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专论丨李元馨治疗胁痛验案五例第66
医案集腋 李元馨调节胁痛验案五例 江西名医李元馨主治 江西中医药大学虞胜清教导编辑 名老中医李元馨教师遗像 恩师李元馨教师,字文炳,号大勉,江西临川博溪村人。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年,享年九十一岁。祖父圃孙,精于歧黄之术,出名于抚州。教师从前失怙,从祖父习医,尽得其传。悬壶赣东六十余载,医术高超,学验俱丰,誉驰四方,远近同钦,为江西省现代出名中医之一。兹编辑李元馨教师医案选萃,以飨读者。肝郁血瘀胁痛(无黄疸型肝炎) 黄某男31岁 年4月16日 患无黄疸型肝炎已四月余,肝区痛苦不舒,肝肋下可涉及2cm,纳食尚可,溲黄,大便平常。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证属肝郁血瘀。治拟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柴胡5g白芍10g当归10g青皮10g郁金10g鳖甲12g瓦楞子10g丹参10g香附10g焦楂10g茯苓10g酸枣仁10g熟地10g甘草3g五剂 上方加减诊治三月余,胁痛消逝。 〔按〕《临证指南医案·胁痛》云:“久病在络,气血皆窒。”肝炎日久,疏泄尽职,气滞血瘀,不公则痛。方用自在散疏肝理气,熟地、枣仁养肝血、补肝体;鳖甲、瓦楞子、丹参、香附理气活血祛瘀,诸药适用,俾肝气疏泄,气立畅行,胁痛得平。 脾虚肝郁胁痛(慢性肝炎) 王某男40岁 年11月12日 午后右胁及腰部坠胀隐衷不舒,遇劳则甚,疲惫易倦,纳食不馨,夜寐不佳。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弦细。肝肋下1.5cm,质软,肝成效检讨无反常。证属气血不够、肝失疏泄。治宜补气养血,佐以疏肝理气。 人参须5g黄芪10g酸枣仁10g远志5g茯神10g白芍10g丹皮5g阿胶10g代代花5g佛手5g桂园肉十枚甘草3g六剂 症如上述,肝区痛苦感减弱,大便干结。舌苔薄白,肝脉弦,胃脉平静。原方减补气之药,增理气活血之味,稍佐咸寒软坚通腑。 人参须6g当归10g白芍10g酸枣仁10g鳖甲12g牡蛎10g风化硝5g茜草10g郁金5g佛手6g甘草3g山药10g茯苓10g丹皮5g十剂 大便日行数次,尿黄,右胁做痛已缓,余无所苦。脉弦滑。再予原方加减。 柴胡5g青皮6g当归6g白芍10g鳖甲12g牡蛎6g丹皮6g郁金6g人参须10g代代花10g甘草3g山药10g茯苓10g泽泻10g七剂 上述病症绝对消逝,精力较佳,纳食促进。继服上方疗养月余。 〔按〕肝病多为实证,故有“肝无补法”之说。胁痛亦以实证为常见,常论之虚证仅限于肝之阴血不够,而肝气虚历代鲜有系统阐发。此例则为气阴不够而至胁痛,治以补肝气、益肝阴,佐以理肝气,共奏补气养肝疏解之功,教师立法用药,不落后人窠臼,一般达变已臻走神入化之地步。 湿热蕴蒸胁痛(急性黄疸型肝炎) 张某男3岁 年9月4日 病起旬日。目黄污浊不清,上腹胀满,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大便艰行。舌苔薄黄,脉滑数。外感时邪湿热,郁而不达,内阻中焦则气滞食积,湿热交蒸则肝胆疏泄反常。宜清热利湿、通腑导滞。 茵陈12g栀子10g黄柏10g槟榔6g枳实5g厚朴5g猪苓10g云苓7g泽泻10g胡黄连6g谷芽10g麦芽10g大黄3g三剂 年9月6日 便下垢滞甚多,腹胀减弱,目黄大退。守原方再进三剂。 年9月9日 黄疸全退,尿已转清,脘腹不胀,惟烦躁担心,头面生疖甚多,食饮不佳。黄苔渐化,脉滑少量。湿邪基础已除,热毒仍旧较重。再予清热利湿、解毒凉血。 茵陈12g栀子10g黄柏10g大黄3g云苓10g泽泻10g猪苓10g银花10g连翘10g生地10g玄参10g谷芽10g麦芽10g三剂 〔按〕本例黄疸,湿热着重,中焦壅塞,腑气不通。初诊以茵陈蒿汤为主,合枳实导滞丸加减,泄热渗湿、通腑导滞,先后分消,故黄疸消退较快。三诊黄退胀消,但头面疖肿较多,故清热利湿以尽余邪,解毒凉血以治疖肿。此稚阴稚阳之体,为防苦寒败胃,用谷芽、麦芽健胃消食。 湿热熏蒸胁痛(急性黄疸型肝炎) 过某男51岁 年6月13日 始为恶寒发烧,越日寒罢热退。今脸孔发黄,右胁下压痛,食饮消退,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冻。尿黄。舌苔黄,脉弦滑。外感时邪,内蕴湿热,表里投合,壅于肠胃,气血停滞,腑气不通。拟清热利湿、通腑导滞之法。 茵陈12g栀子10g大黄10g黄连5g黄芩7g黄柏7g槟榔10g枳实7g广木香5g甘草4g二剂 年6月15日 目黄消退,腹痛稍微,大便基础平常,精力好转。舌苔薄黄,脉滑数。仍服原方二剂。 年6月17日 黄疸续退,腹不痛,但头痛,脉滑数。湿热未清,再从原法相差。 茵陈12g栀子10g大黄10g黄连5g黄柏7g青皮5g菊花10g甘草4g三剂 年6月20日 病已向愈,惟头痛未止,纳食较少。虽苦寒不宜太甚,但清利之法当守。 茵陈12g栀子10g黄连5g青皮5g猪苓10g款项草10g茯苓10g泽泻10g四剂 年6月24日 诸症消逝,饮食平常。 〔按〕本例黄疸与痢疾相兼,湿热之毒较重。同张案比拟,病症与治法同中有异。初诊处方都是茵陈蒿汤合枳实导滞丸加减,均用槟榔、枳实施气消积,但前案加厚朴燥湿除满,开中焦之壅塞;本例增木香调气,使腹痛后重可除。前案肝胆与肠胃湿熟之毒着重,先后分消之药险些参半,本例肠道湿热之毒着重,以清热解毒、导滞通腑之药为多。看来教师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不为病惑,亦不为方泥。 湿热蕴阻胁痛(胆石症并传染) 颜某女26岁 因做寒热,右胁肋痛苦,浑身发黄,病院入院调节,诊断为“胆石症并传染”。调节数日失效,患者回绝手术调节,故来我院中医病房入院。 年4月30日 高热不退,身目发黄,右胁肋痛苦不能转侧,深呼吸及咳嗽则痛苦加剧,肝脏肿大,压痛显然,不能进食,时做恶心,吐逆黄水,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通宵不眠。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宏大有力。肝胆气郁,失于疏泄,湿热胶结,腑气不通。法当疏肝郁、泄怒火、清湿热、通腑滞。 柴胡5g龙胆草10g茵陈15g黄连7g栀子10g瓜蒌10g枳壳7g大黄10g玄胡10g金铃子10g银花10g连翘10g甘草4g三剂 年4月23日 体温升高,胁痛稍缓,仍恶心吐逆,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略润,脉洪数。治拟原法兼以咸寒软坚。 原方加芒硝10g三剂 年4月26日 体温平常,恶心吐逆已止,黄疸续退,能少许进食,胁肋痛苦减弱,大便泄而不畅,尿仍短赤。脉滑稍数,重按有力。发烧虽退,肝胆湿热仍盛,守方再服三剂。 年4月29日 大便通行,尿量加多,胁痛已愈,身黄著减,肝肿大削减,仍感压痛。湿热未尽,肝胆郁滞。治宜清利湿热、化瘀软坚。 茵陈20g栀子10g黄柏10g郁金10g丹皮7g柴胡5g青皮7g鳖甲10g龙胆草5g瓦楞子7g滑石10g车前子10g木通10g甘草4g六剂 年5月5日 身黄基础消退,肝肿大显著削减,食饮促进,二便通调,睡觉安稳。舌质润,苔薄白,脉息平易。从原方加减。 茵陈15g款项草10g柴胡5g郁金5g丹皮5g焦栀6g白芍5g鳖甲10g瓦楞子7g云苓10g猪苓10g泽泻10g甘草4g六剂 年5月11日 肝肿已消,身黄尽退,十足复常。嘱出院后续服原方六剂,暂忌荤油。 〔按〕肝胆疏泄反常是致使胆汁郁滞的道理,胆汁郁滞,又使肝胆疏泄成效进一步消退,一再影响,互为因果。胆为中精之腑,大肠为传导之腑,腑气不公则郁滞不解,湿热久郁,磨练胆汁,则成结石。教师觉得胆汁郁滞,腑气不通是本案的病理特征,调节关键在于泻热通腑、破滞开郁,使湿热浊气得从大便排出。初诊用大黄通腑泻热疗效不佳,二诊加芒硝咸寒软坚,连进六剂,腑气通行,郁滞废除,疗效万分显著。看来芒硝利胆排石的影响切实较强。因胆道郁滞已久,使肝脏瘀滞肿胀,四诊此后,方中除清热利湿药外,补充了活血化瘀之品,以消除肝脏肿胀。六诊病虽康复,出院时仍嘱暂忌荤油,继服疏肝利胆之药,以资加强,防范复发。 负担编纂虞胜清校核彭杰 总编审包克新编排王聪敏 预览时标签不行点收录于合集#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10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7月19日鸡蛋价格行情参考全天更新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