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9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叶梦婷通讯员徐益丰汪洋今天(28日)上午,武义县宋黄线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忙着砌筑雨水方沟。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目前他们大部分的施工力量正在对视距不良路段的小半径弯道内侧山体进行削坡改造。通过改造,可以完善沿线交通安全设施,同时,借助俞源太极星象八卦村、九龙山漂流、特色民宿,开发地方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助推“自驾游”、“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的发展。这是武义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三年行动计划暨“千项百亿”工程的一个缩影。要致富先修路,武义县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提升,让“四好农村路”释放红利,打通乡村振兴双向道,为百姓开通了幸福路、致富路。武义县十古线大田乡段,每天双向双车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不断。大田乡位于武义县县境中部,交通便利,近年来,该乡以打造最美公路为载体,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借着十古线这条便利的交通线,两边的乡村纷纷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产业。大田乡古竹村小王船头自然村,村民王文彪用船体修建了三座老房子,使其成为了一个新景点,不仅给小王船头村增添了一份魅力,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新亮点。每逢节假日,这里都能吸引几百名游客前来。“我们乡筹集了余万元对武丽线、十古线进行公路节点建设,给过往游客提供停车、休憩、观景等服务功能,将公路文化与环境文化、民俗风情等有机融合。”武义县大田乡副乡长王利说。农村公路,一头连着青山绿水,一头连着农民的“腰包”。武义县新宅镇板坑村位于武义县南部山区,距县城约40公里,是一个深藏在崇山峻岭中的老村庄。作为浙江省森林村庄,板坑村森林覆盖面积达多亩,其中竹林面积多亩。交通建设的改善提升助推着这里的自然资源一步步转化为可观的经济收益。现在,板坑村有5家农家乐和4家民宿已经开业,还有几家民宿正在加紧建设中。借力绿水青山,板坑村就地取材大力发展生态游,不仅引进了客源,也带动了农副产品外销,薯片、笋干、土蜂蜜等农产品都成了游客眼中的香饽饽,村民的总体收入比原来翻了几番,原先沉寂的老村庄蜕变成了现在小有名气的旅游村。项林海是板坑村的村委会主任,也是该村第一个做民宿的人。去年6月,项林海的项家农庄开业,仅半年就接待游客多人,实现经济收入十几万元。自家民宿打的就是“土”的招牌、“家”的品牌。让游客们品尝最地道的农家小菜,体验真正的游山玩水。坐在凉亭里,游客们可以享受榧树、枫树、苦槠树这些百年古树带来的阴凉;行走在这些古道,则可以感受历史的风华。”项林海笑着说道。8月2日,在武义县大田乡举办的第四届蓝莓节上,紫冠蓝莓庄园负责人张群英抑制不住蓝莓丰收的喜悦。而从各地闻讯赶来参加蓝莓节的游客也没有空手而归,个个嘴里吃着蓝莓,手里拎着当地土特产,赏遍秀美大田,吃遍各色美食,共赴这“莓”好时光。据统计,大田乡全乡蓝莓、树莓、草莓等采摘基地多亩,去年实现年收入余万元。其中蓝莓种植达多亩,种植户50余户,拥有紫冠、蓝健、雾山等龙头品牌,为当地农民实现增收万元。连续四届蓝莓节的成功举办,让大田乡尝到了“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甜头。你不会想到,拥有“莓”好时光的大田乡,曾经因为4米宽的沙石路成为外面的人不想来、里面的人难出去的“山沟沟”。交通条件的限制,阻断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通途。随着康庄工程、联网公路等交通大发展时代的到来,使得公路等级提升,路面拓宽,路域环境改善,公路直接修到了果蔬种植基地,省了运费也引来了四面八方的采摘游客,重新激发了乡村发展的活力,让“山沟沟”变成“金沟沟”,真正应验了什么叫“要致富,先修路”。近年来,武义全县19个乡镇、街道积极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目前为止已累计投入资金1.5个亿,完成农路提升改造项目多公里。实现了由乡镇分管领导任公路养护站站长,建、管、养、运营一条龙的运行模式。武义县公路管理段段长张征表示,下一步,武义县将以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为契机,不断优化公路等级,完善公路通景、通镇建设,打通公路“进”与“出”双向道,同时,筑牢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让百姓真正走上安全幸福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bm/1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