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坐诊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拍摄于药大

实验楼D门侧

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L.f)Ker-Gawl.的干燥块根。生用。

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

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清心除烦,润肠通便。

1.肺阴虚证,肺热燥咳。本品有养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功效,适宜于肺燥干咳,阴虚劳嗽。

2.胃阴虚证,消渴。本品有良好的养胃生津止渴、清胃润燥功效,为治胃阴不足诸证之佳品。

3.心阴虚证,心烦失眠。本品能养心阴,清心热,除烦安神,适用于阴虚有热,心烦失眠者,常与熟地黄、酸枣仁等滋阴养血安神药同用。

4.肠燥便秘。本品能养阴生津,润肠通便,适宜于津亏肠燥便秘,可与养阴生津,润肠通便药同用。

风寒或痰饮咳嗽、脾虚便溏者忌服。

1.净制去心净制:把麦冬非药用部分去除,用清水洗净,除去表面泥沙,霉斑等杂质。水漂捞出后待其润透,抽去其心,进一步清洗后晒干,即得“净麦冬”。麦冬净制亦有不去心的之法,如去除杂质后仅去皮,去芦即可。

2.切制将麦冬洗净,捞出后待其润,再将其轧扁进行干燥,即可得“生麦冬”也叫“麦冬生品”。

3.拌衣制麦冬的“拌衣”制主要有朱砂制和青黛制。

朱砂制法:取净制后的麦冬,喷以少许清水,待其微润,加入朱砂细粉搅拌至麦冬表面均匀包被朱砂形成“朱砂挂衣”后取出,晾干即得“朱麦冬”。经朱砂炮制后,麦冬由“药性微寒”变成“药性寒”,清心除烦的功效更加显著。因此临床多用治烦躁不安,失眠等症。

青黛制法:将青黛与麦冬混合,搅拌至青黛在麦冬表面均匀粘附即可。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肠燥便秘,消渴内热及肺燥伤津等症的治疗。

4.米制先将米炒至冒烟,再加入麦冬同炒,火不能太大,文火即可,炒至至“米焦黄,麦冬色黄微焦”为佳,随后筛去米即可。米麦冬清补作用缓和,具去除苦寒之效,尤其适用于热病之后以及慢性疾病中出现的胃中气两伤之症。

5.酒制取去心后的麦冬加入白酒拌匀,闷一段时间,待白酒吸尽后以文火炒至微干,取出放凉,即得“酒麦冬”。麦冬酒制与米制均会使麦冬滋补作用增强且寒性减弱。

保护心血管。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作用。

1.炙甘草汤(汉《伤寒论》)

麦冬去心(半升约54g)。

滋阴清心,与人参、炙甘草合用益气补心脾,治疗心悸气短、脉结代、虚劳肺痿等属阴血不足、气阴两伤者;

2.麦门冬汤(汉《金匮要略》)、竹叶石膏汤(汉《伤寒论》)

前方麦冬(七升约g),后方去心(1升约g)

甘寒清润、滋阴润燥兼清虚热,与半夏配伍降逆止呕,前方治疗肺胃阴亏之咳呕气逆、咽喉干燥疼痛,后方治疗伤寒、温热、暑病之后余热未清、气津两伤、气逆欲呕;

3.地黄饮子(金《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麦冬去心、焙(半两约20.7g)

滋阴益胃,与石斛合用增强滋阴益胃,补后天以充养先天,治疗脑卒中后遗症之阴阳两虚者;

4.一贯煎(清《柳州医话》)

麦冬(3钱约12.42g)

养阴生津,配合生地黄滋阴养血生津,治疗肝肾阴虚、血燥气郁之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等症;

5.增液汤(清《温病条辨》)

麦冬连心(八钱约30g)

滋肺增液、生津濡肠,与玄参合用增强滋阴润燥、润肠通便之功,治疗热邪伤津之便秘。

文字:学术科技部

图片:吴倩倩

美编:李亚宁

责编:丰学杰

指导:孙林

组织:中药学院团委学生会

审核:潘晨赖茗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9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