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学名:GastrodiaelataBl.),又名赤箭、独摇芝、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木浦、明天麻、定风草、白龙皮等,是兰科天麻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肥厚,无绿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常以块茎或种子繁殖。其根茎入药用以治疗头晕目眩、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等症,是名贵中药,与琼珍灵芝合用治疗头痛失眠。

中文学名

天麻

拉丁学名

GastrodiaelataBl.

植物学史编辑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天麻的记载,称“赤箭”,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世人惑于天麻之说,遂止用之治风,良可惜哉“。李时珍《本草纲目》专对此进行阐述,称“天麻”之名,为”后人称为天麻“。[1]

当代日本学者草野俊助年发文提及“对(天麻)种子发芽及幼苗成长,至今还一无所知。”此后很长时间,天麻种子发芽情况一直未见报道,因而也无从获得对天麻生长发育全过程的全部认识。年,中国学者周铉发表《天麻生活史》(载云南植物研究3(2):-.),论述了天麻的生活史。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

天麻全株(1张)

天麻根茎(1张)

天麻花果(1张)

形态特征编辑

天麻植株高30-厘米,有时可达2米;根状茎肥厚,块茎状椭圆形至近

特征

哑铃形,肉质,长8-12厘米,直径3-5(7)厘米,有时更大,具较密的节,节上被许多三角状宽卵形的鞘。   

茎:直立,橙黄色、黄色、灰棕色或蓝绿色,无绿叶,下部被数枚膜质鞘。

花:总状花序长5-30(50)厘米,通常具30-50朵花;花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1.5厘米,膜质;花梗和子房长7-12毫米,略短于花苞片;花扭转,橙黄、淡黄、蓝绿或黄白色,近直立;萼片和花瓣合生成的花被筒长约1厘米,直径5-7毫米,近斜卵状圆筒形,顶端具5枚裂片,但前方亦即两枚侧萼片合生处的裂口深达5毫米,筒的基部向前方凸出;外轮裂片(萼片离生部分)卵状三角形,先端钝;内轮裂片(花瓣离生部分)近长圆形,较小;唇瓣长圆状卵圆形,长6-7毫米,宽3-4毫米,3裂,基部贴生于蕊柱足末端与花被筒内壁上并有一对肉质胼胝体,上部离生,上面具乳突,边缘有不规则短流苏;蕊柱长5-7毫米,有短的蕊柱足。

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1.4-1.8厘米,宽8-9毫米。

选育苗地

选择湿润透气和渗水性良好、疏松、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壤土或沙壤土,挖深35厘米,长宽各85厘米的坑穴栽培。[3]选地时尤以生荒地为好。土壤pH5-6为宜。忌黏土和涝洼积水地,忌重茬。此外还可利用防空洞、山洞、地下室等场所种植天麻。[4]

培育菌床

种植天麻先要培养好蜜环菌菌材或菌床。一般阔叶树均可用来作培养蜜环菌的材料,但以槲、栎、板栗、栓皮栎等树种为好。[4]

种子处理

选种:选取当年挖出的天麻,除去商品麻,把所有麻种选出再筛选,拣除烂麻、畸形麻等劣质麻种,最后确定为个头相当、健壮、外观整齐、个头大、成色好、无创伤的天麻作为次年使用的麻种。

拌种:用新高脂膜10-50倍液拌种,防止病害侵入。将坑底挖松,整平后铺上一层阔叶树树叶及腐殖土,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木材均匀摆在坑底,材间距离6-8厘米,每窝放6-8根木材。栽时把密环菌枝紧靠放在木材两侧鱼鳞口处,再把天麻种子放在菌枝和木材处,以便使两者很快建立营养共生关系。之后把剩余的蜜环菌种分成黄豆大小的颗粒,均匀散放在木材中间。之后用腐殖土或细沙填平,轻轻压紧,不留空隙。若种子和菌种、菌枝数量多,可以在第一层上面再栽培一层,方法同上。但注意上、下木材方成”井“字形。最后在上面覆盖细土15厘米左右,盖枯枝落叶,成龟背形,略高于地面,以利排水。[3]

繁殖分类

天麻繁殖主要以块茎繁殖,或可用种子繁殖。但其种子无胚乳,胚未分化,自身不能为萌发提供营养来源。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除普通绿色植物所需的条件下,还需有真菌参加。

块茎繁殖

天麻种植(5张)

冬栽或春栽。冬栽天麻接菌率高,生长快,时间在11月。春栽在3-4月。栽前要培养好菌床。适宜蜜环菌生长的树种,常用壳斗科的青杠、槲栎、栓皮栎、毛栗等,以树皮厚、木质坚硬、耐腐性强的阔叶树为好。

将选好的木材锯成40-50厘米长的木棒,树皮砍成鱼鳞口。在选好的地块,于栽前2-3个月,挖深25-30厘米、宽60厘米、长度据地形而定的窖。窖底松土整平,铺放一层干树叶或腐殖质土,用处理好的新木棒与带蜜环菌的木材(俗称菌材)间隔摆1层,相邻二棒间的距离为6-7厘米,中间可夹些阔叶树的树枝,用腐殖质土填实空隙,以防杂菌污染,再覆土3-4厘米。同法摆第二层,上覆土10厘米。保持窖内湿润,上盖杂草遮荫降温保湿使蜜环菌正常生长,即成菌床。选无病斑、无冻害、不腐烂的块茎作种栽,大小分开,分别栽培。栽植时,把种麻平行摆放在菌棒间的沟内,紧靠菌棒,用腐殖质土填平空隙,再盖上3厘米,以不见底层菌材为宜。同法栽第二层,最后盖上10-15厘米,上盖一层树叶杂草,保持土壤湿润,越冬期间加厚覆土层,以防冻害。如采用人工菌床和塑料袋栽培,所用种麻为生长健壮的白麻和米麻,由于采用人工控温,栽培时间从11月至翌年4月均可进行。[4]

种子繁殖

选择重克以上的天麻,随采随栽,抽穗时要防止阳光照射,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授粉时间可选晴天10时左右,待药帽盖边缘微现花时进行。授粉后用塑料袋套住果穗,当下部果实有少量种子散出时,由下而上随熟随收。

由于天麻种子寿命短,采下的蒴果应及时播种。播种时,将菌床上层菌材取出,扒出下层菌材上的土,将枯落潮湿的树叶,撒在下层菌材上,稍压平,将种子均匀撒在树叶上,上盖一薄层潮湿落叶,再播第二层种子,覆土3厘米,再盖一层潮湿树叶,放入土层菌材,最后覆土10-15厘米。如每窖10根菌材可播蒴果8-10个,每个蒴果约有3万粒种子,种植得当,第二年秋可收到一部分箭麻、白麻、子麻和大量的米麻,可作为块茎繁殖的种栽。[4]

栽后管理

天麻栽种后不需要施肥,不用松土除草,保持野生状态。应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40%左右,地温15-28度。在根茎膨大期喷施药材根大灵溶液于叶面,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夏季高温季节应用遮阳网或树枝遮光降温,防止人、畜踩踏。若遇干旱,可适量浇水。同时在雨季注意防止积水。[3]

越冬前要加厚覆土,并加盖树叶防冻;6-8月高温期,应搭棚或间作高秆作物遮荫,雨季到来之前,清理好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以防块茎腐烂。春、秋季节,应接受必要的日光照射,以保持一定的温度。

药用价值编辑功效

1、性味:甘,平。

①《本经》:味辛,温。

②《药性论》:无毒。味甘,平。

③《医学启源》:气平,味苦。

2、归经:入肝经。

①《纲目》:入肝经气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膀胱二经。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肝、胆、心经。

3、功效:息风,定惊。治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语言蹇涩,小儿惊痫动风。

①《本经》:主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

②《别录》:消痈肿,下支满,疝,下血。

③《药性论》:治冷气顽痹,瘫缓不遂,语多恍惚,多惊失志。

④《日华子本草》:助阳气,补五劳七伤,通血脉,开窍。

⑤《开宝本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力。

⑥张元素:治风虚眩晕头痛。

⑦《本草汇言》:主头风,头痛,头晕虚旋,癫痫强痉,四肢挛急,语言不顺,一切中风,风痰。[7]

4、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

《雷公炮炙论》:使御风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肠

天麻根

结之患。服用天麻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恶心、胸闷、皮肤丘疹伴瘙痒等,个别会出现面部或全身浮肿,甚至脱发现象。不仅单用天麻会发生这类反应,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汤剂如半夏白术天麻汤等、中成药如天麻丸、天麻蜜环菌糖衣片后,同样会出现对天麻过敏的症状。对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认识。如《本草纲目》云:“久服天麻,遍身发出红丹。”《本经逢原》也云:“天麻性虽不燥,毕竟风剂,若血虚无风,火炎头痛、口干便闭者,不可妄用。”清代名医吴仪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风者忌用”。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剂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潜伏期是1-6小时。

常见方剂

1、《圣济总录》天麻丸:

①治偏正头痛,首风攻注,眼目肿疼昏暗,头目旋运,起坐不能:天麻一两半,附子(炮制,去皮、脐)一两,半夏(汤洗七遍,去滑)一两,荆芥穗半两,木香半两,桂(去粗皮)一分,芎藭半两。上七味,捣罗为末,入乳香匀和,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渐加至十丸,茶清下,日三。

②治中风手足不遂,筋骨疼痛,行步艰难,腰膝沉重:天麻二两,地榆一两,没药三分(研),玄参、乌头(炮制,去皮,脐)各一两,麝香一分(研)。上六味,除麝香、没药细研外,同捣罗为末,与研药拌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下,空心晚食前服。

③治风湿脚气,筋骨疼痛,皮肤不仁:天麻(生用)五两,麻黄(去

天麻中药材(6张)

根、节)十两,草乌头(炮,去皮)、藿香叶、半夏(炮黄色)、白面(炒)各五两。上六味,捣罗为细末,滴水丸如鸡头大,丹砂为衣。每服一丸,茶酒嚼下,日三服,不拘时。

2、《本草汇言》:治小儿风痰搐搦,急慢惊风,风痫:天麻曲两(酒洗,炒),胆星三两,僵蚕二两(俱炒),天竺黄一两,明雄黄五钱。俱研细,总和匀,半夏曲二两,为末,打糊丸如弹子大。用薄荷、生姜泡浓汤,调化一丸,或二、三丸。

3、《昔济方》天麻丸:消风化痰,清利头目,宽胸利膈,治心忪烦闷,头晕欲倒,项急,肩背拘倦,神昏多睡,肢节烦痛,皮肤瘙痒,偏正头痛,鼻齆,面目虚浮:天麻半两,芎藭二两。为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食后嚼一丸,茶酒任下。

4、《十便良方》天麻酒:妇人风痹,手足不遂:天麻(切)、牛膝、附子、杜仲各二两。上药细锉,以生绢袋盛,用好酒一斗五升,浸经七日,每服温饮下一小盏。

5、《魏氏家藏方》天麻丸:治小儿诸惊:天麻半两,全蝎(去毒,炒)一两,天南星(炮,去皮)半两,白僵蚕(炒,去丝)二钱。共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天麻子大。一岁每服十丸至十五丸。荆芥汤下,此药性温,可以常服。

6、《清·光绪皇帝医方》:

①主治前额头痛,洗药方。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水煎,洗之。

②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用水熬透,洗之。

7、《医学心语》: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症,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8、《外科正宗》:玉真散。治风毒痰阻之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弓反张,脉弦紧。南星6克,防风6克,白芷6克,天麻6克,羌活6克,白附子6克。上为末,每服10克,热酒一盅调服,更敷伤处。方中天麻长于熄风止痉,为佐药。

9、《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饮。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天麻9克,钩藤12克,石决明18克,栀子9克,黄芩9克,川牛膝12克,杜仲9克,益母草9克,桑寄生9克,夜交藤9克,朱茯神9克。水煎服。方中天麻入肝经,有平肝熄风之效,且有定眩晕之专长,为君药。[7]

常见药膳

天麻乌鸡汤

天麻富含天麻素、天麻多糖、维生素A、甙类、生物碱、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琥珀酸、β-谷甾醇、黏液质等,其中天麻素和天麻多糖是主要成分。可入膳,制成天麻核桃鱼、天麻炖土鸡、天麻竹沥粥、天麻冬菜扣肉、天麻烧牛尾、天麻鸭子、天麻煮鸡蛋、天麻山鸡火锅、天麻猪脑粥、天麻猪排骨火锅、天麻炖鸽子、天麻鱼头汤等食用,亦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

药物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天麻浸膏,半数致死量为51.4-61.4g/kg,家兔每天注射天麻稀醇浸剂0.25-1g/kg,可见软弱少动,食欲大减,体重下降,甚至死亡。如腹腔注射煎剂12g/kg,则有疲困、反应迟钝、共济失调、拒食、心跳加快。脑电波出现每秒1-2次的慢波,1例心电图有T波倒置。12只兔多数在用药后48小时内死亡。香荚兰醛副作用较小,静脉注射40mg/kg或口服1g/kg,动物的一般状态和心电图、脑电图都没有特殊变化。小鼠腹腔注射,1次给药香荚兰醇的半数致死量为.3±31.7mg/kg。天麻浸膏(每支相当生药7.14g)雄性小鼠x次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0.43ml/10g,雌鼠半数致死量为0.36ml/10g,相当生药0.g/10g。天麻素毒性很小,用dd系雄性小鼠静脉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mg/kg,灌胃为半数致死量0mg/kg,亦有测得灌胃半数致死量mg/kg。

动物的亚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天麻素及甙元对血液红细胞及血小板、转氨酶、非蛋白氮、胆固醇等均无影响,心、肝、脾、肺、肾、胃及肠切片未见细胞变性。天麻素及甙元不影响家兔清醒时心律,但心率略减慢。兔腹腔注射天麻水剂12g/kg30分钟后动物反应迟钝,继则出现共济失调和拒食。5小时后心率增至次以上,多在48小时内死亡。天麻注射液1g/kg静脉注射,产生显着的镇静作用,匍伏不动并拒食,但心电和脑电图均无变化。香荚兰醛40mg/kg静脉注射或1g/kg灌胃,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心、脑电图无改变。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mg/kg,大鼠灌胃半数致死量0mg/kg。天麻素或对羟基苯甲醛给大及小鼠灌胃14-60日,对血象均无影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病理学检查,未见异常改变。天麻的衍生物乙酰天麻素对小鼠和大鼠胎仔影响的实验表明,在小鼠和大鼠受胎后第6-15日,灌胃mg/(kg·日)乙酰天麻素,对胎盘、胎仔鼠体重、性别、外观、内脏及骨骼发育无明显影响。小鼠-mg/(kg·日),大鼠32.3-64.5mg/(kg·日)分别于受孕后第6-15日灌胃,与对照组比较胎仔未见受到明显影响和畸形。

鉴别方法编辑

1、有的残存表皮组织。皮层外侧单列至数列细胞壁稍增厚,可见稀疏的壁孔;厚壁细胞多角形或类长圆形,常呈连珠状增厚,微木化。中柱薄壁细胞较大,类圆形或多角形,有时可见纹孔。维管束外韧型或周韧型,散在,导管两个至数个成群,非木化。薄壁组织中可见草酸钙针晶束,有的散在;薄壁细胞中含多糖类团块状物,遇碘液显棕或浅棕紫色。

2、取粉末,制成10%水浸液,加碘试液2-4滴,显紫红至酒红色。

3、取粉末,制成10%乙醇(45%)浸液,加硝酸汞试液0.5ml,加热,溶液显玫瑰红色,并产生黄色沉淀。

4、取粉末,制成5%乙醇浸液,在紫外光灯下显石绿色荧光。[7]

化学成分编辑

主要有效成分: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天麻甙、多糖、维生素A类物质、粘液质。天麻中含量较高的主要成分是天麻甙(gasTCMLIBodin),也称天麻素,其化学组成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甙(p-hydroxymeth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另含天麻醚甙(gasTCMLIBodioside),其化学组成为双-(4-羟苄基)-醚-单-β-D-吡喃葡萄糖甙〔bis-(4-hydroxybenzyl)ether-mono-β-D-glucoyranoside〕。又含对-羟基苯甲基醇(p-hydroxybenzylalcohol),对羟基苯甲基醛(p-hydroxybenzaldehyde),4-羟苄基甲醚(4-hydroxybenzylmethylether),4-(4’-羟苄氧基)苄基甲醚〔4-(4-hydroxybenzyloxy)-benzylmethylether〕,双(4-羟苄基)醚〔bis(4-hydroxybenzyl)ether〕,三〔4-(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苄基〕枸橼酸酯。

植物文化编辑

相传,太上老君赴完蟠桃会,兴致颇高,便信步出了南天门,踏着祥云畅游四

天麻花

海,看到人间太平盛世,不觉手舞足蹈。没承想一个不小心,碰开了装仙丹瓶子的瓶盖,一粒黄绿各半的仙丹便向凡间落去。

仙丹恰巧掉在长白山的一块巨石上,石头响一声之后一分为二,随即滚落进草丛里。第二年,便长出两个形态各异的东西来:一个翠绿,有茎有叶;另一个则呈淡黄色,有茎无叶,头顶长着一个拳头样的东西。

这就是最初的人参和天麻。人参和天麻受天地之灵气,享日月之精华,天长日久,便羽化成人,常常变成两个可爱的姑娘,在森林里嬉笑玩闹。不走不知道,一走吓一跳,原来世界是这样有趣,有高耸的红松,欢跳的小溪,活泼的小鹿,还有忠厚的老黑熊……

这一天,人参和天麻来到一个村子,看见一群人正跪在一座庙前,对着摆放的猪羊供品烧香,口中念念有词。两人发现这些人大多面黄肌瘦、无精打采,于是便问一个老人这是怎么回事。老头告诉她们,好多年前的一天,空中忽然降下一场血雨,打那以后,人们的身体便每况愈下,不是生这个病就是得那个病的,但苦于没有医治的药,只好供奉神灵,以求得保全性命。

人参和天麻一听落下泪来,原来这里的人们生活得这样痛苦!两个人一商量,咱们不能只顾自己高兴而不顾老百姓的疾苦啊,于是她们便扯下几根头发撒向了林间,林间便到处长满了人参和天麻。可是,人们都不认识,也不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处。她们便决定把人参和天麻的秘密告诉一家药店的小伙计。

小伙计名叫保柱,十六七岁的样子,平时除了在店里帮忙抓药外,还经常和师傅一起进山采药。这天,保柱上山采药,在老林子里碰上了两个仙女似的姑娘,一个绿裤红袄,一个黄衣紫裤。保柱十分惊讶,这大山里哪来的姑娘啊?于是便问两个姑娘是从哪儿来的。人参和天麻就说自己刚从山下搬来,就住在不远处。就这样,三个人坐在草地上闲唠嗑。聊了一会儿,他们的话题就聊到了药材上,人参低头掐下一片人参叶子,对保柱说:“保柱,你咋不采它呀?我告诉你,这叫人参,是补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你挖回去吧,可是有大用处呢!”天麻也指着一棵淡黄色的东西说:“你看啊,这棵药材叫天麻,祛湿止痛,行气活血,你也挖些吧。”保柱很听话,挖了些人参和天麻,就下山去了。自从有了这两种药材,他们药堂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以前一些从未治愈的病,陆陆续续都被治好了,人们的身体好起来,村落里又充满了欢声笑语。

后来,因为一只蟒妖与他们起了争执,天麻在战斗中被蟒妖吐了下去。人参见天麻被蟒妖生吞,一急之下,猛然一用力,便生了个白胖的小宝宝,她又是高兴又是悲伤。高兴的是可以留在人间,为老百姓救苦救难;悲伤的是天麻妹妹为了救她却被蟒妖生吞了!后来,人参一边抚养着小宝宝,一边思念天麻,经常遥对蟒妖离去的方向落泪。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人参发现,她的泪水一落到地上,便生出一株株的小天麻。打那时候起,能生长人参的地方就有天麻,而且人参有种,天麻无种,因为天麻被蟒妖生吞了,在人间没有留下种子。还有,人们上山挖到人参,都要先用青苔毛子包一层,然后再用红松的皮再裹一层,据说这规矩也是那时候传下来的。[8]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曝光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