鐮磋瘧鐧界櫆椋庣粷瀵嗘。妗? http://m.39.net/pf/a_6185625.html

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本类药物大多辛散轻扬,主人肺经、膀胱经,偏行肌表,能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即《黄帝内经》所谓:“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此外,部分解表药兼能利水消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解表药主要用于治疗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兼有表证者。根据解表药的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可分为发散风寒药及发散风热药两类,又称辛温解表药与辛凉解表药。

(一)薄荷

1.概述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或花开至三轮时,选晴天,分次采割,晒干或阴干。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目赤,风疹。

3~6g,人煎剂宜后下。

2.食药功效

(1)调节中枢神经系统

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发汗解热、镇静镇痛作用,可缓解精神疲劳症状。

(2)调节生殖系统

薄荷有抗早孕、抗着床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对滋养叶的损害有关。

(3)抗病毒

薄荷多糖、薄荷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单纯疱疹病毒也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渗透到皮肤,可用于治疗局部复发性疱疹感染。

(4)抗菌

薄荷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抗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等。椒样薄荷油还具有杀真菌活性作用。

(5)调节消化系统

薄荷具有利胆作用。

(6)调节呼吸系统

薄荷醇具有祛痰作用。薄荷对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薄荷脑滴鼻液治疗萎缩性鼻炎疗效确切。

(7)促渗透

薄荷醇和薄荷脑能够促进部分外用皮肤制剂的透皮渗透作用,可作为一种新的透皮促进剂使用。

3.养生方剂

(1)薄荷粥方

出自《太平圣惠方》卷十六。

薄荷1握(12克),阿胶1两(30克)(杵碎,炒令黄燥),川升麻1两(30克),豉心1合(20毫升)。

上锉细,和匀。以水2碗,煮取1碗,去滓,以粳米作稀粥服,厚覆取汗。

时气劳复,四肢烦疼。

(2)薄荷粥

鲜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粳米克,冰糖适量。鲜薄荷加清水毫升,用中火煎成约毫升,冷却后捞出薄荷留汁。另用粳米加水煮,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少许冰糖,煮沸便可。可清心怡神,解暑散热。鲜薄荷疏风散热,粳米益气养胃,冰糖补中益气、润肺。三种食材配伍,既解暑散热,又益气清心开胃,对于暑热中没胃口、吃不下饭的人们,是最适合的药膳。

(3)薄荷豆腐汤

鲜薄荷叶50克,豆腐2块,瘦肉50克,鲜葱3根。所有食材加2碗水煲汤,待水减半时即趁热食用。可治伤风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病症。薄荷能疏风解表,鲜用时功效和味道更佳;豆腐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大葱发汗解表、散寒通阳。三种食材配伍,能够治疗风热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此药膳性偏寒,具头身疼痛、苔白、脉浮紧等症的风寒感冒者慎服。

(二)桑叶

1.概述

本品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叶。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甘、苦,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5~9克。

2.食药功效

(1)降血糖

桑叶中的生物碱类、黄酮类化合物及桑叶多糖可通过多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地发挥降血糖作用促进胰岛素的释放:桑叶多糖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肝糖原合成,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的目的。

(2)抗菌、抗病毒

桑叶汁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及部分酵母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热处理和紫外线照射对其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蔗糖和氯化钠可增强70%桑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随pH的增加抑菌效果降低。

(3)清除自由基与抗衰老

桑叶具有类似人参的抗衰老、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能缓解生理变化引起的情绪激动,提高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效清除体内氧自由基,阻止体内有害物质的产生,减少或消除体内的脂褐质。

(4)抗癌

桑叶能预防癌细胞生成,提高人体免疫力,能抑制染色体突变和基因突变。

3.养生方剂

(1)桑菊饮

出自《温病条辨》。

桑叶二钱五分(7.5克),菊花一钱(3克),杏仁二钱(6克),连翘一钱五分(5克),薄荷八分(2.5克),苦桔梗二钱(6克),生甘草八分(2.5克),苇根二钱(6克)。

水2杯,煮取1杯,日2次服(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咳嗽,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本方证为温热病邪从口鼻而入,邪犯肺络,肺失清肃,故以咳嗽为主症;受邪轻浅,可见身不甚热,口渴亦微。治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中桑叶甘苦性凉,疏散上焦风热,且善走肺络,能清宣肺热而止咳嗽;菊花辛甘性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二药轻清灵动,直走上焦,协同为用,以疏散肺中风热见长,共为君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以助君药解表之力;杏仁苦降,肃降肺气;桔梗辛散,开宣肺气,与杏仁相合,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而能止咳,是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三者共为臣药。连翘透邪解毒;芦根清热生津,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相伍,使上焦风热得以疏散,肺气得以宣降,则表证解、咳嗽止。

本方从“辛凉微苦”立法,其配伍特点: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

银翘散与桑菊饮都是治疗温病初起的辛凉解表方剂,组成中都有连翘、桔梗、甘草、薄荷、芦根五药。但银翘散用金银花配伍荆芥、豆豉、牛蒡子、竹叶,解表清热之力强,为“辛凉平剂”;桑菊饮用桑叶、菊花配伍杏仁,肃肺止咳之力大,而解表清热作用较银翘散为弱,故为“辛凉轻剂”。

辨证要点本方是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证的常用方剂。临床应用以咳嗽、发热不甚、微渴、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变化若二三日后,气粗似喘,是气分热势渐盛,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若咳嗽较频,是肺热甚,可加黄芩清肺热;若咳痰黄稠,咯吐不爽,加瓜蒌、黄芩、桑白皮、贝母以清热化痰;咳嗽咯血者,可加白茅根、茜草根、丹皮凉血止血;若口渴甚者,加天花粉生津止渴;兼咽喉红肿疼痛,加玄参、板蓝根清热利咽。

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结膜炎、角膜炎等属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者。

使用注意本方为“辛凉轻剂”,故肺热甚者,当予加味后运用,否则病重药轻,药不胜病;若系风寒咳嗽,不宜使用。由于方中药物均系轻清之品,故不宜久煎。

原书主治《温病条辨》卷一:“太阴风温,但咳,身不甚热,微渴者,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

方论选录吴瑭《温病条辨》卷一:“此辛甘化风、辛凉微苦之方也。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立此方所以避辛温也。今世佥用杏苏散通洽四时咳嗽,不知杏苏散辛温,只宜风寒,不宜风温,且有不分表里之弊。此方独取桑叶、菊花者,桑得箕星之精,箕好风,风气通于肝,故桑叶善平肝风;春乃肝令而主风,木旺金衰之候,故抑其有余。桑叶芳香有细毛,横纹最多,故亦走肺络而宣肺气;菊花晚成,芳香味甘,能补金、水二脏,故用之以补其不足。风温咳嗽,虽系小病,常见误用辛温重剂,销铄肺液,致久嗽成劳者,不一而足。圣人不忽于细,必谨于微,医者于此等处,尤当加意也。”

(2)桑叶粥

取桑叶10克,粳米50克。先将桑叶洗净后煎煮取汁;将粳米洗净后煮成稠粥,待粥将熟时加入桑叶汁,稍煮片刻。温热食用。该粥具有祛风清热的功效,适用于小儿感风热、发热头痛、目赤口渴、肺热咳嗽等。

(3)桑叶菊花竹叶茅根薄荷饮

取桑叶、菊花各5克,竹叶、白茅根各30克,薄荷3克。将其洗净后用沸水冲泡10分钟或煎煮5分钟,代茶饮用。该饮品具有疏散风热、清热生津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

摘录自药食同源养生方药集萃主编:乔铁梁可马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