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69天方剂学08第五章清热剂下
——最有活力的中医学生社区—— 方名后红色☆→大纲要求考察的一级方剂。 方名后绿色☆→大纲要求考察的二级方剂。 方剂歌诀中蓝色文字→易错/易混。 方剂歌诀中绿色文字→本方君药。 方剂学第五章清热剂(下) 第五节清脏腑热剂 清胃散☆《脾胃论》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益石膏平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44/47;.;.49;.;.;.53] *治因服补胃热药,致使上下牙疼痛不可忍,牵引头痛。满面发热火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喜寒恶热,乃是足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其齿喜冷恶热。 生地黄当归牡丹皮黄连升麻[医方集解载本方有石膏]。 水煎服。 →清胃凉血。 →胃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口气热臭,舌红苔黄,脉滑数。 *君:黄连—直折胃腑之热; *臣:升麻—a.取清热解毒→治胃火牙痛; b.取升散透发→宣达郁遏之火→“火郁发之”; c.引经。 生地—凉血滋阴; 丹皮—凉血清热; *佐:当归—养血活血,合生地滋阴养血,合丹皮消肿止痛。 *使:升麻兼引经为使。 *若肠燥便秘→+大黄→导热下行; *口渴饮冷→+石膏,玄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胃火炽盛之牙衄→+牛膝→导血热下行。 *牙痛属风寒及肾虚火炎者不宜用。 *清热与凉血并用,苦降与升散同施,养阴与泻火兼顾,但以清降为主。 胃热。 玉女煎☆《景岳全书》 玉女煎中地膝兼,石膏知母麦冬全; 阴虚胃火牙痛效,去膝地生温热痊。 [.48;.;.;.] *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如神。 石膏熟地麦冬知母牛膝。 水煎服。 →清胃热,滋肾阴。 →胃热阴虚证。 *头痛,牙痛,齿松牙衄,烦热干渴,舌红苔黄而干。亦治消渴,消谷善饥等。 *君:石膏—清阳明胃热而兼生津止渴; *臣:熟地—滋肾水之不足; *佐使:知母—助石膏清胃热而止烦渴;助熟地滋少阴而壮肾水; 麦冬—清热养阴生津,既可养肺助熟地滋肾,寓“金水相生”之意,又能生津而润胃燥; 牛膝—引热下行,且补肝肾。 *火盛者→+山栀子、地骨皮→清热泻火; *血分热盛,齿衄出血量多者→-熟地,+生地、玄参→增强清热凉血。 *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本方。 *清热与滋阴共进,虚实兼治,以治实为主→胃热得清,肾水得补→诸症可愈。 胃热+肾阴不足。 *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清热解毒]。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芍药芩连与锦纹,桂甘槟木及归身; 别名导气除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55;.;./] *下血调气。经曰:泻而便脓血,气行而血止,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炙甘草大黄黄芩官桂。 水煎服,食后服。 →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湿热痢疾。 *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君: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臣: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 当归—养血活血[行血则便脓自愈]; 槟榔、木香—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 *佐使:大黄—泻下通腑,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通因通用”。 肉桂—助归、芍行血和营;防呕逆拒药。 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与芍药相配]。 *苔黄而干,热甚伤津者→-肉桂,+乌梅→避温就凉; *苔腻脉滑,兼有食积→+加山楂、神曲→消导; *热毒重者→+白头翁、银花→增强解毒之力; *痢下赤多白少,或纯下血痢→+丹皮、地榆→凉血止血。 *痢疾初起兼有表证者忌用。 *清热燥湿与和营缓急并举,纳温通于苦燥之内,相反相成;且寓调和气血、“通因通用”之法。 *黄芩汤→黄芩、芍药、炙甘草、大枣{清热止痢,和中止痛}[热泻热痢]。 热+湿+痢疾。 *槟榔: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肉桂[后]: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 白头翁汤☆《伤寒论》 白头翁汤治热痢,黄连黄柏佐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55]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水煎服。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热毒痢疾。 *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君: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臣:黄连—泻火解毒,燥湿厚肠; 黄柏—清下焦湿热; *佐使:秦皮—清热解毒兼以收涩止痢。 *若外有表邪,恶寒发热者→+葛根、连翘、银花→透表解热; *里急后重较甚→+木香、槟榔、枳壳→调气; *脓血多者→+赤芍、丹皮、地榆→凉血和血; *夹有食滞者→+焦山楂、枳实→消食导滞; *用于阿米巴痢疾→配合吞服鸦胆子。 *主以清热解毒凉血之法,少兼收涩之义,共成止痢之剂。 热毒+血热+痢疾。 *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秦皮:淸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泻黄散☆[泻脾散][新]《小儿要证直诀》 泻黄甘草与防风,石膏栀子藿香充; 炒香蜜酒调和服,胃热口疮并见功。 *治脾热弄舌。 甘草防风石膏山栀仁藿香叶。 通蜜酒微炒香,为细末。 →泻脾胃伏火。 →脾胃伏火证。 *口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及脾热弄舌。 *清散并用,兼顾脾胃。 *小儿先天不足,大脑发育不全之弄舌者禁用,阴虚有热者禁用。 第六节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青蒿鳖甲知地丹,热伏阴分仔细看; 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48;.;.54;.]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热自阴来者,青蒿鳖甲汤主之。 青蒿鳖甲生地知母丹皮。 水煎服。 →养阴透热。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 *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苔少,脉细数。 *君:青蒿、鳖甲—滋阴清热,内清外透; *臣:生地—滋阴养血; 知母—滋阴降火; *佐使:丹皮—泄血中伏火。 *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领之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阴分,有青蒿领出也。滋清相伍,邪正兼顾, 阴分有热。 *青蒿[后]: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 *鳖甲[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阴虚欲作动风者不宜使用。 清骨散☆《证治准绳》 清骨散用银柴胡,胡连秦艽鳖甲辅; 地骨青蒿知母草,骨蒸劳热保无虞。 [./;.56/] *骨蒸劳热,形体消瘦,困倦盗汗,或口渴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 银柴胡胡黄连秦艽鳖甲地骨皮青蒿知母甘草。 →清虚热,退骨蒸。 →肝肾阴虚,虚火内扰证。 *骨蒸潮热,形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集退热除蒸之品于一方,重在清透伏热以治标,兼顾滋养阴液以治本。 骨蒸+阴虚+火旺。 *银柴胡:清虚热;除疳热;[清热凉血]。 *胡黄连: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地骨皮[有汗骨蒸]: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柴胡: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退热截疟。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 秦艽鳖甲治风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超。 [.56;.;.] 秦艽鳖甲地骨皮柴胡青蒿当归知母乌梅。 →滋阴养血,退热除蒸。 →虚劳阴亏血虚[风劳病]。 *骨蒸壮热,肌肉消瘦,唇红颊赤,困倦盗汗。 *退热除蒸以治标,滋阴养血以治本。 *乌梅用意→①酸涩,敛阴止汗;②能引诸药入骨而敛热。 阴亏+血虚+骨蒸[与清骨散的最大区别可以看出是有没有血虚,而因为阴虚则阳偏亢,故而火旺难以区分]。 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 当归六黄二地黄,芩连芪柏共煎尝; 滋阴泻火兼固表,阴虚火旺盗汗良。 [./;.56;./;.]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当归黄柏黄芩黄连生地熟地黄芪。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火旺盗汗。 *发热盗汗,面赤心烦,口干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 *君:当归、生地、熟地—入肝肾,滋阴养血; *臣:黄连、黄芩、黄柏—清心泻火,泻火以坚阴; 黄芪—益气固表以实卫;固定未定之阴。 *养血育阴与泻火彻热并进,标本兼顾→使阴固而水能制火,热清则耗阴无由。 *益气固表与育阴泻火相配,育阴泻火为本,益气固表为标→使营阴内守,卫外固密。 阴虚+火旺+表虚[阴虚为主]。 *黄芩,黄连,黄柏同用。 *芩连柏的作用→黄连清泻心火;黄芩、黄柏泻火除烦,清热→坚阴。 *生地,熟地同用。 *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内容来自《中综知要》—— 持续更新中,敬请北京哪家医院是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那家白癜风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好的补血药,就在你身边为家人收好
- 下一篇文章: 执药考最全整理中药分类性味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