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来了,高温却还不肯走,当季养生用好三
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本文医学指导专家: 南方医医院副院长兼治未病中心学术带头人、中药学教授、主任医师彭康 立秋三侯 一侯凉风至二侯白露生 三侯寒蝉鸣 古代将立秋分为三侯: “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 预示着夏天即将结束 秋天即将来临 想象中立秋应该是这样的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 炎热的气温 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 夏天还不肯走呢!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有差 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 况且每年三伏天的末伏 都在立秋后第3日 所以不能忽视防暑的重要性 那么立秋养生 还要做些什么呢? 立秋养生有“三防”防暑:秋阳肆虐,特别是在立秋前后,气候仍处于闷热之中,故素有“秋老虎”之称。立秋时节防暑措施依然不容忽视,应当心“秋老虎”依旧伤人,小心中暑。 防感冒: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热,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特别是年老体弱和小孩之人群,经过炎热的夏季后,人体内耗较大,导致免疫力下降。随着气温降低,病毒乘虚而入,因此初秋时节要预防普通感冒和病毒性感冒的侵袭,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防燥:立秋标志着进入秋季,秋天是肃杀的季节,以燥气当令,而燥气易伤肺金,耗损人体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故应注意养阴生津润燥。 推荐几种立秋常用中药1[沙参:南北沙参,功效不同]北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入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本品甘润而偏于苦寒,能补肺阴兼能清肺热,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少痰、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补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用于胃阴虚有热之口干多饮、饥不欲食,大便干结等。 北沙参质坚,富有脂液,含有挥发油、香豆素、淀粉、生物碱、三萜酸、豆甾醇、各甾醇,沙参素等成分。内服,单味煎汤,每日10-15克,亦可熬膏。 推荐食疗: 北沙参炖老鸭:北沙参15克、枸杞子30克、老鸭克,、生姜3片,黄酒6克,精盐适量。老鸭切块,飞水洗净血水,药材清洗干净,加入姜片、黄酒,炖2.5小时左右,调味即可食用。此汤适宜秋季燥热伤肺,咳嗽少痰、口舌干燥者。 南沙参润肺力度较弱,但兼具祛痰作用 南沙参为桔梗科沙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热,补气,化痰和益胃生津的功效。本品甘润而微寒,能补肺阴、润肺燥,兼能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之干咳痰少、咳血或咽干音哑等证。 其润肺清肺之力较北沙参弱,但有祛痰作用,可促进排痰,对于肺燥痰粘,咯痰不利者适宜;还能补肺脾之气,又能养胃阴,气阴双补,可用于胃阴脾气俱虚之证,对热病后期,气阴两虚而余热未清不受温补者,尤为适宜。内服,每日10-15克,鲜品15-30克,煎汤,泡茶,煮粥。 南沙参叶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特种蔬菜,可煮或炒食。南沙参的根茎煮熟后于清水中浸泡除苦味,再拌食或炒食、作汤均可。南沙参可做成“南沙参炖鸡”、“炒沙参叶”等菜肴,食之味美。 推荐食疗: 沙参麦冬茶:南沙参、麦冬各15克,桑叶10克。煎水或沸水浸泡,代茶饮,用于初秋感有燥热,咳嗽咽干,痰粘不易咯出。 2[枇杷叶清肺止咳、降逆止呕]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燥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等病症。叶含皂苷、苦杏仁苷、乌索酸、齐墩果酸、鞣质、维生素B1、维生素C等。 单味煎服或熬膏服用,每日5-10克(鲜品15-30克),止咳宜炙用(炼蜜制),止呕宜生用。枇杷叶生用或用鲜品,先用毛刷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 推荐食疗: ①枇杷叶粥:取枇杷叶15克(鲜品加倍),粳米克,清水适量。先煎枇杷叶,去渣取汁,入米煮粥。本品清肺和胃,降气化痰,枇杷叶润肺养胃化痰,粳米补中益气。 ②枇杷桑叶茶:选取枇杷叶(去绒毛)、桑叶各10克,用纱布包,煎水代茶饮。具有疏风清热化痰的作用,可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 3[生地黄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采挖根茎,除去芦头、茎叶、须根,洗净泥土,即为鲜地黄。鲜地黄直接置焙床上缓缓烘焙,须经常翻动,至内部逐渐干燥而颜色变黑,根烘焙至八成干,全身柔软,外皮变硬时即可取出,捏成团状,为生地黄。生地黄加黄酒蒸至黑润,为熟地黄。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润燥,滋阴养血的功效,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虚便秘。 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较好的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本品甘寒质润,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 鲜地黄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其中以精氨酸含量最高;干地黄中有15种氨基酸,其中丙氨酸含量最高。地黄中还含有铁、锌、锰、铬等20多种微量元素。单味内服:煎汤,每日10-15克(鲜地黄可用30-50克,可捣汁服用),大剂量地黄50-克,熬膏。 推荐食疗: 生地粥:生地黄25克,粳米75克,白糖少许。生地黄(鲜品洗净细切后,用适量清水煮沸约30分钟后,取药汁,再复煎煮一次,两次药液合并后浓缩至毫升,备用。将米洗净煮成白粥,趁热加入生地汁,搅匀食用时加入适量白糖调味即可。有滋阴益胃,生津润燥的作用。 文/健康参考全媒体记者殷鑫 通讯员/彭逢美朱钦文李凯欣 编辑/黄旭君 ▼往期精彩回顾▼为什么有人狂吃不胖,有人喝水都长肉? 川贝枇杷膏或致上吐下泻!药监局修订说明书,警示几类人群慎用 怎样才能煲出一碗好中药?当然不是“三碗水煎成一碗”这么简单 儿科老中医教你提早发现小孩生病的蛛丝马迹 我身边的好医生 夏天出汗多少都在暗示健康状况,常吹空调要学会调体质才不得病 为什么有人怕冷,有人怕热?让中医告诉你答案 关于我们 《健康参考》是由老人报主办,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管的健康类杂志,致力于为读者提供专业、权威、实用的健康指南,欢迎转发分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7176.html
- 上一篇文章: 祖传偏方老中医祖传秘方
- 下一篇文章: 经验之谈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