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一味中药牛蒡子
中药名:牛蒡子niubangzi 别名:大力子、恶实、鼠粘子、鼠尖子。 药用部位: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植物形态:二年生草本,高1~2米。根粗壮,肉质,圆锥形。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带紫褐色,有纵条棱。基生叶大形,丛生,有长柄;茎生叶互生;叶片长卵形或广卵形,先端钝,具刺尖,基部常为心形,全缘或具不整齐波状微齿,上面绿色或暗绿色,有疏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短茸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常栽培;野生时,多生长于山野路旁、沟边、荒地、山坡向阳草地、林边和村镇附近。分布于东北三省、华北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割除地上部分或剪除果穗,晒干后打下果实,筛去泥土等杂质,再晒干。炒制:取净牛蒡子,文火炒至微黄色、微鼓起而微有香气即得。 药材性状:瘦果呈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毫米,直径2~3毫米。表灰褐色或浅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果实气无;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久嚼稍麻舌。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性味归经:性寒,味辛、苦。归肺经、胃经。 功效作用: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属解表药下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畜禽养殖应用:在畜禽养殖中添加牛蒡子粗提物后,具有祛风清热、行气止痛等功效。改善畜禽的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等症状。 疏散风热: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常与银花、连翘等配伍;入风热犯肺,上扰咽喉所致的咽喉肿痛,常与桔梗、薄荷、甘草等同用。 解毒消肿:适用于疮黄肿毒而红肿热痛重者,常与浙贝母、板蓝根、银花、连翘等配伍,取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 发表渗透:用于痘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升麻、葛根、浮萍草等药物同用。 注:1.牛蒡子、薄荷皆有疏散风热的作用,二者常配合应用,但牛蒡子辛苦而寒,偏于清热解毒,主治咽喉肿痛;薄荷辛凉,偏于疏风解表,治温病初起或风热感冒。 2.玄参、山豆根、牛蒡子都治咽喉肿痛,淡玄参偏于潜降阴火,山豆根清肺、胃实火,牛蒡子主治外感风热引起的咽喉肿痛。 本品有通便作用,对风热毒盛而兼形秘者尤为适宜。脾虚泄泻者应慎用。 畜禽剂量用法:牛、马30g-60g;猪、羊10g-20g;牛蒡子为末,开水冲,候温罐服或粉碎混饲拌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wz/5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清上焦热的方子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