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赶考"交出满意答卷

——记江口县官和乡江溪屯村第一书记安运强

  "驻村就是一场赶考,农村是考场,群众是考官,只有真蹲实驻、真抓实干才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全县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培训班交流发言上,安运强发自肺腑的一席话激起阵阵掌声。

  安运强是江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力资源市场股和社会保险股负责人,年4月份被选派到官和乡江溪屯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一年多时间以来,安运强在自己的"答卷"上,写满了密密麻麻饱含温情和厚重的答案。

  建基立业,实干浇灌致富花

  江溪屯村位于铜仁市江口、石阡和黔东南州岑巩三县交界处,距江口县城53公里,距官和乡集镇17公里,全村辖19个村民组,户人,其中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26.9%,属重点贫困村。

  "江溪屯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偏远、贫穷和落后,活像个被人遗忘的地方。"安运强的话并非空穴来风,因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的思想观念落后,主要是靠外出务工获得经济收入,留下来的,大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着能过且过的清贫日子。

  江溪屯"最初"的模样着实让安运强倍感责任重大,决心带领群众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经过走访调研和分析研判,安运强绘制了江溪屯村民情地图,拟定了村级发展规划,理清了帮扶思路。其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脱贫致富产业,便是摆在安运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结合小康六项行动计划,安运强先后到交通、财政、民政、国土等部门协调争取资金余万元,新修和硬化产业路5公里,硬化通组联户路20公里,新修人畜饮水和灌溉沟渠3公里,新建村级休闲文化广场平方米,新建垃圾池22个,有效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

  环境美了,还得让群众富起来。按照"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的发展思路,安运强积极争取产业发展项目,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发展藤茶基地亩,覆盖农户32户人;发展冷水鱼养殖基地21亩,覆盖农户22户83人,今年初,该冷水鱼养殖基地初见成效,实现户均分红元。

  今年6月,安运强与境内的廖家坡梵众白茶有限公司商定,采取"企业+农户"模式,将户农户"打包"入股到公司,参与年底保底分红,并优先解决务工需求,通过"股金+薪金+租金"方式,实现多渠道增收致富。

  兴边富民,联建谱写同心曲

  长期以来,因处于三县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群众之间由来已久的历史隔阂,造成江溪屯村与石阡县青阳乡火麻村、石固乡公平村以及岑巩县平庄镇石门坎村之间出现跨区域事务管理难、矛盾纠纷调解难、推动发展难等问题。

  天下和静,在于民乐。为了破解边界难题,安运强主动出击,大胆谋划,提出跨域联建工作思路,建议成立边界联合党支部,建立联席会议,搭建组织联建、产业联兴、公益联办、文明联促、困难联扶的互利共赢发展平台,得到了各村的积极响应,在群众间达成了广泛共识。

  去年8月,江溪屯村先后与火麻村、公平村、石门坎村签订了《边界联建协议书》,明确规定了联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就资源保护、护林防火、产业链接、旅游开发、信息互通、矛盾纠纷排查、法律知识宣传、民族团结互助等重点工作达成了高效可行的交流合作机制。

  安运强介绍,开展边界联建以来,连通了过去村与村交界之处留下来的所有"断头路"、"断头渠",清理了村与村交界之处的所有卫生死角,为联建村群众营造了更加舒适、更加便捷的生产、生活环境。截至目前,开展各类联谊活动14次,调解林权纠纷3起,打击赌博团伙1个,处理治安问题5个,有效维护了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依托产业联建,安运强还积极组织村"两委"、致富能人和群众代表到联建村考察学习,邀请联建村致富能人到村传授种养殖技术。最终,安运强借助岑巩县平庄镇石门坎村中药材产销平台,组织塘坪组群众发展中药材黄精种植亩。依托江溪屯村廖家坡白茶基地,与官和乡泗渡村成立联合党支部,在接壤地区新建白茶基地亩。

  "现在通过联合举办车坝河摸鱼节、边界篮球联谊赛等活动,各村群众同饮一江水、同行一条路,携手奔向脱贫致富的小康生活。"江溪屯党支部书记张林芳如是说。

  扶危救困,倾情演绎鱼水情

  最让安运强放心不下的,还是村里的弱势群体。在孤寡老人面前,他当好"儿子",在留守孩童面前,他尽好"父亲"责任。安运强总说,"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也是没有办法,我既然来了,我就得当好这个家、看好这个家。"

  杨菊仙是村里的五保户,丈夫英年早逝,自己又是个聋哑人,一个人带着3个娃,苦苦支撑着一个家。她的大女儿今年13岁了,一家四口仍然同住一间房、同睡一张床,安运强了解情况后,结合危房改造工程,自己先行垫付资金1.2万元,新建偏房一间,还帮助到民政部门争取到起居用品一套,有效改善了杨菊仙家的人居环境。

  去年高考,家住江溪屯村街上组的王国顺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长安大学,但王国顺的心里却开心不起来。王国顺的父亲外出打工10多年杳无音信,母亲在他年幼时便已改嫁他乡,他与奶奶二人相依为命。安运强得知后,随即到民政局争取到助学金0元,自己资助元,并承诺自己会照顾好老人,让王国顺不要有后顾之忧。"安大哥就是我的恩人,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份恩情。"王国顺如是说。

  截至目前,安运强向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协调争取教育类资金60余万元,成立了江溪屯村教育扶持专项基金,长期资助大学生25人,修建江溪小学标准篮球场1个,购买课桌、文具80余套,保障广大学子学有所教。

  6月23日,江溪屯村遭受特大洪灾。急难险重面前,安运强"为"雨绸缪,与时间赛跑,在洪水漫过防洪堤前,组织村里的党员干部成功将靠河沿岸的12个村民组余人分散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紧急与当地政府和上级部门对接,争取到棉被12床、大米1斤、矿泉水件、临时救助资金1万余元,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

  "进村赶考,就是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让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让自己不留遗憾。"安运强如是说。

精彩推荐

太燃了!习近平讲这句话时,被全场掌声打断!(附讲话全文)

陈代军深入走访极贫乡镇和深度贫困村

印江丨在脱贫攻坚大比武中为第一书记画像

荐读丨这个县委书记在常委会上推荐的一篇文章

活力效率温馨

传播党的声音讲好党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ly/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