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临床常用中成药应用及注意事项,来
慢性胃炎是胃粘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或萎缩性病变。一般分为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其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已明确的病因包括胃粘膜损伤因子、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因素、十二指肠胃液反流、胃窦内容物潴留、细菌病毒和其毒素、年龄因素和遗传因素。 一.气滞胃痛颗粒(片) 柴胡、香附(炙)、白芍、延胡索(炙)枳壳、炙甘草。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部胀痛,痛无定处,连及两胁,生气或情绪激动时胀痛明显或加重,胸闷不舒,嗳气或排气后胀痛减轻,舌红苔薄白的患者。 2.若痛势急迫,反酸频频,胃中似有饥饿感,口干口苦,与胃热清胶囊、四方胃片、等配合服用。 3.若胃痛较甚、或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可与金佛止痛丸配合服用。 4.若胃部冷痛,得温痛减者,可与理中丸合用。 1.本品含活血行气之品,孕如慎用。 2.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忌愤怒、忧郁,保持心情舒畅。 颗粒剂:每袋装5克;片剂:每片重0.25克。 二.木香顺气丸(颗粒) 木香、醋香附、厚朴、青皮(炒)、枳壳(炒)、槟榔、陈皮、砂仁、苍术(炒)、甘草、生姜。 1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胸膈满闷不舒,脘腹胀痛,恶心呕吐,纳差食少,嗳气,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腻。 2.若兼见痛势急迫,反酸频频,胃中似有饥饿感,口干口苦者,可与四方胃片、健胃愈疡片配合使用。 3.若兼见脘闷灼热,口干口苦,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可与胃热清胶囊配合使用。 偶见面色潮红、口干、视物模糊、心慌、烦躁不安,停药后症状消失。 1.肝胃郁火胃痛痞满表现为胃部胀痛灼热,连及两胁,生气或情绪激动时胀痛明显或加重,口苦口干,口渴喜饮,大便干,小便色黄,舌红者,应当慎用。 2.口干舌燥,手心足心发热感的阴液亏损者慎用。 3..本品含降气破积之品,孕妇忌用。 4.服药期间,饮食要清淡,忌油腻厚味。 5.服药期间保持心情舒畅。 丸剂:口服,一次6-9克,1日2-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克,1日2次,3天为疗程。 三.香砂养胃丸(颗粒) 白术、木香、砂仁、豆蔻(去壳)、广藿香、陈皮、姜厚朴、醋香附、茯苓、枳实(炒)、姜半夏、甘草。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痛隐隐,胃部不舒,反酸呕吐,胃中似有饥饿感,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口淡无味,舌淡的患者。 2.若出现胃中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等脾胃虚寒,可配合理中丸、温胃舒颗粒等药配合使用。 3.若胃部疼痛甚,四肢及胃部寒凉,可与附子理中丸合用。 1.手足心热,舌红苔少的胃阴不足者或胃部灼热,恶心,舌红苔黄腻的湿热中阻者慎用。 2.孕妇、糖尿病患者慎用。 3.忌食生冷油腻及酸性食物,宜选清淡易消化之品。 丸剂:口服,大蜜丸,一次9克,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1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次1袋,1日2次。 四.三九胃秦颗粒(胶囊) 三桠苦、黄芩、九里香、两面针、木香、茯苓、白芍、地黄。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部隐痛或胀痛,食后不舒,反酸食少,恶心呕吐,胃中似有饥饿感,口苦口干,口褐不喜饮,舌淡红苔薄黄或薄腻的患者。 2.若胃部胀痛明显,牵及两胁,喜叹气,舌质淡红,苔薄白,可与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合用。 3.若胃部胀痛,反酸频频,两胁胀满,口千口苦,舌红,苔黄,可与左金丸、四方胃片合用。 服用本品后偶有面部潮红、皮肤瘙痒、药疹、水疱等,经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 1.虚寒性胃痛及寒凝血瘀型胃痛者忌用,前者主要表现为胃部冷痛,喜温喜按,遇寒疼痛加重,后者主要表现为胃部冷痛甚或痛如针刺,遇寒痛甚或夜间痛甚。 2.慢性胃炎患者服药一周症状无改善者,应停药,酌情治疗。忌食油腻生冷难消化及辛辣刺激食物。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 【用法用量]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袋,1日2次;胶囊剂:口服,一次2-4粒,1日2次。 五.温胃舒颗粒(胶囊) 党参、附子(制)、炙黄芪、白术(炒)、山药、肉桂、肉苁蓉(制)、补骨腊、砂仁、乌梅、炒山楂、陈皮。 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见胃部冷痛隐隐,喜温喜按,遇寒疼病明显成加重、食后不舒,食少纳差,倦怠怕冷,乏力喜卧、四肢不温、口淡不渴,舌淡苔白者。 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够明显缓解慢性胃炎及消性溃疡患者腹痛及腹胀等症状,显著提高溃疡愈合质量、还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HP根除率。治疗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腹部胀痛、胃部灼热、隐隐作痛,消瘦,食欲不振等症。 1.湿热中阻胃痛者忌用,主要表现为胃部胀痛灼热、食后不舒,口干口苦,口渴不喜饮,大便臭秽或粘滞不爽、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 2.本品含大辛大热、活血通经之品,孕妇慎用。 3.胃大出血时忌用。 4.忌食生冷油腻及不易消化食物。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1日2次。 六.养胃舒颗粒(胶囊) 党参、陈皮、黄精(蒸)、山药、干姜、菟丝子、白术(炒)、玄参、乌梅、山楂、北沙参。 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见胃部隐隐胀痛,烧约感,反酸,日干口苦,遇热疼痛明显加重等症状,作神疲乏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者。 1.胃部隐隐冷痛,喜温喜按,遇寒疼痛加重,倦怠乏力,手足不温,大便稀或不成形,舌淡苔白的患者不宜使用。 2.胃部灼热胀痛,反酸明显者慎用。 3.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食物。 4.孕妇慎用。 5.服本药三天症状未改善,应停止服药,并停药,酌情治疗。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0-20克,1日2次。 七.胃苏颗粒 【药物组成]紫苏梗、香附、陈皮、香橼、佛手、枳壳、槟榔、鸡内金(制)。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部胀痛,连及两胁,痛处不固定,喜嗳气,嗳气或排气后胀痛减轻,生气或情绪激动时胀痛明显或加重,胸闷不舒,食少,食后胃部不舒,排便不畅,舌淡红苔薄白的患者。 2.若痛势急迫,反酸频频,胃中似有饥饿感,口干口苦等,可与四方胃片等药配合服用。 3.若胃痛较甚,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可与金佛止痛丸配合服用。 1.胃部隐痛,手足心热,舌红苔少的胃阴虚者慎用。 2.孕妇慎用。 3.服药期间要保持情志舒畅,切勿生气,恼怒。 4.少吃生冷及油腻难清化的食品。 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5克,1日3次,15天为一疗程,可服1-3个疗程。 八.四方胃片(胶囊) 海螺蛸、浙贝母、吴茱萸、川楝子、延胡索、黄连、苦杏仁、柿霜、沉香。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部胀痛,连及两胁,生气或情绪激动时疼痛明显或加重,胸闷不舒,反酸暖气,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的患者。 2.若痛势急迫,反酸频频,胃中似有饥饿感,口干口苦,舌红苔黄,可与胃热清胶囊、丹栀道遥散颗粒配合服用。 3若胃痛较甚、吸气明显,或疼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舌紫暗或有瘀斑,可与元胡止痛片配合服用。 1.不适用于脾胃阴虚者。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律、大便干。 2.本方有一定降气活血作用,孕妇慎用。 3.不宜与滋补类药物同用。 4.饮食宜清淡。忌食生物油腻辛辣刺激及不易消化食物。 片剂:口服,一次3片,1日2-3次,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1日2~3次。 九.摩罗丹 百合、茯苓、白术(麸炒)、延胡索(醋炙)、乌药、鸡内金(炒香)、川芎、蒲黄、当归、白芍、麦冬、石斛、玄参、三七、地榆、石菖蒲、茵陈、泽泻。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部胀满疼痛,食少纳差,食后不舒,胸闷、恶心、呕吐,暖气、反酸、烧心、及舌淡的患者。 2.若胃部冷痛、喜温喜按,便溏、纳差等明显,可与理中丸合用。 3.口干,舌红少津者,可与养胃舒合用。 1.胃部胀痛灼热,食后不舒,口干口苦,口渴不喜饮,纳呆食少,口中异味,小便黄,大便见粘滞不爽,舌红苔黄腻。 2.孕妇慎用。 3.饮食宜清谈,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4.宜保持心情舒畅,以免加重病情。 口服,大蜜丸:-次1~2丸;小蜜丸:一次55-粒,1日3次,饭前用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十.保和丸 山楂(焦)、六神曲(炒)、菜服子(炒)、麦芽(炒)、半夏(制)、陈皮、茯苓、连翘。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有明显伤食史,腹胀或胀痛,口中酸腐气味,恶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大便泄泻,泻下不消化的食物、臭秽、舌苔厚腻的患者。 2.若腹痛急剧而拒按,伴见苔黄燥,便秘者。为积滞形成可与木香槟榔丸配合使用。 1.不宜在服药期同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2.不适用于种胃阴说,主要表现为口干、青红少津、大便干素 3.孕妇慎用。 4.服药期向饮食宜清淡,忌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口服,大蜜丸,一次1-2丸,1日2次。 十一.理中丸(党参理中丸) 党参、白木(土炒)、甘草(蜜制)、炮姜。 1.本品适用于慢性胃炎,见胃部冷痛隐隐。喜温喜按。大便和或泄泻。泻下多为不消化的食物,舌淡的患者。 2.若伴有身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无力。可改为附子理中丸。 3.后期无呕吐清水、无手足不温者。可改用香砂养胃丸巩固疗效。 1.本品不宜与滋阴类中成药同用。 2.本品不宜与清热祛湿类中成药同用。 3.本品药性偏于温燥、故阴虚内热者、主要表现为手足心热,心烦易怒。失眠盗汗,口渴喜饮、大便干,及感冒发热者忌用, 4.忌食生冷油腻、酸性及不易消化食物。 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1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1日3次。 猜你还想看:中和胃酸药物:为减轻不良反应,多主张联合用药10类胃肠道疾病的32种联合用药方案推荐胃炎顾客的联合用药方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476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植物志植物中文正式名读音的统一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