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服务热线

鹅副黏病毒病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病理变化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对鹅的危害较大,常引起大批死亡,雏鹅死亡率可达70%以上,给养鹅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案例分享

养殖情况:王大哥养了只鹅,目前2个多月了,近期发现,鹅的精神不振,缩颈翅垂,食欲减少。眼鼻流出浆液性或黏液行分泌物,干枯后堵塞鼻孔,轻度咳嗽和打喷嚏,粪便稀薄成绿色或黄绿色,刚开始用着兽医给的氟苯尼考和盐酸多西环素,用了几天效果没有达到预期反而伤亡加剧,经过养殖朋友的介绍找到了鸣瑞生物的老师。

▉临床症状:

鹅大群普遍表现高热,发烧腿软无力,站立不稳或不愿走动,并有摇头、昏迷、抽搐等神经症状。不能吃料饮水,头颈歪斜、倒退,颈部和两腿伸张,倒地抽搐死亡。

配药方案:诊断为鹅大肠杆菌浆膜炎与副粘病毒混感,考虑病情发展比较快,而且综合考虑减少的损失,建议用药鸣瑞生物复方中药浆杆消(浆膜炎特效药兑水斤)+新维佳(副粘病毒兑水斤)集中三小时饮用连用4天。

回访:用药三天,当我们回访李大哥的用药情况时,李大哥用了正常的量,就看到治疗的效果很明显,病情控制住了,鹅没有死亡的了,前两天拌好料鹅也不过来吃,现在把料一放,鹅就都跑过来吃料了,李大哥非常的满意,本来一直担心药的效果,害怕遇到假药,病情控制不住还耽误病情,现在看着鹅好了,悬着的心最终放下。

病原

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原为鹅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的内脏器官内(脾脏、肝脏、肠管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为纳米),形态不正,表面有密集纤突结构,病毒内部由囊膜包裹着螺旋对称核衣壳。分离的毒株接种10日龄发育鸡胚后能迅速繁殖,鸡胚在接种后2~3天死亡。鹅黏病毒能凝集鸡的红细胞,人工感染鸡可引起死亡。

流行特点

1.易感动物各种日龄的鹅对鹅副黏病毒病都具有较强的易感性,日龄越小发病率、死亡率越高,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15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以上。随着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下降。疫区内的鸡也可以感染发病死亡。

2.传染原和传播途径患病鹅和病愈后带毒者为传染源。常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水平传播。

3.发生规律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呈地方性流行。

病理变化

鹅副黏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5天,人工感染雏鹅和青年鹅2~3天发病,病程1~4天。病鹅精神委顿,缩头垂翅,食欲不振或拒食,饮水量增加,行动缓慢,不愿下水,下水后浮在水面随水流漂游。病鹅拉黄白色稀粪便或水样便,有时带血呈暗红色。成年鹅将头插于翅下,严重者常见口腔流出水样液体,并有扭颈、转圈、仰头等神经症状,特别是饮水后病鹅有甩头、咳嗽、呼吸困难等现象。

防治

应以预防为主。做到不从疫区引进种鹅和雏鹅;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消毒制度,做好病鹅和健康鹅的隔离工作;不能把鹅与其他禽类混养;制订免疫计划,并认真搞好免疫接种。高发日龄阶段使用新维佳集中3小时饮水提前做预防。

浆杆消

主治

鸭、鹅顽固性浆膜炎,大肠杆菌。

适应症

精神沉郁、不愿走动、摇头或点头,出现角弓反张,粪便稀薄,呈绿色或黄绿色、尾部摇摆,抽搐而死。当天控制大群,4天彻底根治。

主要成份

本品由冬凌草、马齿苋、半边莲、决明子等植物提取。

冬凌草

清热解毒,活血,消炎止痛。

性味苦、甘、微寒。冬凌草有良好清热毒、活血止痛、抑菌。

马齿笕

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消炎、止渴、利用。

决明子

气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

清肝益肾,润肠通便,除风散热。

半边莲

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效。

用法用量

每袋兑水斤,连用4天。

产品规格

g/袋*60袋/箱

针对任何的(鸡鸭鹅鹌鹑等)家禽疾病问题,如果您有什么疑惑,可以留言详细咨询,或者回复您的“问题+电话+称呼”,我们会第一时间安排专门的技术专家帮您诊断治疗好!

您要知道,治疗家禽疾病,我们永远是最专业

专注健康养殖新程序,缔造环保养殖新标准

详情咨询技术于老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9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