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公益爱心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16/6259310.html
陈平安一路走一路修行。陈平安在炼化了五色土后,体内已经有了山水相依的格局。修行并不只是吸纳灵气,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吸纳本就稀薄的灵气,会妨碍人间的灵气运转,修行还需要焠炼灵气,这就像消化吃下去的东西,灵气要在体内运转起来,灵气注入到“水字印”中,在“水运图”上刻画水神、祠庙,五色土所化的山岳也需要灵气具象化。陈平安的修行就是修心,那些刻在竹简上的道理就是进步的痕迹,有来自别人的,也有自己思索的。人心脉络与顺序道理,看上去有冲突的地方,其实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都是用来解释和归纳人间规律的方法。清晰掌控这些方法道理的过程就是“修”。规律方法都是由人总结出来的,也是由人来主导的,只要坚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刻板由规律方法使用“人”,也就是“真正睁眼”,就能获得对世界真实的认知,也能将心中打架的“道理”各归其位。卢氏王朝的那位狂士,不知道什么原因,行动上接受了大骊的官职,内心却并不认同这个选择。这位狂士修撰卢氏王朝的史书,而修史就不可避免要评价他人,对“忠臣”的大加追捧,半夜高呼壮哉,他内心向往着慷慨,迎合着他认同的“忠君”道理,同时他还要对“佞臣”进行鞭挞,他内心鄙夷着苟且,而他自己又恰好是“偷生”之人,这也是他认同的实用哲学,只有活着才有希望。无论坚信那一种,他都能让自己心安,但这种前堵后截的现状,狂士最后只能是落个心境崩溃下场。人生要“修”,也就是要学习提高,而“行不行”就是你对自己的认知,更是由心而定。陈平安具有地仙资质,听上去还不错,可要跟注定上五境的齐景龙,这样的天才比起来还是有些气短。在比较中取胜,占据更多的资源,来获取满足感和成功感,这是最底层的精神需求,根源于人类的基因中,是在人的相互竞争中形成,但同时会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因为比较是没有尽头的。人类的智者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也找到了很多解决的方法,陈平安采取的是向内求,不去和齐景龙比资质,他只和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有收获,比昨天的自己好,确信明天的自己会更好,就认可这样的自己。这样的成功观,要比在与其他人比较中获胜要更主动,也更具有可行性,普通人也能收获满意的人生。向内求的人生发展下去,就不能不说王阳明的心学。心学里著名的观花论,“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句话一直被人诟病,明明那花在哪里绽放,怎么你不来看它就没有颜色,这不是骗人吗?用现在的知识再来看看这个经典,花的颜色是什么?不过是反射光投射到我们眼中,在经过大脑解读才看到的颜色,如果没有人观察它,它不过是反射一定频率的光波而已,真的没有颜色啊!或者说,如果不同的主体,有红绿色盲的人看到鲜花的颜色,就与没有色盲的人看到花的颜色不一样,你说谁看到的才是真实的颜色?如果是不同的物种,那花的颜色更是千差万别。心学并不是玄学,反倒是最接近世界真相的哲学,不过当时王阳明并不知道罢了。如果用心学的境界来分辨那些道理之间的矛盾,正好印证了前面“真正睁眼的人”理论。向内求的人生,有利于你获得满足感,但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彼此间的竞争。同类之间的竞争是实实在在的,就像陈平安和别人的大道之争,你认可自己,感觉自己挺好,竞争中失败仍然是失败,甚至就此丧命。陈平安不去和齐景龙比没问题,但又怎么不去与马苦玄比,还要一定取胜才行。看上去这是个问题,要深想下去,也不算是个问题,向内求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如果你不懈怠的提高自己,你已经做到了自己的极致,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比不上别人,那死也就死了,就算是一直处在比较中,也依然不会有相反的结果。对于深陷非比不可的修道人来说,向内求也算是不错的人生观。我们这些远离直接对抗的现代人,向内求是更大概率获得幸福人生的人生观。就拿我自己来说,自从有了自己的自媒体,能够发表一些文字,我不敢说这是文章,把自己想法说出来,获得了一些朋友的认可,如果我非要好死不死的跟总管比文笔,哪里还有更新下去的勇气。之所一直在坚持,就是看到了自己的进步,比以前的自己好就够了,然后期待未来会更好。说到底你是否认可自己?认为自己到底“行不行?”,这本就是个唯心的问题。修道者的修行是人生,普通人的人生虽然没有那么多彩,但同样也是一种修行,边走边修永不停步,哪怕是点点滴滴,那也是个人的收获,有了新的知识,懂了新的道理,一定要记着开心。向内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人生观,是能让我们幸福的人生观。当然,你可以拥有任何的人生观,但我觉得起码这个人生观,要能允许你幸福才行,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幸福,我们更值得拥有幸福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bm/11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