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膏寒水石知母
北京雀斑诚信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8/9329826.html 石 膏Shígāo(《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主产于湖北、安徽、山东,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本品气微,味淡。以白色、块大、半透明、纵断面如丝者为佳。打碎生用或煅用。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收湿,生肌,敛疮,止血。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本品性味辛甘大寒,寒能清热泻火,辛寒解肌透热,甘寒清泻胃火,除烦止渴,为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常与知母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若温邪渐入血分,气血两燔而见高热不退,发斑发疹者,常与玄参、牡丹皮、栀子等同用,如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本品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用治暑热初起,耗气伤阴或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津两伤,身热、心烦、口渴者,常配竹叶、人参、麦冬等,如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2.肺热喘咳 本品辛寒入肺经,善于清泄肺经实热,治疗邪热壅肺,咳逆喘促,发热口渴者,常与麻黄、苦杏仁、甘草等药同用,如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3.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内热消渴 本品能清泻胃火,可治胃火头痛,常与川芎等同用,如石膏川芎汤(《云歧子保命集论类要》);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常与黄连、升麻等同用,如清胃散(《外科正宗》);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常与知母、生地黄、麦冬等同用,如玉女煎(《景岳全书》)。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煅石膏性味甘辛涩寒,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之功。用治溃疡不敛,常与红粉配伍,如九一丹(《医宗金鉴》)。治湿疹瘙痒,可配黄柏研末外用。治烧烫伤,常与青黛同用。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煅石膏研末外撒。 生石膏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煅石膏外用适量,研末撒敷患处。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1.化学成分 主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还含有机物、硫化物及微量元素钛、铝、硅等。《中国药典》规定生石膏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煅石膏含硫酸钙(CaSO4)不得少于92.0%。 2.药理作用 石膏对实验性发热动物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但也有报道其解热作用并不明显者。石膏上清液能明显减少口渴大鼠的饮水量,促进血液凝固,缩短血凝时间。并有抑制神经应激能力、减轻骨骼肌兴奋性、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胆汁排泄、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能力、抗病毒、抗炎、免疫促进、利尿、降血糖等作用。煅石膏粉外敷可见创口成纤维细胞数、肉芽组织中毛细血管数和毛细血管面积明显增加。 寒水石Hánshuǐshí(《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或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前者称南寒水石,后者称北寒水石。南寒水石主产于河南、安徽、江苏,北寒水石主产于辽宁、吉林、内蒙古。全年可采,采挖后,除去泥沙及杂石,打碎。南寒水石无臭、无味,以色白、有光泽、击碎后呈方形、具棱角者为佳;北寒水石气微、味淡,以纯净、片状、肉红色、有细丝纹、具光泽者为佳。生用,或煅用。 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清热泻火。 1.热病烦渴,癫狂 本品性寒,入心经能清热泻火,清心除烦,入胃经能清泻胃火以止渴,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常与石膏、滑石等同用,如三石汤(《温病条辨》)。取本品清泻心胃经实火,用治伤寒阳明热盛之癫狂,常与黄连、甘草等同用;若与天竺黄、冰片等清热化痰、开窍醒神药配伍,可治痰热躁狂。 2.口舌生疮,热毒疮肿,丹毒,烧烫伤 本品能清热泻火以消肿止痛。治疗口舌生疮,可与黄柏等分为末,撒敷患处;若治热毒疮肿,可用本品火煅,配青黛等分为末,香油调搽;若治烧烫伤,可配赤石脂等分为末,菜油调敷,破烂有水者,取药末撒患处;若小儿丹毒,可用本品研末,水调和猪胆汁涂之。 煎服,9~15g。打碎先煎。外用适量,研细粉调敷患处。 脾胃虚寒者慎用。 化学成分 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红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还含有铁、铝等。 知 母Zhīmǔ(《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asphodeloidesBge.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习称“毛知母”;或除去外皮,晒干。切片。本品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以切面色黄白者为佳。生用,或盐水炙用。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本品味苦甘,性寒质润,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能生津润燥止渴,善治温热病邪在气分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者,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伤寒论》)。 2.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本品主入肺经,苦寒能清肺热,甘寒能滋肺阴、润肺燥。用治肺热咳嗽,痰黄质稠,常与黄芩、栀子、瓜蒌等清肺、化痰药同用,如清金化痰汤(《统旨方》);治阴虚燥咳,干咳少痰,常与贝母同用,如二母散(《急救仙方》)。 3.骨蒸潮热 本品入肾经,能滋肾阴、泻肾火、退骨蒸,用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骨蒸潮热、遗精、盗汗,常与黄柏、地黄等泻火、滋阴药同用,如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 4.内热消渴 本品苦甘寒质润,取其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之功,常用治内热津伤,口渴引饮之消渴证,可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5.阴虚肠燥便秘 本品能滋阴润燥以通便,用治阴虚肠燥便秘,常与生地黄、玄参、麦冬等滋阴润肠通便药配伍。 煎服,6~12g。本品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本品性寒质润,能滑肠通便,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石膏与知母均具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作用,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症见身热、口渴、汗出、脉洪大等,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石膏重在清脏腑实热,泻肺胃火,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此外,煅石膏收敛生肌,用于疮疡溃后不敛、湿疹,烧烫伤等;知母甘苦性寒质润,具有滋阴润燥作用,既用于肺热咳嗽,又用于阴虚燥咳、内热消渴、骨蒸潮热、肠燥便秘等。 1.化学成分 主要含皂苷,其主要成分为知母皂苷A-Ⅰ、A-Ⅱ,知母皂苷B-Ⅰ、B-Ⅱ等。还含有知母多糖、芒果苷、异芒果苷、生物碱及有机酸等。《中国药典》规定本品含芒果苷(C19H18O11)不得少于0.70%,饮片不得少于0.40%;含知母皂苷BⅡ(C45H76O19)不得少于3.0%,饮不得少于2.0%。 2.药理作用 知母浸膏有解热作用,能防止大肠杆菌所致家兔高热且作用持久。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糖、抗炎、利尿、祛痰、抗菌、抗癌、抗溃疡、改善学习记忆能力、保护脑缺血性损伤等作用。所含皂苷能明显降低甲状腺素造成的耗氧率增高,抑制Na+,K+–ATP酶活性。还能调整β–肾上腺受体及M–胆碱能受体的相互关系。 注:本文来自于第十版《中药学》教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0016.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专业知识二习题及答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