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这个夏天我们齐心抗疫消暑不
治疗青春痘北京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743257.html 近日,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现在正处夏季,室外三十多度高温,穿着厚厚防护服的“大白”和积极参与检测的父老乡亲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注意防暑。 广东人常喝的凉茶,是夏日消暑祛湿的利器。炎炎夏日,没什么比喝上一碗正宗凉茶更让广东人安心的。 一碗凉茶下肚,整个口腔顿时充满了浓郁的苦味。舌尖微麻,咂一咂嘴,刚刚的苦劲不用过多久便开始回甘,整个人立马就精神了! 凉茶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 广东人为什么要“自讨苦吃”? 《素问·异法方宜论》曾提到:“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 宋代陈昭遇在《太平圣惠方》中指出:“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毒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于伤人。” 根据中医理论,应是广东地区太过炎热湿润,超出了机体的调节限度,因此易诱发如脾胃湿热、湿温、暑湿等湿热症候。广东人经常提及的“上火”其实就是“湿热”中“热”的体现。 公元年,东晋道学医药家葛洪南来岭南,由于当时瘴疠流行,他潜心研究,留下了针对岭南气候特征的大量医学专著,其著作《肘后备急方》卷二“治瘴气疫疠温毒诸方第十五”中,就记载了很多治疗岭南热毒上火及传染病的药方,并流传至今。后人据葛洪的医学理论,结合百姓在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以药性寒凉、解暑消毒的中草药配成各种各样的凉茶熬水来喝,并开设销售的凉茶药店、摊档、作坊,随着社会需要,不断发展,形成了具有深厚岭南文化底蕴的凉茶。 如何正确饮用凉茶 在广东,传统凉茶有癍痧,夏桑菊,廿四味,茅根竹蔗水、罗汉果五花茶等。凉茶的原材料是中药,用中药煲出来的茶是具有药性的,其实就是药茶。喝凉茶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除了传统的凉茶外,也可以根据体质“私人订制”适合自己的凉茶。 广州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陈瑞芳主任医师指出,古时岭南人以农业为生,劳动过程中常受到暑湿之邪侵袭,多属于实热之证。且当时岭南人大多身强体壮,耐受能力强,所以用药多以味苦性寒之品为主。 随着时代发展,现代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夏天又经常呆在阴冷的空调房间,导致阳气不足。而且熬夜、喜好冷饮等不良习惯,使现代人多处于阳虚的状态,若继续以老一辈的用药习惯来喝凉茶,容易损伤脾胃。因此,凉茶并不是越苦越好,与其一味选择性味苦寒的凉茶,不如结合自身体质,“私人订制”适合自己的凉茶。 在夏天,不少家庭主妇为求保健,总会到药房抓上一两剂中药煎给全家饮用。但其实,这贴心的举动往往暗藏隐患。陈瑞芳提醒,中医用药讲求因人制宜,必须根据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不同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治疗原则。普通家庭通常统一饮用同一药方煎出来的凉茶,未必能准确照顾到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若不慎喝到过于苦寒的凉茶,轻则加速阳气虚衰,有基础疾病者则容易诱发一些并发症。所以,凉茶还是以适合自己体质为根本。 不同体质的人适合什么凉茶? 气虚体质者,临床表现为容易疲劳、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用药以云苓、白术、党参等具有益气健脾功效的药物,配合谷芽、麦芽消食导滞,疗效更佳。阴虚体质者,临床表现为午后潮热、盗汗、口干、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使用太子参、玄参、麦冬、生地、薏米、菊花、石斛等中药,以达到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的功效。湿热体质者,临床表现为身热不扬,口苦,尿黄而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可配以金银花、连翘、菊花、芦根清热解毒,再加上扁豆、薏米以益气扶正。瘀血体质者,临床表现为唇甲无华、胁痛、局部皮肤肿痛青紫。可药用太子参、丹参、田七、车前子、五指毛桃,以达到清热祛湿,行气活血之功效。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大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最好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用药,做到先扶正,后驱邪。即使自行服用凉茶,亦要做到中病即止,即感到热退便停止用药,通常一到两剂中药即可,切忌盲目大量服用。 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李跃华教授 为大家推荐几款适宜夏季饮用中药保健茶 读者朋友们可以按需取用 适宜夏季饮用中药保健茶 材料:杭白菊、桑叶各10克,甘草3克,茶叶6克。做法:加水毫升焖泡10分钟,非糖尿病患者可加入少量冰糖,冷却后饮用。功效:清热润肺、清肝明目,对眼睛干涩、咽痛咳嗽及防治风热感冒有一定疗效。 材料:荷叶6克,滑石、白术各10克,甘草5克。做法:加水毫升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冰糖搅匀,冷却后饮用。功效:防暑降温。 材料:金银花、藿香、生地各10克。做法:加水毫升煮沸后焖泡10分钟,冷却后饮用。功效:清热解毒、祛暑利湿,可预防中暑、热伤风等。 材料:滑石、青蒿、荷叶各10克。做法:加水毫升共煮20分钟左右,去渣取汁。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暑,对感受暑气之发热口渴、小便赤热有一定疗效。 材料:藿香、佩兰各9克,茶叶6克。做法:用毫升沸水焖泡10分钟,冷却待饮。功效:解暑化湿、开胃止呕,对夏季食欲差、呕吐腹泻有一定疗效。 材料:杭白菊、野菊花和金银花各10克。做法:用毫升沸水焖泡10分钟,冷却待饮。功效:清热解暑、平肝明目,对暑热烦渴、目睛肿痛、疔疮及小儿痱子等具有一定作用。 材料:西青果、射干、麦冬、黄芩各10克。做法:用毫升沸水焖泡30分钟即可。功效:消炎止痛、利喉清咽。 材料:鲜荷叶、鲜竹叶、鲜薄荷各15克。做法:加水毫升,共煮15分钟左右,再放入适量蜂蜜搅匀,冷却后代茶饮。功效: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材料:丝瓜叶、苦瓜叶、鲜荷叶各30克。做法:加水毫升,焖泡30分钟,可加入少许蜂蜜,冷却待饮。功效:清暑解毒,可作为治疗夏季发热的清凉饮料。 李跃华教授提醒说,以上药茶虽能防暑,但药性偏凉,故平素有食欲不佳、怕寒喜暖、四肢倦怠、大便时稀等症状的脾胃虚寒者不宜服用。 材料:山楂10克、乌梅10克、麦芽10克。做法:用毫升沸水焖泡30分钟,冷却待饮。功效:消食开胃、生津解渴,可作为夏季常用保健饮品。 服用药茶时需注意什么? 1、应适度、适量,不宜过少亦不可过量饮用。药茶虽然作用平和,但过多过量服用也是有百害而无益的。比如甘草服用过多会出现水钠潴留,造成身体浮肿。使用清热、泻火功用的药茶也要适度,以免过量饮用损伤脾胃。2、应温度适宜,不宜过凉或过热,一般不隔夜再用,现制现服为佳。在入睡前和空腹时也不要饮药茶。 3、应根据不同体质和病情合理选用药茶。如果您对自己的体质分辨不甚清楚,医院做个体质辨识,请专业人员根据您的体质选择对证的药茶疗方。 体质差及虚寒体质的人,老人、婴幼儿和刚生产或者是经期之后的妇女不宜喝寒凉性质的药茶。 来源:医院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7936.html
- 上一篇文章: 本草纲目解读玄参
- 下一篇文章: 名老中医有效经验方5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