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眼里普通的清胃热方子,张仲景常用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有一组方子,是别人眼里普普通通的“清胃热”方子,而张仲景常用它来治疗消渴症(即糖尿病)!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记载于《伤寒论》——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本是一个治疗阳明燥热初起的心烦里实证的一个方子,这种证型的病理病机多为热邪阻滞于胃腑,循经上扰心神而致心烦不宁、骚动不安。临床上常常可以表现为胃腹胀满、心烦发热甚至谵语、大便干结等等,此种证型“调胃承气汤主之”。这说明张仲景常常拿它用来治疗热邪阻滞于胃腑之病,特别是热邪入里的里实症。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张仲景更把调胃承气汤视为调理糖尿病的妙方。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气,数即消谷而大便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从这段话我们就可以看出,张仲景把胃气与糖尿病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看看张仲景这句话的意思就明白了。趺阳,就是胃脉。浮脉,常见于胃气虚而气泻于外,数脉,说明胃液亏而生热,热则消谷亢进,甚则出现大便干结、渴而多饮的状况。 很多患有消渴症的患者都存在“胃热亢盛”的症状,临床常常表现有多食易饥、大便干结、小便频数。而《调胃承气汤》既可以用来调治热邪阻滞胃腑的里实证,又可以调理证型上属于胃热炽盛的糖尿病人。 调胃承气汤仅三味药,由大黄、甘草、芒硝组成,虽然只有三味药,但配伍相当精妙。体现了张仲景医术智慧的结晶。 方中的大黄苦寒泻热,芒硝咸寒润燥,两药并用清泻胃腑之热功效更强,甘草性味较平,在此方中可调和诸药,缓和大黄和芒硝的药性。 全方共奏清泻胃腑热邪,防范亢盛之火上扰肺津,下耗肾液。需脉症合参,辨证为胃热炽盛之证,才可用。如果患者身体较差,病情较为严重,在运用此方时,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辨证加减,方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患者津伤加重,胃肠燥甚,腑气不通,采取润燥通腑,可加入玄参、生地、麦冬等药材,滋阴生津,兼以清热,并有润肠之效,于热伤津液者最宜。 糖尿病病机复杂,临床上多是以肺热津伤证、胃热炽盛证、肾阴亏虚证、阴阳两虚证、还有比较特殊的湿热中阻证,严重影响气机的通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治疗糖尿病,需脉症合参,辨证清楚,对症调治,才能发挥出最佳的疗效!目前,现在开放线上面诊,每天仅开放15个名额,截止时间暂定,对于就诊不方便,难挂号,评论区扣提交预约,有其他糖尿病或合并并发症的问题,也可以直接评论区留下问题。我会在接诊之余一一回复。 我是方志辉,所属广州中医院。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是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委员;在临床上擅长运用中西结合来治疗糖尿病以及并发症,从根本上实现停药减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1227.html
- 上一篇文章: 调理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关键细节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