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小小的贝母,竟有4大功效,你知道它多
北京哪家扁平疣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04/8812967.html 今天是除夕夜,直接开门见山,想和你聊一聊贝母。 清热化痰众所周知,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于心之上,为五脏六腑位置最高的脏腑,故有“华盖”之称。 中医认为,肺主呼吸,有宣发肃降之功, 宣发,指的是将体内的清阳之气向上输布,直达头面部; 肃降,说的是将体内的阴浊之气呼出体外。 吸入清气,排出浊气,吐故而纳新,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此外啊,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湿、燥诸邪,是故又有“娇脏”之称。 中医还认为啊,肺上通鼻窍,外合皮毛,喉为门户,因此,极易遭受外邪入侵,这正印证了小时候常听老人家讲的,“病从口入”。 诸邪侵犯肺脏,久而久之,则易生热生痰, 那为何会生痰呢? 因为,肺为储痰之器啊! 贝母味苦性寒,苦能通泄燥湿,寒能清热降火,又主入肺经, 《本草汇言》:“贝母,开郁,下气,化痰之药也。” 川贝母 因此,贝母为清热化痰之要药,常常与知母联用,滋肺阴而清肺热。 知母 润肺止咳随着医疗水平逐年提升,不少放在以前的疑难杂症,在如今都只是小意思了。 然,每年因流感或肺炎死亡的人数却高居不下, 尤其是流感引发的咳嗽久治不愈,着实令人苦不堪言。 记得小时候得了流感咳嗽,有一次严重到喉咙都咳哑了,医院,父母都会买一些川贝枇杷膏给我, 喝过的人都知道,川贝枇杷膏甜甜粘粘的,滋正味醇中夹杂着些许清凉,口感极佳,因此也广受追捧。 长大以后,学习了中药后才知道,甜甜粘粘的的口感是源自麦芽糖和蜂蜜,清凉醒脑之感是来自于薄荷。 麦芽糖 薄荷 然,光是口感好并没有是还没用,说到底,川贝枇杷膏的疗效也是出众的,其中,贝母就是里面的君药。 中医认为,肺喜润勿燥,贝母为清润之品,可治疗多种原因所引发的咳嗽,尤善治疗肺虚久咳或是肺热燥咳,多于百合、麦冬等养阴润肺的药材同用。 《本草汇言》:“润肺消痰,止咳定喘,则虚劳火结之证,贝母专司首剂。” 川贝母 百合 麦冬 化痰散结小时候,考试是学习成果的检验标准; 长大后,体检是身体健康的衡量标准。 拿到体检报告,就怕自己指标高高低低,脏腑的影像结果坑坑洼洼。 昨晚和家里人吃饭时还被问起,身体里有结节该怎么办? 其实吧,结节多为体内气血不畅,气滞血瘀,淤堵于内,久而久之,无形化为有形而生痰成核, 所以简单讲,结节问题,首先得把这个结给打开,将里面的痰啊,瘀啊全都化解掉,那么结节的问题自然可以得到改善, 《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浙贝母 贝母常与玄参,牡蛎同用,贝母长于化痰,玄参、牡蛎味偏咸而功善软坚,三药联用,共奏化痰、软坚散结之效。然而,这三味药材同用,也是治疗结节的一个小方子,名曰“消瘰丸”。 玄参 牡蛎 解毒消痈有的人症状轻微的时候没当回事,自以为过几天就会痊愈,没成想越拖越严重,本以为自己只是一个简单的咳嗽,医院一做检查,被告知已经是肺炎了。 中医并无炎症之说,中医称之为“痈”。 然,西医说的炎症,大都是细菌感染所引发的;那中医讲的“痈”呢?大都是热毒壅结所致, 贝母味苦性寒,尤善解毒消痈,善治各类痈证,不论是乳痈、肺痈还是长在皮肤上的疮痈,都可以用贝母来改善, 浙贝母 而一味贝母药力有限,是故,临床上多与蒲公英、鱼腥草等解毒消痈的药材同用。 蒲公英 鱼腥草 看到这里,常买中药的朋友一定会问,贝母分川贝母和浙贝母,这两种到底有哪些区别呢? 其实吧,这两味药材功效相类似, 然,川贝母长于润肺化痰,如上文讲的川贝枇杷膏里面用的就是川贝母; 浙贝母长于散结消痈,如上文提及的消瘰丸里 用的就是浙贝母。 最后,再强调一下,贝母虽有化痰之功效,然其性味苦寒,因此寒痰、湿痰人群慎用。那么寒痰、湿痰的人群用什么来化解呢?半夏、陈皮,或者二陈汤都可。半夏 陈皮 夹缝中的远志草感谢认可、更感谢支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bm/9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药名性味功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