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学六清热药
北京皮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pf/mipso_6084110.html上周跟大家认识一下需要烊化操作的药物,本周让我们来认识几味以清解里热为主要功效的药物—清热药。 夏枯草—清热泻火药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燥果穗。 呈棒状,略扁,全穗由数轮至10数轮宿萼与苞片组成,每轮有对生苞片2片,呈扇形,先端尖尾状,脉纹明显,外表面有白毛。每一苞片内有花3朵,花冠多已脱落,宿萼二唇形,内有小坚果4枚,卵圆形,棕色,尖端有白色突起。体轻。气微,味淡。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肝明目,散结消肿。 1.肝阳或肝火上升之头目眩晕。常与桑叶、菊花等清肝明目药配伍。2.目赤肿痛,目珠夜痛。常与生地、当归等配伍,如夏枯草散。3.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常与昆布、玄参等配伍,如夏枯草膏。4.乳痈,乳癖,乳房胀痛。常与蒲公英、浙贝母等清热散结药配伍。 脾胃虚弱者慎服。 苦参—清热燥湿药 为豆科植物苦参的干燥根。 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1.湿疮,湿疹,疥癣,麻风,阴痒,带下。常与防风、荆芥等配伍,如消风散。2.湿热黄疸、泻痢、便血。常与生地黄、龙胆等配伍,如苦参地黄丸。3.湿热淋痛,小便不利。常与车前子、石韦等配伍,如苦参通淋汤。 脾胃虚寒者忌服。生地黄—清热凉血药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根。 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无臭,味微甜。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润肠。1.温病热入营血证。常与水牛角、竹叶等配伍,如犀角地黄汤2.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常与侧柏叶、艾叶等配伍,如四生丸3.热病后期伤阴,舌绛烦渴,内热消渴。常与麦冬,玉竹等配伍,如益胃汤4.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常与知母、地骨皮等配伍,如地黄膏5.阴虚肠燥便秘。常与玄参、麦冬等配伍,如增液汤。脾虚湿滞、腹部胀满、大便溏泻者慎用。连翘—清热解毒药 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黄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消肿散结,利尿。 1.外感热病,风热表证。常与生地黄、玄参等配伍,如清营汤2.痈肿疮毒,乳痈,肺痈,瘰疬痰核。常与牡丹皮、天花粉等配伍,如连翘解毒汤3.热淋涩痛。常与车前子、竹叶等配伍,如如圣散 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煎煮知识—加水量 1自煎加水量常见不足 加水过多造成水的浪费,同时煎煮出的药液也会增多,使其药液浓度低。加水太少饮片与溶媒的接触面小,使饮片煎煮不透,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影响其疗效。过度浓缩造成有效成分久煎被破坏。2 自煎加水方法 传统加水法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2-3厘米(小拇指高)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重量加水法按药物的总重量,确定加水量。根据1克中药加10毫升水的原则,把计算的总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5%留给二煎用。此方法加水较准确,适用于药物种类多、药量大的方剂。康美智慧药房用专业的态度,保障中药疗效!水处理系统生活用水经过三级软化、紫外线消毒处理、除浮沉、泥沙、微生物、氯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标准。自动计算加水量处方中的加水量,医院多年研究设定的科学的计算公式:加水量=饮片吸水量+煎煮时机器蒸发量+煎出所需药液量,系统自动计算加水量。 实用专利—智能识别自动加水系统 复核完成的待煎煮药材随传送带送往自动加水区,扫描枪自动扫描桶上的条码识别加水量,自动加水;加水量误差控制在±3%以内。 长按测试 本周学习结束 扫一下看你掌握多少 ←←← 答题时间9月18日17:30截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bm/8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以为你买的是真药不,他们只是长得像而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