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624718.html
今天是开班学习的第一课,我们从什么话题讲起呢?讲学术见解吗?不是,讲临床经验吗?也不是,我和大家交流的第一个话题就是“做医先做人,感恩我良师”。为什么要先讲这个话题呢?这得从我的人生感悟谈起。80年的人生经历,让我深深地感悟到做事先做人,做人先感恩。一感父母养育之恩,二感师长教诲之恩,三感朋友扶助之恩。你们虚心好学,尊我为师,对我来说,师恩难忘,教我学习中医的老师,他们言传身教,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做医先做人。一、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做人,先要知人。人是什么?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人又是有情有感的人。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不仅情感特别丰富,而且人的大脑思维特别发达,人的欲望,人的追求,人的生活,特别丰富多彩!人有这些特点,我们要做什么样的人?从儿童时期,父母就教育孩子要做好人,要做善人。人之初,性本善。我的人生感悟,就是四善:善心,善事,善果,善乐。我们要一颗善心,多办善事,必结善果,共享善乐。善事,不要仅限于慈善的善事,而要做有益于人民大众的善举,做有益于社会的好事。人的一生,做几件善举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一辈子行善举,做好事。要做到终生坚持行善举做好事,动力就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至今日,就是公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做善人,做好人,决不是只做“好好先生”。应该做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的好人。为了社会的进步,为了人民的幸福,我们要心胸宽广,志向远大,做一个立德立功立言,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的大好人。二、恩师做人做医的启示缅怀恩师吴棹仙

吴老是居中的白发老者。其弟子:左靠边为马有度,右侧为龙元新、杜树明,后排由右到左为李正全、陈功泽、刘立新。

年,为了加深首届毕业生的临床功底,学校决定延长半年临床实习,在外地实习的同学返回母校随师学艺。也真是缘份,我有医院进行内科实习。吴老对经方的深刻领悟,对时方的灵活应用,可谓得心应手,疗效卓然。这时我才明白,他不仅是一位满腹经纶的医经学家,而且是一位功底深厚的临床医家。尤其使我终生受益的是他对病人热忱耐心、一丝不苟的医德医风,望闻问切,步步到堂,给病人把脉,他总是闭目宁心,细细体察,脉证合参之后,才选方遣药,力求方药对症,丝丝入扣。由此悟出一个道理,名医获卓效,既源于医术精湛,更源于医德佳良。在重庆,谁个不知,吴老吴老,医德极好!对于穷苦病人,他不仅诚心义诊,免费施药,而且乐在其中,他的仁心仁术,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吴老诊病之认真,方药之考究,医案之简明,堪称典范。吴老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良,而且是一位忠诚中医公务、热心中医学会工作的先驱者,这是我大学毕业分配到重庆工作以后才逐渐知道的。早在解放前的年,吴老就与张简斋等中医名流组建重庆市中医师公会,并任首届会长,团结中医人士,凝聚中医力量,反抗民国政府废止中医的错误主张,为中医谋生存、求发展,做了许多艰苦的工作。解放后的年,吴老又与宦世安、张锡君、龚志贤、任应秋等中医名家共同筹组重庆市中医学会,并担任首届理事,是重庆市中医学会的奠基人之一。特别是年,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向毛泽东主席敬献“子午流注环周图”,极大地扩大了中医的影响,又一次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医泰斗任应秋

任应秋位在正中。其左为陈源生、方药中。其右为凌一揆、侯占元。后排右一是詹文涛,右二是马有度。

任应秋老师,我很早即见其文,很晚才见其人。年,我考入成都中医学院,在图书馆得见任老的许多著作,知道他是重庆中医界的才子,很想有机会当面请教。年,毕业分配到重庆医学院附一院中医科,但任老早已离开重庆,上调北京,仍然只能通过拜读他的文章去领略他的才气。一直到年,我作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次代表大会的年轻代表,有幸陪龚志贤、陈源生、万云程、王希知、黄星垣等前辈赴京参会,才有幸亲见任老的风采:年过花甲,天庭饱满,红光满面,声音洪亮,神采奕奕。此时的任老,已是全国中医界的泰斗,以其渊博的学识,名扬中外,但待人谈吐,平易近人。特别是见到来自家乡的中医同仁,分外亲切。他热情邀请陈老源生、万老云程并肩而立,与重庆、成都的新老朋友合影,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任老十分热心中医学会的工作,早在50年代初期即任重庆市中医学会秘书长,不仅认真组织中医同道交流学术,而且牵头校勘赵刻宋本《伤寒论》,在全国影响很大。年,我筹编《重庆市中医学会40年》,又从陈镕时先生处得知,任老牵头校勘《伤寒论》,十分认真,极为严谨,依据赵刻宋本《伤寒论》,参考各家刻本,从训诂、释义、校正、音译、编次等各个方面,全面校勘整理出《新辑宋本伤寒论》,年由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以重庆市中医学会名义正式出版的著作,影响深远,至今仍是学习研究《伤寒论》的范本,不仅推动了全国对《伤寒论》的研究,也树立了重庆市中医学会重视学术研究的整体形象,任应秋先生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任应秋老师不仅重视中医药学术研究,著作丰厚,而且对中医药科普工作也十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4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