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因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以后,某种原因(损伤,过劳等)致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并且伴有坐骨神经发射性头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好发于20~3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发病部位以L4~5最多,L5~S1次之,L3~4较少见。一、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对腰腿痛病因观察十分细致,认为“腰为肾之府”,“肾主腰脚”与肾联系最为密切。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腰部筋脉有赖于肾之精气的充养,故《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所以一旦肾精亏虚,髓海不足,骨失髓养,腰椎及椎关节就会变性、退化,失去原有的形态和质地,进而导致相应椎间盘发生病变。凡房劳过度,久病失养,肾精气阴阳不足,常为腰痛的主要原因。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

二、加味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组方源于《金匮要略》,张仲景曾以此方治疗虚劳腰痛,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茱萸、山药补肝益脾、补充精血为臣,山茱萸尚可温补肝肾,山药固肾益精;附子与桂枝温肾助阳,补命门真火而引火归元,泽泻、茯苓与牡丹皮共为佐药,泽泻通调水道、泄肾中水浊,茯苓健脾渗湿,牡丹皮清肝胆相火。此外,根据辨证随症加减,辅以活血、祛湿与散寒之剂,使真阴真阳皆得补益,肾气充盈而利于症状消除。

肾气丸抓住肾虚的根本,充分发挥其达命门,匡肾阳,益火之源,填精补髓,激发阳气,通络而旁达百髓,宣络脉而疏百节,使结于腰间、筋骨之沉寒固冷得阳则展,得阳则解。并可行孔窍直透肌肤,密腠理而无微不至,使结于腰间经络痹阻得以通畅,气血相贯,循环无端,经脉得以濡养,疼痛、麻木之势则隐退。临床运用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灵活加减,在原方基础上,腰腿疼痛较甚者加细辛、延胡索,麻木较甚者加鸡血藤、全蝎,腰膝酸软者加川断、独活,瘀血甚者加川芎、乳香。

三、中药熏洗

中药液中药主要成份为三七、草灵仙、三棱、莪术、生川乌、生南星、五加皮、秦艽、宽筋藤、延胡索、冰片等。

中药熏药药方中,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草灵仙、生川乌、生南星、秦艽袪风除湿,散结消肿;三棱、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五加皮强筋壮骨,补益肝肾;宽筋藤舒经活络;延胡索理气止痛;冰片清香宣散,开窍醒神;诸药合用共凑补肾、强腰、袪风、活血、通络、止痛之功。

编辑:张翼云

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学院研究生,师从风湿病专家吕新亮教授,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ly/8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