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类

活血化瘀药

没药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干燥油胶树脂。多系野生。主产于非洲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印度、阿拉伯半岛南部等地。

原植物生于~1米的山坡。味苦,性平。归心、肝、肺经。功效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临床用名有没药、炒没药、醋没药。

《药性论》:单用亦得,味苦,辛。能主打盍损,心腹血瘀,伤折,委跌,筋骨瘀痛,金刃所损,痛不可忍,皆以酒投饮之,良。

《海药本草》:味苦、辛,温,无毒。主折伤马坠,推陈置新,能生好血。凡服皆须研烂,以热酒调服,近效。堕胎,心腹俱痛,及野鸡漏痔,产后血气痛,并宜丸散中服尔。

《日华子本草》:破症结宿血,消肿毒。

《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本草衍义》:大概通滞血,打扑损疼痛,皆以酒化服。血滞则气壅淤,气壅淤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着肌肉须肿胀者,经络伤,气血不行,壅淤,故如是。

《汤液本草》:味苦,平,无毒。

《本草》云:主破血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卒下血,目中翳,晕痛肤赤。

《本草纲目》: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相兼用。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本草经疏》:没药禀金水之气以生,故味苦平无毒。然平应作辛,气应微寒。气薄味厚,阴也,降也。入足厥阴经。凡恶疮痔漏,皆因血热瘀滞而成。

外受金刃及杖伤作疮,亦绵血肉受病,血肉伤则瘀而发热作痛。此药苦能泄,辛能散,寒能除热,水属阴,血亦属阴,以类相从,故能入血分散瘀血,治血热诸疮,及卒然下血证也。

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肝经血热则目为赤痛浮翳,散肝经之血热则目疾除矣。

简误:孕妇不宜服。凡骨节痛,与夫胸腹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宜用。

目赤浮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大概其功善于通滞血,血滞则气亦壅,气血壅滞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发肿作痛,打扑踠跌易伤筋络血分,血气不行故壅滞作止痛也。

没药善通壅滞之血,血行则气亦行,气血流通则止痛自止矣。故为诸疮痈,及金疮、杖疮、跌扑损伤、腹中血结作痛之要药,而不主诸虚也。

《本草蒙筌》:味甘、辛,气平。无毒。主坠堕跌打损伤,疗痈疽疮瘘溃腐。破血立效。止痛如神。

《本草乘雅》:盖人身精血膏液,涕唾汗溺之属,皆归于水,如水中有眚,则灌溉之用不行,致筋不转,脉不摇,齿不生,发不长矣。亦即屈伸俯仰,缀兆舒疾之文,不出于中,不散于外矣。

没药功力,能入水有取,若眚翳除,而筋转,而脉摇,而齿生发长,成合自徭,岂复有罔发于中,失散于外,为症瘕,为疮疡,为痔漏,为恶血,为翳膜肤赤之患。

《药性解》:没药,味苦辛,性平,无毒,入十二经。主破徵结宿血,止痛,疗金疮、杖疮、痔疮、诸恶肿毒、跌打损伤、目中翳晕、历节诸风、骨节疼痛。

按:没药与乳香同功,大抵血滞则气壅游,气壅瘀则经络满,故痛且肿,得没药以宣通气血,宜其治也。

《景岳全书》:味苦,气平。能破血散血,消肿止痛。疗金疮杖疮,诸恶疮,痔漏痈肿。破宿血癥瘕,及堕胎产后血气作痛。凡治金刃跌坠,损伤筋骨,心腹血瘀作痛者,并宜研烂热酒调服,则推陈致新,无不可愈。

《本草备要》:宣,散瘀定痛。

苦平。《经疏》云:应兼辛。入十二经。散结气,通滞血,消肿定痛生肌,寇宗奭曰:血滞则气壅,气壅则经络满急,故肿且痛。补心胆虚,肝血不足。推陈致新,能生好血。

治金疮杖疮,血肉受伤,故瘀而发热作痛。恶疮痔漏,翳晕目赤,肝经血热。产后血气痛。破癥堕胎。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消肿止痛生肌,故每兼用。

疮疽已溃者忌用,脓多者勿敷。主治与乳香同。

《本经逢原》: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为用。凡刃伤打损坠马,并宜热酒调服。若妊妇胎气不安,勿用。

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痈疽已溃而痛,及筋骨胸腹诸痛,若不因瘀血者,皆不可服。

《本草求真》:[批]入心破血,宣瘀止痛。

没药专入心,兼入肝。苦平兼辛。诸书亦载能补心、胆与肝。盖谓瘀血不除,则新血安生。乳香气味辛温,既能行气活血,又有没药之苦以破其瘀,则推陈致新,自有补益之妙。

宗奭曰:没药大概通滞血。血滞则气壅瘀,气壅瘀则经络满急,经络满急故痛且肿。凡打扑踠跌,皆伤经络,气血不行,瘀壅作肿痛也。

是以古方,乳香必同没药兼施,生肌散,每每相兼而用。谓其可止疼痛,义由此也。今人明药品气味,动以书载补益,岂不误甚。

《得配本草》:苦,平、微寒。入十二经血分。乳香功专活血而定痛,没药功专散血而消肿。

得虎胫骨,治历节风痛。配血竭、童便,去产后恶血。

痈疽已溃,血虚腹痛,孕妇,三者禁用。

气血疼痛,疮毒壅肿,皆用乳、没治之。盖血滞盖气瘀,气瘀则经络满,故痛而且肿。得乳、没以通其气血,肿痛自除。

然气血之瘀滞,亦有气虚不行,血虚不动者;有邪气入于肌肉,致气血凝滞者。宜审其虚实,或补或散,以乳、没为佐,勿专恃散血活血之剂以为功也。

《本草新编》:没药,味苦、辛,气平,无毒。入脾、肾二经。消肿突恶疮、痈疽溃腐,破血止痛如神,疗坠堕跌打损伤尤效。亦内、外可用之药,而外治更奇也。

没药亦有赝者,尤难辨。辨法亦投之水中,立时色黯者为真,否则假物,无益于用,不如勿用也。

《本草分经》:苦,平。入十二经,散结气,通瘀血,消肿定痛,生肌。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香窜,味淡,故善透窍以理气。没药:气则淡薄,味则辛而微酸,故善化阏瘀以理血。其性皆微温,二药并用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

故凡心胃胁腹肢体关节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经腹疼,产后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时下。

其通气活血之力,又善治风寒湿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疮疡肿疼,或其疮硬不疼。

外用为粉以敷疮疡,能解毒、消肿、生肌、止疼,虽为开通之品,不至耗伤气血,诚良药也。

乳香、没药不但流通经络之气血,诸凡脏腑中,有气血凝滞,二药皆能流通之。医者但知其善入经络、用之以消疮疡,或外敷疮疡,而不知用之以调脏腑之气血,斯岂知乳香、没药者哉。

乳香、没药,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则其流通之力顿减,至用于丸散中者,生轧作粗渣入锅内,隔纸烘至半熔,候冷轧之即成细末,此乳香、没药去油之法。

1.没药水浸剂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2.没药中的含油树脂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3.以乳香、没药等组成的九分散有消炎作用。没药外用还有收敛和消炎作用。

4.生没药有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恶心、呕吐。

中医小书童

麻黄桂枝紫苏生姜香薷

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

藁本苍耳子辛夷葱白薄荷

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

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

淡豆豉浮萍木贼石膏

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

栀子夏枯草决明子黄芩

黄连黄柏龙胆草秦皮

苦参白鲜皮金银花连翘

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青叶板蓝根

青黛贯众鱼腥草败酱草

射干山豆根马勃白头翁

鸦胆子蚤休半边莲土茯苓

熊胆漏芦山慈菇白鲜皮

绿豆生地黄玄参牡丹皮

赤芍紫草水牛角青蒿白薇

地骨皮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大黄芦荟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芫花商陆

牵牛子巴豆独活威灵仙

乌头乌梢蛇雷公藤木瓜

蚕砂秦艽防己桑枝

豨莶草海桐皮丝瓜络五加皮

桑寄生狗脊藿香佩兰苍术

厚朴砂仁白豆蔻草豆蔻

草果茯苓薏苡仁猪苓泽泻

冬瓜皮泽漆车前子滑石

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

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

萆薢茵陈金钱草虎杖

赤小豆附子干姜肉桂

吴茱萸小茴香高良姜丁香

花椒荜茇青皮枳实木香

沉香檀香香附川楝子

乌药荔枝核佛手香橼

玫瑰花薤白青木香大腹皮

柿蒂九香虫山楂神曲

麦芽谷芽莱菔子鸡内金

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

大蓟小蓟地榆槐花

侧柏叶白茅根三七茜草

蒲黄花蕊石降香白及

棕榈炭血余炭藕节刺猬皮

炮姜艾叶灶心土川芎

延胡索郁金

▽▽五运六气

脉学

针灸

振荡中医经方

腹诊

儿推

艾灸

节气获取干货合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4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