义,适用于脾胃虚寒类胃病,养胃舒适用于胃阴虚型胃病。且温胃舒中含有附子,临床上不能宜大量长期使用。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表1温胃舒和养胃舒异同点比较 参考文献 万慎曜.脾胃不和,选中成药[J].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涨点心知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10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瑞安飞云江中游,藏着一处人间秘境一
- 下一篇文章: 猜余秋雨先生最青睐南昌哪个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