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燥咳的养阴清肺颗粒如何使用
性别:女 年龄:4岁5月 主要想解决的问题:退烧后干咳 做过的处理:4天前晚上咽痛、尿尿部位疼痛,且开始发烧,然后中成药辨证处理;目前不发烧,只有干咳;偶尔清鼻涕;舌质红,薄黄苔;无口臭,没有积食证据。 食欲:减弱,比平时吃得少; 饮水:正常 大便:昨天大便一次正常;不干不稀 小便:次数少;量少;颜色偏黄 睡眠:翻身多、不安稳 出汗:正常,温润,不干不湿 盖被子:怕热不喜欢被子 其他症状:咳嗽,感觉无痰,干咳 扁桃体:正常 这个案例里面我们找到了表证的证据:偶尔流清涕(中医认为单纯的受寒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可以归为表证)。 当然还有里证的证据:干咳;舌质红,薄黄苔;小便少、黄;食欲差;睡眠翻身多、不安稳;(这些症状更多的是在身体内部发生变化的,我们就把这些归类为里证。比如干咳我们知道是肺的问题,舌质舌苔反应的是我们身体内部尤其是胃肠道的状态,这里说舌质红,苔黄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更多的是,身体存在一定的热的。小便少,有可能是内热导致的津液缺失,食欲差呢我们就可以认为是因为有邪气在身体内部,脾胃功能减弱的一个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是里虚寒的表现。) 按照六纲辨证:我们把这个案例辨证为太阳阳明太阴(没有学过的同学可以先跳过这个部分。) 通俗的说分类一下所有的证据,有受寒的证据:偶尔清涕,有里实热证据:干咳,舌质红,薄黄苔;小便少、黄;睡眠翻身多、不安稳;有人说咳嗽可能是寒,睡眠不安稳也可能是寒。所以我们在辨证的时候要看整体。由于舌质,黄苔,小便黄,说明了有热,所以也就佐证了这个干咳和睡眠也是归为热的证据。 还有里虚寒证据:就是食欲差。 总结来说,是有寒又有热。热比寒好像多一些。不是纯寒也不是纯热。所以考虑用药是养阴清肺口服液。 用药后的反馈:喝了养阴清肺一天,好转;然后停药了现在白天很少咳,早晚有些咳;现在舌质不红了,红点也很少了,舌苔白腻一些;考虑不吃药让小孩自愈。 说明书写的,用于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主要成分为:地黄、川贝母、麦冬、白芍、玄参、薄荷、牡丹皮、甘草。 适合阳明里实热为主。结合药物成分分析,则说明书所述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都是阳明证据(非积食阳明)。 再来分析药物成分。 地黄,甘寒。主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做汤,除寒热积聚,除痹。贝母:苦、甘,微寒。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麦冬,甘、微苦,微寒。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白芍,苦凉。主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玄参,味苦,微寒。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薄荷,辛凉。《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本草求真》: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牡丹皮,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甘草,甘平。主治五臟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 从成分看,是解决里实热的的配伍为主,可以照顾轻微的受寒表证。 照顾阳明里实热的为:地黄、川贝母、白芍、玄参、薄荷、牡丹皮、麦冬 照顾太阳受寒表证的是:薄荷 照顾太阴里虚寒的是:甘草 也就是针对热证比较多的问题的时候选择。而且是要排除积食内热的情况。 ①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咳嗽,咯清稀白痰,即单纯太阳病,受寒不宜用;或太阳病的干咳无痰者不宜用; ②咳而大便稀溏者,面色苍白,舌淡,苔白水滑者不宜用,即太阴(里虚寒)证据足、阳明(里实热)证据不足的不宜用。 文 杨千栋 编辑 郭莎拉 ▼相关阅读 论小儿肺热颗粒的使用 急支糖浆如何使用 思考题答案:ABC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2017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
- 下一篇文章: 口臭口苦口酸口味异常怎么办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