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小看路边的野草啦,除了青蒿,这些也是
年过八旬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拯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的青蒿素,迎来“迟到的荣誉”,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那么↓↓ 青蒿,到底是个什么鬼?青蒿的古名为“菣”(qìn),“臤”本义为“驾驭臣属”,“艹”与“臤”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可以控制疟疾的草本植物”。所以,青蒿的古名“菣”的本义就是:专治疟疾的草。 青蒿真是救命草,因为随手可得啊。全国各地只要有土就长得出,无论是海拔以上的高山、还是马路牙子边灰土土的沟里,都能长出一丛丛齐腰的蒿枝。 李时珍曰∶“月令通纂言、伏内庚日、采青蒿、悬门庭、可辟邪。”是说三伏天,入一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采青蒿悬挂在门庭上,可以辟邪。古人的“邪”多指时气,比如三伏期间湿热气重、蚊虫肆虐,青蒿那股子味就特别驱虫、驱湿热之邪! 相关链接其实,在自然界中,中草药俯拾皆是,随处可见。下次走在郊外田野,可得留神路边的野草,说不定哪一株野草,将给下一个诺奖新的灵感。 1.荨麻(qiánmá) 药书或言有毒、或言小毒、或言大毒、或言剧毒。实际上,民间过去多作药用,现在多作蔬菜食用。其刺生时接触汗毛有刺痛感,煮汤或与鸡蛋煎味道都很可口。 可治疗小儿风咳,风火牙痛等症。一患者云其根治疗荨麻疹有奇效。 2.龙葵 清热治肿瘤,也是常用野菜之一,有保肝、健胃、明目之功。 3.黄泡 果实味美,开胃,柔肝缓急,小儿食之良。 4.何首乌 制用补养气血,气味平和,可常食用,生用解毒通便而不伤阴。苗有安神润血之功。 5.野薄荷 味道和作用和家种者相似,散风热,逐秽气,解鱼虾毒。 6.棕榈 棕毛、花、根入药,性收涩,可以止血,但妇科白带用之更为对症。 7.灰灰菜 一般不入药,古方用之制作冬灰,今少用,能清肺腑淤积。全草可入药,能止泻痢、止痒,可治痢疾腹泻;配合野菊花煎汤外洗,治皮肤湿毒及周身发痒。 8.夏枯草 应节令而生,能和血,引阳入阴而治疗失眠。味咸,能软坚散积。无毒,嫩苗应该可作菜,有清火明目之功效,能治目赤肿痛、头痛等。 9.车前草 药店用子,草与子同功,清膀胱热,利肾气,预防积石,此外,引肺热从小便出,可治疗咳嗽。有大叶、小叶两种,小叶者良。 10.蒲公英 性味功能: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11.垂盆草 靠水的田间地头有甘淡微酸,凉。能清热解毒,消痈肿、利尿,解蛇毒。 12.灯笼草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相信小时候经常采食酸平。清热解毒,利尿止血,消肿散结。 13.苍耳子 散风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14.马兰 也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又名:马兰头、阶前菊、鸡儿肠、红梗菜等。菊科马兰属。药用全草。性凉,味辛。入手太阴肺、足厥阴肝经。凉血,清热,利湿,解毒。 15.荠菜 是一种最常见的野菜,既可炒食、凉拌,又可作饺子馅。又名:护生草、香田荠、揽鼓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药用全草。性平,味甘。入手少阴、太阴、足厥阴三经。和脾,利水,止血,明目。治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血崩,月经过多,目赤疼痛。 16.小蓟 野菜之一。又名:刺儿菜、猫蓟、刺萝卜、刀菜、野红花等。菊科蓟属。药用全草或根。性凉,味甘。入肝、脾二经。凉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传染性肝炎,创伤出血,疔疮,痈毒。 17.波斯婆婆纳 中药名:肾子草,别名:灯笼草、波斯水苦荬。玄参科婆婆纳属。性平,味辛苦、咸。药用全草。解热毒,治肾虚,疗风湿。 18.泽漆 利尿消肿,化痰散结,杀虫止痒。用于腹水、水肿、肺结核、颈淋巴结核、痰多喘咳、癣疮。 19.狗尾巴草 别名:绿狗尾草、谷莠子、莠、狗尾巴草、光明草、阿罗汉草和狐尾。 主治:除热,去湿,消肿。治痈肿,疮癣,赤眼。 20.黄花菜 黄花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花蕾,味鲜质嫩,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花粉、糖、蛋白质、维生素C、钙、脂肪、胡萝卜素、氨基酸等人体所必须的养分,其所含的胡萝卜素甚至超过西红柿的几倍。 黄花菜性味甘凉,有止血、消炎、清热、利湿、消食、明目、安神等功效,对吐血、大便带血、小便不通、失眠、乳汁不下等有疗效,可作为病后或产后的调补品。 (内容综合网络) 原来,这些田间地头的野草都是宝贝啊,觉得涨了知识的点个zan吧!! 市场星报新媒体中心诚意出品 24小时新闻热线-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排毒排毒一定要排毒世上什么都不是
- 下一篇文章: 每天一味药白薇清虚热药2彭鑫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