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膳理论五味人生
五味 FiveTastes 五味 是指中药所具有的酸、苦、甘、辛、咸五种与味相关的特性。除此之外还有淡味和涩味,但酸、苦、甘、辛、咸是与五行、五脏相配属的主要药味,所以一般称为五味。 五味的最早记载见于《吕氏春秋》一书,将五味与药物结合的最早文献见于《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皇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淡味渗泄”。《神农本草经·序例》谓:“药物酸咸甘苦辛。”“味”,最初是由健康人味觉器官的辨别而得,如口尝乌梅酸、甘草甜、干姜辣、黄连苦,鼻闻薄荷、白芷芳香等。《淮南子·修务训》所云: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本草著作中所记载的药味,其含义有二。一是反应了部分药物的真实滋味,是通过口尝而得来的感性认识,与实际滋味相符。如甘草的甘味,黄连的苦味,酸枣仁的酸味,鱼腥草的辛味,芒硝的咸味。而是代表药物的某种作用,是在大量临床实际经验积累之上,推导而得来的关于药物作用的理性认识,是中药作用规律的高度概况和标志,并非味觉所能感知的真实味道。如知母的甘味,板蓝根的苦味,白芍药的酸味,桔梗的辛味,玄参的咸味。 五味的阴阳属性,《皇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此种分类沿袭至今。五味的五行属性,《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曰:“酸属肝(木),苦属辛(火),甘属脾(土),辛属肺(金),咸属肾(水)”,即是把五味和五行、五脏相联属,为药物作用的定位,提出了初步依据,也是中药归经的基础。 五味的作用 作 用 辛 (1)能行是指辛味药物能促进气血流通,也就是行气消滞,活血化瘀的作用。如辛味药木香、陈皮、香附等,具有行气功效,能消除脏腑经络气机壅滞,缓解气滞疼痛、肿满等病症。辛味药当归、川芎、红花等,能活血化瘀。 (2)能散是指辛味有发散表邪作用。表邪即指侵犯人体肌表的六淫之邪。辛味药大多能借其辛香宣散透发之力,祛除在表的六淫之邪。《灵枢·五味论》把辛味药物解表的机制解释为“辛入而汗皆出”,意为辛味发散表邪之性,主要是由发汗方式来完成。治疗表证常选具有辛味的麻黄、桂枝、荆芥、薄荷等。 辛味药多辛散燥烈,易耗气伤阴(津),故气虚、阴(津)亏,表虚多汗等不宜用。 甘 (1)能补是指甘味药具有补益作用,能补益人体的气血阴阳,或扶助人体正气,振奋脏腑功能,或滋补阴血的不足,改善虚弱状况。如人参、黄芪等甘温补气,当归、熟地甘温补血,鹿茸、淫羊藿甘温壮阳,沙参、麦冬等甘寒养阴生津,治虚证每每选用。 (2)能和即“和中、调和诸药”。是指甘味药具有调和中焦,保护和增强脾胃消化功能的作用,以及调和药味,使药物之间功能协调,改善味道等作用。甘草、大枣常用于复方中起调和诸药,调和脾胃的作用。 (3)能缓指甘味具有缓和毒性、烈性,缓解痉挛、疼痛等作用。如甘草有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解毒之功,可治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食物中毒等;甘草、大枣、蜂蜜亦常用在复方中起缓和药性作用。 因甘味性多腻滞,易助湿碍脾,古人有“中满忌甘”之说,即脾虚湿滞勿用甘味滋补之品。 酸 能收能涩是指酸味药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止泻、敛汗、涩精、缩尿、止带、止血、收敛等制止人体阴液滑脱的效果,以及敛肺气而止咳嗽、收敛心神而安神等无形的作用。如五倍子、五味子收敛止汗,五倍子、山茱萸收敛止血,乌梅、石榴皮涩肠止泻,金樱子、覆盆子涩精缩尿等,治正虚无邪之滑脱不禁所致诸证可用。五味子、酸枣仁敛心安神,诃子、五味子敛肺止咳。 酸味药具有生津作用,可用于胃阴不足之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舌红少苔,或舌苔剥落等症,如乌梅、五味子等。还可用于津液耗伤、筋脉失养而致的筋脉拘挛、屈伸不利之证,如木瓜、白芍等。酸味药还能安蛔,治蛔厥腹痛,如乌梅等。 因酸味能敛邪,故有实邪者勿用。 苦 (1)能泄泄的含义有三,即通泄、降泄和清邪。通泄,如大黄、虎杖能通泄腑气,具有泻热通肠之功,善治热结便秘之证;降泄,如杏仁、厚朴能降泄肺气,具有止咳平喘之功,善治气逆咳喘之证;清泄,如栀子、石膏清泄火热,具有清火除烦之功,善治热盛心烦之证。 (2)能燥指燥除湿邪,治疗水湿之证。由于湿症有寒湿、湿热的不同,故苦味药相应地亦分为苦寒燥湿和苦温燥湿二类,前者如黄连用于湿热证,后者如苍术用于寒湿证。 (3)能坚自古尚有苦坚之说。出自《素问·藏气法时论》:“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苦坚”之药实际用于肾阴亏虚导致的相火亢盛之证。此处的“坚阴”并不是苦味的直接效应,而是通过苦味的清泻火热作用而达到存阴液的目的。代表药如黄柏、知母。甚至大黄、虎杖通下大便,急下存阴也可作此理解。 因苦燥易伤阴津,阴津不足者不宜用。苦寒之药易伤伐脾胃阳气,用量过大,或服用过久,易致脾胃阳虚,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故素体脾虚者亦当慎用。 咸 (1)能下是指咸味具有泻下作用,用于热结大肠,大便秘结不通。如芒硝。 (2)能软咸味药能软坚散结,用于消除瘿瘤、瘰疬、痰核、疮痈、肿块等。如牡蛎、玄参、昆布、海藻等。 此外,咸味还能入肾补肾,如紫河车、鹿茸、蛤蚧、黄狗肾、海马、肉苁蓉等均能补肾壮阳益精。咸味药又能入血,如水牛角、玄参味咸入血分而具有清热凉血之功。 现收藏加购商品,将抽大额优惠券赠送;更有百万豪礼等着你! 28 星期二 年11月 明药膳理论,品五味杂陈。 康圣药业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1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堂主说药地黄
- 下一篇文章: 中药科普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连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