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常见中草药,田野里到处都是宝贝二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http://www.baidianfeng51.cn/m/ 1.荠菜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 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 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捣敷或捣汁点用。 2.小蓟 野菜之一。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 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3.水芹菜 野菜之一。 伞形科水芹菜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平肝,解表,透疹。治麻疹初起,高血压,失眠。如自己采摘,须注意另有一种毒芹,植株粗壮,一般生长分散,而水芹菜则在水边或湿地成片生长。 图片 4.天胡荽 别名:破铜钱、鸡肠菜、盆上芫茜等,伞形科破铜钱属。 药用全草。性寒,味苦辛。清热,利尿,消肿,解毒。治黄疸,赤白痢疾,淋病,小便不利,目翳,喉肿,痈疽疔疮,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捣汁。 外用:捣敷、塞鼻或捣汁滴耳。 5.酢浆草(这里指黄花酢浆草) 别名:三叶酸草、醋母草,鹁鸪酸等。 酢浆草科酢浆草属。药用全草。性寒,味酸。入手阳明、太阳经。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消肿,解毒。治泄泻,痢疾,黄疸,淋病,赤白带下,麻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疔疮,痈肿,疥癣,痔疾,脱肛,跌打损伤,汤火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捣敷、捣汁涂、调敷或煎水嗽口。 6.卷耳 中药名:婆婆指甲菜,别名:瓜子草,高脚鼠耳草。石竹科卷耳属。 药用全草。味甘。清小便热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6钱。 外用:捣敷。 7.漆姑草 别名:珍珠草、地松。石竹科漆姑草属。 药用全草。性凉,味苦辛。治漆疮,秃疮,痈肿,瘰疬,龋齿,小儿乳积,跌打内伤。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或研末。 外用:捣汁涂或捣敷。 8.通泉草 中药名:绿兰花,别名:虎仔草、石淋草、脓泡药。玄参科通泉草属。性凉,味微甜,无毒。药用全草。消炎,解毒。治痈疽疔肿,烫伤。 9.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 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10.紫云英 药用价值 中药名:翘摇(紫云英子),别称翘摇、红花草、草子等。 别名:苕子菜、沙蒺藜、红花草、摇车、野蚕豆、小巢菜。 气味:辛、平、无毒。 主治:破血、止血生肌。利养五脏,明耳目,祛热风,令人轻健,久食不厌,补人。止热疟,活血平胃。 烹饪美食:鲜嫩的紫云英可以食用,可清炒,亦可做汤;烹饪方法参同南瓜苗、豌豆苗。 11.红蓼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荭蓼的茎叶。 采收和储藏:晚秋霜后,采割茎叶,洗净,茎切成小段,晒干;叶置通风处阴干。 生态环境:生于路旁和水边湿地。 资源分布:除西藏自治区外,分布几遍全国。 性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截疟。主风湿痹痛;痢疾;腹泻;吐泻转筋;水肿;脚气;痈疮疔疖;蛇虫咬伤;小儿疳积疝气;跌打损伤;疟疾。 12.飞蓬 和龙葵是一对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用于温热病。 性味归经:辛,凉。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一9克。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蓬就是这种花。 13.泽漆 性味:性微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用法用量:煎服,5~10克。外用适量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14.狗尾巴草 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2~4钱(鲜者1~2两)。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味甘)。 性味与归经:淡,平。 功能与主治:祛风明目,清热利尿。用于风热感冒,砂眼,目赤疼痛,黄疸肝炎,小便不利;外用治颈淋巴结结核 15.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性味:甘,平。 功效:养血平肝,利尿消肿。 治头晕,耳鸣,心悸,腰痛,吐血,衄血,大肠下血,水肿,淋病,咽痛,乳痈。 治乳痈肿痛,疮毒:黄花菜根捣敷。 治小儿疳积:黄花菜叶15克,水煎服。 黄花菜是近于湿热的食物,疡损伤、胃肠不和的人,以少吃为好,平素痰多,尤其是哮喘病者,不宜食用。 16.一串红 药用部分为全草,生长期皆可采收,鲜用或晒干备用。 性味及功效:甘,平。清热,凉血,消肿。 主治选方 治疔疮初起:鲜一串红适量,捣烂外敷。 17.小窃草 生长环境:生长于杂木林、林缘、路旁、河沟边以及溪边草丛,海拔-米。 产地:除黑龙江、内蒙古及新疆等省区外,全国各地均产。 用途 果实有小毒,有活血消肿、收敛杀虫的功效,用于慢性腹泻、蛔虫病、痈疮溃烂久不收口、因道滴虫病等症。 果实还可提芳香油。根与肉共煮可治吐血症。 18.牵牛花 生长地:生于山野灌丛中、村边、路旁;多栽培。全国各地有分布。 采制:秋末果实成熟、果壳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 性味:性寒,味苦;有毒。 功能主治: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用于水肿胀满,二便不通,痰饮积聚,气逆喘咳,虫积腹痛,蛔虫、绦虫病。 牵牛花的药用价值较高,明代吴宽写诗赞道:“本草载药品,草部见牵牛。薰风篱落间,蔓出甚绸缪。” 服用时一定要严格按量,不可多服,牵牛子的药用名称为二丑、黑丑、白丑。 黑丑为黑牵牛子,白丑为白牵牛子,二丑为黑白丑的混和物。 牵牛花食用功效: 具有泻下、利尿、消肿、驱虫等功效,主治肢体水肿、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等症。 17.鸭舌草 鸭舌草食疗作用:鸭舌草味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肠炎、急性扁桃体炎、丹毒、疔疮等。也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 鸭舌草做法指导: 1.治吐血:鸭舌草一至二两。炖猪瘦肉服。 2.治赤白痢疾:鸭舌草适量,晒干。每日泡茶服,连服三至四日。 3.治疔疮:鸭舌草加桐油捣敷患处。 4.拔牙:水玉簪二钱,玉簪花根二钱,信石一钱,鲫鱼一条(约一斤重)。前三味药共研细粉,去鱼肠杂,装药缝合,挂阴凉通风处约50天后,鱼鳞上即可生出霜样物,即所用的药粉。用时先轻微剥离牙龈,点上此药(约一个鳞片上的药量),片刻以后,牙即可拔下。此药不可咽下,以免中毒。 5.治蛇、虫咬伤:鲜鸭舌草,捣敷。 宜忌:虚寒性泻痢禁用。 18.凤眼兰 别名:水葫芦、水浮莲 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淡,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利尿消肿。用于中暑烦渴,肾炎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0.5~1两。 19.兰花参 补虚,解表。治虚损劳伤,咳血、衄血,自汗、盗汗,妇女白带,伤风咳嗽,胃痛,泻痢,刀伤。 20.柴胡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药材:柴胡用法用量:煎服,3~10g。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21.白芷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 性状与分类:白芷呈长圆锥形,长10-2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灰棕色或黄棕色,根头部钝四棱形或正圆形,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样的横向突起,习称"疙瘩丁"。顶端有凹陷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棕色,近方形或近圆形,皮部散有多数棕色油室。木质部约占横切面的1/3。气芳香,味辛。 炮制: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22.半夏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块茎毒性较大,生食0.1—1.8g即可引起中毒。对口腔、喉头、消化道粘膜均可引起强烈刺激; 半夏是中国中药宝库中的一种重要药材 半夏-中药材,产地只有亚洲的中国和日本。 它的功能是燥湿化痰,和胃止呕,主治痰湿水饮,呕吐,咳喘等症。 辛散温燥有毒,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水湿去则脾健而痰涎自消,逆气降则胃和而痞满呕吐自止,故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良药。 既主治脾湿痰壅之痰多咳喘气逆,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又治湿痰上犯之眩晕心悸失眠,如半夏白术天麻汤,还可治风痰吐逆,头痛肢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如玉壶丸。 23.麦冬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 24.玉竹 养阴,润燥,除烦,止渴。治热病阴伤,咳嗽烦渴,虚劳发热,消谷易饥,小便频数。 25.桑白皮 性味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用: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26.溪黄草 性苦,寒。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是一味很好的治肝炎的中药。 性味:甘苦,凉。苦,寒。 内服:煎汤,25~50克(鲜者~克)。 功用主治 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肿。 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 27.莲子 防癌抗癌: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降血压:莲子所含非结晶形生物碱N-9有降血压作用; 强心安神: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滋养补虚、止遗涩精:莲子中所含的棉子糖,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常用营养佳品;莲子碱有平抑性欲的作用,对于青年人梦多,遗精频繁或滑精者,服食莲子有良好的止遗涩精作用; 清心、祛斑:带心莲子能清心火,祛除雀斑,然不可久煎。 28.厚朴 油朴、厚皮、重皮、赤朴、烈朴、川朴 性味:苦;辛;性温 归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功能: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 芳香化湿中药,主治:食积气滞;腹胀便秘;湿阻中焦,脘痞吐泻;痰壅气逆;胸满喘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克;或入丸、散。 孕妇慎用 29.板蓝根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咽之功效。 功效: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凉血药 性味:苦,寒。 归经:入肝、胃血分。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大头瘟疫;舌绛紫暗,烂喉丹痧;丹毒;痄腮;喉痹;疮肿、痈肿;水痘;麻疹;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乙脑,肺炎,神昏吐衄,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0克,大剂量可用60-克;或入丸、散。久用:适量,煎汤熏洗。 用药禁忌: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30.栀子 归经:心经;肝经;肺经;胃经;三焦经 科属分类:茜草科 功效分类:清热泻火药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栀子:凉血止血。 主治:热病心烦;肝火目赤;头痛;湿热黄疸;淋证;血痢尿血;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扭伤肿痛。 气味:苦、寒、无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未掺或调敷。 31.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入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祛暑解表;化湿和胃。主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用于夏令感冒;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妊娠呕吐;鼻渊;手;足癣。 —END— 买卖药材 上药材买卖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82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霸笔记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重点归纳06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