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楝子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出处:《神农本草经》 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楝实 拉丁学名:ToosendanFructus 来源: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科属: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芸香目楝科楝属川楝 处方用名:川楝子、金铃子、炒川楝子 分布区域:四川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杀虫。 临床应用: 1.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2.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涂。炒用寒性减弱。 注意事项:本品苦寒有毒,不宜过量或持续服用,脾胃虚寒者慎用。 临床配伍: 1.与延胡索配伍,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不愈者,如金铃子散;2.与小茴香、吴茱萸配伍,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如导气汤(《医方简义》)等。 方剂: 1、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续名医类案》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枸杞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具有滋养肝肾,疏肝理气的功效。主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或虚弦。临床用于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化疗后肝损等病症。:本证是由肝肾阴虚,肝气郁滞所致。 ①阴血不足,不能濡养肝脉,又兼肝气不舒,气滞不通——故胸脘胁痛; ②肝气犯胃——则吞酸吐苦; ③阴虚液耗,津不上承,且有虚火——故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④肝气不舒——则肝之经脉郁滞,久则结为疝气瘕聚。 : ①君药:生地黄——重用生地黄为君药,滋养肝阴,涵养肝木。 ②臣药: 枸杞子——滋养肝肾; 当归——补血养肝,且补中有行; 沙参、麦冬——滋养肺胃之阴,养肺阴以清金制木,养胃阴以培土荣木。 ③佐药:川楝子——一味辛凉之川楝子疏肝泄热,理气止痛,顺其条达之性,而无劫阴之弊。 ④诸药合用,则肝阴得补,肝气得舒,则诸症自愈。 2、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氏镇肝熄风汤,龙牡龟牛治亢阳, 代赭天冬元芍草,茵陈川楝麦芽襄。 具有镇肝息风,滋阴潜阳的功效。 主治类中风。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原,脉弦长有力。 临床用于治疗高血压、脑血管病、围绝经期综合征、帕金森病、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也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顽固性失眠、肾炎、舞蹈病、面肌痉挛、哮喘等病症。 :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系由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所致。 ①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 ②肝肾阴亏,水不上济——故心中烦热。 ③肝阳上亢,气血逆乱,并走于上——遂致卒中。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㖞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昏不知人,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 ①君药:怀牛膝——苦酸性平,归肝肾经,重用以引血下行,折其阳亢,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药。 ②臣药: 代赭石——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引气血下行以治其标; 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共为臣药。 ③佐药:玄参、天冬——滋阴清热,壮水涵木; ④佐药:茵陈、川楝子、生麦芽——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品以强制,势必影响其疏泄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理肝气,以顺肝性,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均为佐药。 ⑤使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合生麦芽又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壳类药物质重碍胃之弊。 ⑥诸药相伍,共奏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之功。 ⑦方中茵陈,张锡纯谓“茵陈为青蒿之嫩者”。故此,后世遂有或用茵陈,或用青蒿者。然据《医学衷中参西录》“茵陈解”及有关医案分析,似以茵陈为是。 化学成分:川楝子主要含川楝素、生物碱、山柰醇、树脂、鞣质等。 药理作用: 1.主要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2)杀虫 (3)抗炎 2.其他药理作用 (1)兴奋平滑肌 (2)利胆 (3)抗肿瘤 炮制方法:1.川楝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2.炒川楝子:取净川楝子,切片或砸成小块,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3.盐川楝子:取净川楝子片或碎块,用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每kg川楝子,用食盐2kg。炮制作用:1.川楝子:味苦,性寒。归肝、小肠、膀胱经。具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能。川楝子生品有小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用于虫积腹痛,头癣。2.炒川楝子: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滑肠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用于胁肋疼痛及胃脘疼痛。3.盐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长于疗疝止痛。常用于疝气疼痛,睾丸坠痛。 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直径2~3.2cm。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鉴别: (1)本品粉末黄棕色。果皮纤维成束,末端钝圆,直径9~36μm,壁极厚,周围的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果皮石细胞呈类圆形、不规则长条形或长多角形,有的有瘤状突起或钝圆短分枝,直径14~54μm,长约至μm。种皮细胞鲜黄色或橙黄色,表皮下为一列类方形细胞,直径约至44μm,壁极厚,有纵向微波状纹理,其下连接色素层。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有较密颗粒状纹理。种皮色素层细胞胞腔内充满红棕色物。种皮含晶细胞直径13~27μm,壁厚薄不一,厚者形成石细胞,胞腔内充满淡黄色、黄棕色或红棕色物,并含细小草酸钙方晶,直径约5μm。草酸钙簇晶直径5~27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水80ml,超声处理1小时,放冷,离心,取上清液,用二氯甲烷振摇提取3次,每次25ml,合并二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川楝子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川楝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二氯甲烷-甲醇(1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对二甲氨基苯甲醛试液,在℃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4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天学一味中药,白马骨
- 下一篇文章: 便秘时,身体比你更ldquo痛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