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医古籍龚廷贤万病回春之瘟疫诸
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十三) 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第一集》《清肺排毒汤—古方新用显身手》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第二集》 《湖北保卫战中医全力以赴》 中华医药抗击疫情《第三集》 《早介入重防控中医战“疫”见成效》 对话实录(.02.02,农历正月初九) 上期回顾:解密中医古籍:吴谦《医宗金鉴》之六气客气主病歌、柴葛解肌汤、大柴胡汤! 对话一:寻病探源,辩症论施;瘟疫之毒,随呼吸之气传入,先入于肺,心与肺同居膈上,且左心房之血脉管与右心房之回血管,又皆与肺循环相通,其相传亦甚容易。而此症不者有者,因有包终护于心上,代心受邪,由包络下传三焦经,为于手厥阴经,少阳脏腑之相传,此心所以不易受邪也,愚临证二十佘年,仅遇一妇患此症,为拟此方′服之而愈。予留此方! 方剂名曰:《护心至宝丹》温疫自肺传心,其人无故自笑,精神恍惚,言语错乱,方用:生石膏30g,捣碎,人参,犀牛角,羚羊角各6g,朱砂0.9g,研未,牛黄0.3g研未,将前四味共煎汤,送服朱砂,牛黄未。此症属至危之候,非寻常药铒所能疗治,故万中多用珍异之品,供其宝气以解入心之热毒,瘟疫之毒未入心者,最忌用犀牛角,而即入心者之后,犀角又为必须之药! 张锡纯老医师,在治疗温疫病情中,留给我们中医学界,多么珍贵的经验方案!我们中医人应慎心切记,以备急用,不可临时人亊急乱,束手无术!解密中医古籍: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医方·治瘟疫瘟疹方、治肺病方! 对话二:舒肺汤就是给病邪找的出路 舒肺汤:有春伤风。头痛,鼻塞,身热,人谓太阳伤寒,谁知风入太阳经。春伤风,在皮毛入肺,鼻窍通天,吸气入肺故不利,风肺则不教,则金气不扬,失其请肃之令,必移邪入太阳经,膀胱恐邪入,是闭其口,水道失行。于是水不下通火上炎热,头自痛,绝异传太阳伤寒。法宜教肺风,杜入膀胱路,宜用舒肺汤:荷叶,生石膏各30g,羚羊角,知母各6g,蝉蜕9g,僵蚕,重楼各6g,甘草4.5g水煎服。治瘟疫表里俱热,头面肿痛,其肿或连项及胸,亦治阳毒发斑疹症!解密中医古籍:陈士铎《辨证录》之瘟疫门、春温门! 对话三:我们生活中的食品,不是来源于标着洋字母,什么高级营养品,在鸦片战争某间,《福寿膏》多么诱名的名号,让无数中国人民骨瘦如柴,卖儿卖女,妻离子妻,家破人亡,所谓的伟哥,又在误导着我们的国人,使他们很多人使用后,虽贪图一时之快,精竭枯萎,寿于不延之年而早亡,而他们猎夺走的我们医学秘方秘而不宣!中医同道们,我们应在此控疫保卫战中,为祖国尽忠效力,让瘟神疫鬼沉灭在浩瀚的中医海洋!用我们毕生的精力,把中华中医亊业发扬光大,为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 对话四:CT毛玻璃状物是什么?西医搞不清楚的物液?我来解释,就是中医上所说的浊气混合物,即痰液。 疑似怎样解释,就是搞不清楚,没弄明白! 对话五:今天在古籍医著中又发现二圣救苦丹的记载,即大黄60g皂角40g可避瘟疫!书名曰《古今医鉴》明朝医著!解密中医古籍:龚信《古今医鉴》之温疫·人参败毒散·升麻葛根汤·二圣救苦丹! 今日小结 当年瘟疫横行期,街头垒灶医治疫, 投药井中人人服,疫者尽可愈有期, 岂似现实隔离居,患者家属不见面, 误治人死不偿命!患者不知丧几时! 一切须其自然妙,医不叩门切记之, 良方不用方还在,叹民灾厄愈何期! 此文来源于通玄真人对话实录。仅供参考!医者自悟!传承的都是即将灭绝的医学文化,中华民族的医学至宝! 以下部分节选自中医世家《万病回春》 《万病回春》卷二:二圣救苦丸别名二圣救苦丹(《医宗金鉴》卷三十)解密中医古籍:吴谦《医宗金鉴》之瘟疫总括、瘟疫、风瘟! 处方锦纹大黄克(酒拌,蒸,晒干)牙皂60克(猪牙者) 制法上二味,为末,水打稀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主伤寒、瘟疫初起,热邪较盛,形气俱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冷绿豆汤迸下。以汗为度。 备注《医宗金鉴》云:本方服后或汗、或吐、或下,三法俱全,其病立解。 摘录《万病回春》卷二 《回春》卷二:二圣救苦丸别名二圣救苦丹 处方锦纹大黄4两(酒拌,蒸,晒干),牙皂2两(如猪牙者)。 制法上为末,水打稀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瘟疫。不论传经、过经者。大头瘟,目赤咽肿。 用法用量二圣救苦丹(《金鉴》卷二十八)。 各家论述《医宗金鉴》:疫气从鼻而入,一受其邪,脏腑皆病,若不急逐病出,则多速死。急逐之法,非汗即下,故古人治疫之方,以下为主,以汗次之,是为病寻出路也。方中用皂角开窍而发表,大黄泻火而攻里,使毒亦从汗下而出也。 摘录《回春》卷二 瘟疫 脉∶瘟脉无名,随见诸经,未汗宜强,虚缓伤生。众人病一般者,乃天行时疫也。 辟邪丹虎头骨(二两)朱砂雄黄雌黄鬼臼芜荑鬼箭藜芦(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囊盛一丸,男左女右,系于背上。或常病者,户内烧之,一切邪鬼不敢进。 兼治妇人与鬼魅交通。 五瘟丹治四时瘟疫流行、伤寒发热并诸疟热病。 黄连(属火,戊癸之年为君)黄柏(属水,丙辛之年为君)黄芩(属金,乙庚之年为君)甘草(属土,甲己之年为君)紫苏,香附(以上各一两,以直年药为君者倍一两) 上七味皆生用,于冬至日制为末,用锦纹大黄三两浓煎汤,去滓熬成膏,和前药为丸,如弹子大,朱砂、雄黄末为衣,再贴金箔。每服一丸,冷水磨服,神效。 普济消毒散治大头瘟病。 黄连(二两)黄芩(酒炒,二两)陈皮玄参生甘草川芎鼠粘子白僵蚕升麻柴胡葛根薄荷当归大黄人参(三钱)连翘(各五钱)大兰根(如无加靛花亦可)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二钱,每服一丸,细嚼,白熟水送下,发汗。如不及丸,用末药一钱二分,照前服。如未愈,再进一服,以汗为度,不可透风。若透风复肿,再服药,只是去皮一层方愈。忌酸冷羊鸡鱼之物并房事。 冬应寒而反暖者,春发瘟疫也,人参败毒散主之。解密中医古籍:龚信《古今医鉴》之温疫·人参败毒散·升麻葛根汤·二圣救苦丹! 二圣救苦丸治伤寒瘟疫,不论传经过经可服。 锦纹大黄(四两,酒拌,蒸,晒干)牙皂(二两,如猪牙者) 上二味俱为末,水打稀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五七十丸,冷绿豆汤送下,以汗为度。 人参败毒散治四时瘟疫通用。 羌活独活前胡柴胡川芎枳壳(去穣)桔梗(去芦)茯苓人参(各等分)甘草(减半) 上锉剂,每服一两,生姜三片、水盏半煎八分温服。或为末,沸汤点服亦可。此药治伤寒瘟疫、风温风眩、四肢疼痛、憎寒壮热、项强睛疼,不问老人小儿,皆可服。 或岭南烟瘴之地,或瘟疫时行,或人多风痰,或处卑湿之地、香港脚痿弱,此药不可缺也。连进三五服,以止为度。一方加薄荷少许。 春应温而反清凉者,夏发燥郁也,大柴胡汤。(方见伤寒。) 夏应热而反寒者,秋发寒郁也,五积散主之。(方见中寒。) 秋应凉而反淫雨者,冬发湿郁也,五苓散主之。(方见中暑。) 大头病者,湿热在高巅之上也。 牛蒡芩连汤治积热在上,头顶肿起,或面肿,或从耳根上起,俗曰大头瘟,并治烟瘴。 黄芩(酒炒,二钱半)黄连(酒炒,一钱半)桔梗(一钱半)连翘牛蒡子(另研)玄参(各一钱) 大黄荆芥防风羌活(各三分)石膏(一钱半)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食后细细呷温服。每一盏做二十次服,常令药在上,勿令饮食在后也。 内府仙方治肿项大头病、虾蟆瘟病。 僵蚕(二两)姜黄(二钱半)蝉蜕(二钱半)大黄(四两) 上共为细末,姜汁打糊为丸,重一钱一枚,大人服一丸,小儿半丸,蜜水调服,立愈。 又方治大头瘟病,肿脸颈项者。 用福建靛花三钱、烧酒一钟、鸡子清一个,入内打匀吃。不时而愈,肿即消,神方也。 虾蟆瘟者,属风热也,防风通圣散。(方见中风。) 凡入病家,须避其邪气,不受染着,亦医者之惠不可不知。以雄黄末涂鼻孔中,或香油涂鼻孔亦妙,然后入病家行动从容。在位而入,男子病秽气出于口,女子秽气出于阴户,其相对坐立之间,必须识其向背,既出自以纸条探鼻深入,喷嚏为佳。 太仓公辟瘟丹凡宫舍久无人到,积湿容易侵人,预制此烧之,可远此害。极宜于暑月烧之,以却瘟疫,并散邪气。 茅术(一斤)台乌黄连白术(各半斤)羌活(半斤)川芎草乌细辛紫草防风独活本白芷香附当归荆芥天麻官桂甘松三柰干姜麻黄牙皂芍药甘草(各四两)麝香(三分)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弹子大,每丸烧之。 万历丙戌春,余寓大梁属瘟疫大作,士民多毙其症,闾巷相染,甚至灭门。其症头疼身痛、憎寒壮热、头面颈项赤肿、咽喉肿痛、昏愦等症,此乃冬应寒而反热,人受不正之气,至春发为瘟疫,至夏发为热病,名曰大头瘟,大热之症也。余发一秘方,名二圣救苦丸,用牙皂以开关窍而发其表,大黄以泻诸火而通其里。一服即汗,一汗即愈,真仙方也。日夜塞户填门,应酬不暇,全活者不能胜数矣。但人禀之稍壮者,百发百中;其虚弱者,余先以人参败毒散,轻者即愈,如未愈,用牛蒡芩连汤可收全效。 清凉救苦散治头面耳目鼻肿痛。 芙蓉叶桑叶白芨白蔹车前大黄黄连黄柏白芷雄黄赤小豆芒硝上各等分,为细末,用蜜水调敷于肿痛处,频频扫之。 龚廷贤 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父龚信,字西园,一说字瑞芝,医院,撰有《古今医鉴》8卷。廷贤幼攻举业,后随父学医。他承家学,又访贤求师,医名日隆。医院吏目。年,治愈鲁王张妃臌胀,被赞为“天下医之魁首”,并赠以“医林状元”扁额。 龚廷贤着有:《种杏仙方》4卷()、《万病回春》8卷()、《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6卷()、《云林神彀》()、《鲁府禁方》4卷()、《寿世保元》10卷()、《小儿推拿方脉全书》3卷()。尚有《医学准绳》4卷、《经世全书》8卷,《痘疹辨疑全幼录》3卷,《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13卷等。亦托名为龚氏所撰。 上述著作中。《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流传最广。《小儿推拿方脉全书》,介绍各种推拿手法及所主病证,附有插图。龚信《古今医鉴》是在龚廷贤协助下并加以补充而成的。弟廷器、侄懋官均业医,都任过医官。袭氏著作浅显实用,传入日本、朝鲜等国。 序一 古昔哲王御极,天下熙熙焉如登春台,此何由哉?太和融液沦肌理、渐肠肾,其时六气不侵,而灾眚不作,禀气含生之属,靡不百体坚强,而相愉佚于耄期颐。中世虐政日逞,上薄天和,而民乃有夭殇疵札,自非诊脉候治方药,霜露之恙,罔所底止矣!故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金溪云林龚君用医术世其家,间行游大梁,值疫甚,合境诸医俯首而出其下。语具洪中丞序中。故尝着《古今医鉴》,其声在荐绅借甚。已而,阅历益久,术益神。盖几于见垣一方,而搦髓揲荒爪幕浣肠者。已乃纲提胪列,汇为奇方八卷,自题日《万病回春》。夫春为生物之府,举行喙息,悉沐艳阳乎大造,而若其性。王者体天之元,布德广惠,以是天人合,而春意盎然,充溢六合,然非得贤相提衡而调剂之,其于幽崖穷谷亦不能毕达,而无壅阏。士君子志蕲康济,显则贤相而调元,晦则良医而已疾。盖非敢必之,遇而能必之,仁心之无不遍。故曰∶“上医医国,其次及人。”兹按龚君所撰次,与其功施大梁,固国医也。今天子方垂悯黎元,而万方喜更生之会。益得龚君之术行,其于春台之化,不大有裨哉?梓既竣,龚君之姻,对峰周君千里肃匝,属序于余。余喜越人之再兴,而其名不可令芜没而零落也,遂为一言弁其首,以系他日太史氏录方技者之采。万历戊子秋月,归安鹿门茅坤撰。 凡例 一集首附万金一统述,悉采诸《内经》要旨前贤确论,为初学启蒙。医家切要者,如欲探本求源,当另考诸全书。 一药性层见叠出,非病于繁,即涉于泛,余故删其繁芜,撮其精华,缀成一歌,使人一见寒热温凉治疗炮制之法,犁然毕见。某病以某药为主,使临病用药,知有主佐缓急多寡之殊。 一释形体并人面背手足之图,及五脏六腑形状,此皆不可不知。 一十二经脉歌所载,某经络出于某处,止于某处,某经络受伤所生为某病,所治宜某药,或温或凉或补或泻及报使引经之药,宜忌之物,悉注于下。此可以知受病之源。 一各门类病前附于脉诀,如某病当得某脉,某病宜某脉,某病忌某脉,使得脉知病,生死洞然。 一方论根于《素问》、《灵枢》、仓越以下及刘、张、朱、李,并取近代儒医诸书可法者后,得海内名家秘方,并未入选,其间所附己意,亦出余素所经验者。 凡病有虚实寒热不同,古人虽有分辨,惜皆总论。余于每一门每一证,各立数条,某一条为某病,随以某方治之,使对证投剂,了然无疑矣。 一灸法余取素所经验者,附于方末,以便采用。其未试者姑已之。 一 乃为各病或有缺略者,或有续得秘方不忍弃者,用附于末,以备采用。 一医案附于各病之末,盖为前病发之,有所未尽者,悉系余素日经验,间有用古人得效者亦录之,其愚父子历年医案,亦欲刊布,未逮,姑俟后日。 一云林暇笔,乃余闲谈世病,用录于此,以发后之君子一笑耳。 一龚氏家训,乃庭训吾子弟者,附录于后,辞因谫陋,不足取法于人,第其中多礼义立身之要,然于人道未必无小补也。 一是辑门分类析,简易详明,诚初学指南。首之以脉诀,继之以病论,次之以治法,又次以方药,即未谙医者,一展卷则脉病治方灼然于目,执是可以对证投剂矣。此愚之管见,非敢以欺当世,特不任济人之心耳,高明其亮诸。 诸病主药 中风卒倒不语,须用皂角、细辛,开关为主。 痰气壅盛,须用南星、木香为主。 语言謇涩,须用石菖蒲、竹沥为主。 口眼斜,须用防风、羌活、竹沥为主。 手足搐搦,须用防风、羌活为主。 左瘫属血虚,须用川芎、当归为主。 右瘫属气虚,须用参、术为主。 诸风,须用防风、羌活为主。伤寒头痛,须用羌活、川芎为主。 遍身疼痛,须用苍术、羌活为主。 发汗,须用麻黄、桂枝为主。久汗不出,须用紫苏、青皮为主,表热,须用柴胡为主。 止汗,须用桂枝、芍药为主。 里热,须用黄连、黄芩为主。 大热谵语,须用黄芩、黄连、黄柏、栀子为主。 发狂大便实,须用大黄、芒硝为主。 发渴,须用石膏、知母为主。胸膈膨闷,须用桔梗,枳壳为主。 心下痞闷,须用枳实、黄连为主。 懊,须用栀子、豆豉为主。 虚烦,须用竹叶、石膏为主。 不眠,须用枳实、竹茹为主。 鼻干不得眠,须用葛根、芍药为主。 发斑,须用玄参、升麻为主。 发黄,须用茵陈、桅子为主。 中寒阴症,须用附子、干姜为主。 中暑,须用香薷、扁豆为主。 中湿,须用苍术、白术为主。 泻心火,须用黄连为主。 泻肺火,须用黄芩为主。 泻脾火,须用芍药为主。 泻胃火,须用石膏为主。 泻肝火,须用柴胡为主。 泻肾火,须用知母为主。 泻膀胱火,须用黄柏为主。 泻小肠火,须用木通为主。 泻屈曲之火,须用桅子为主。 泻无根火,须用玄参为主。 内伤元气,须用黄、人参、甘草为主。 脾胃虚弱,须用白术、山药为主。 消食积,须用麦芽、神曲为主。 消肉积,须用山楂、草果为主。 消酒积,须用黄连、干葛、乌梅为主。 消冷积,须用巴豆为主。 消热积,须用大黄为主。 六郁,须用苍术、香附为主。 结痰,须用栝蒌、贝母、枳实为主。 湿痰,须用半夏、茯苓为主。 风痰,须用白附子、南星为主。 痰在四肢经络,须用竹沥、姜汁为主。 痰在两胁,须用白芥子为主。 老痰,须用海石为主。 肺寒咳嗽,须用麻黄、杏仁为主。 肺热咳嗽,须用黄芩、桑白皮为主。 咳嗽日久,须用款冬花、五味子为主。 气喘,须用苏子、桑白皮为主。 疟疾,新者宜截,须用常山为主;疟疾久者宜补,须用白豆蔻为主。痢疾初起者宜下,须用大黄为主;痢属热积气滞,须用黄连、枳壳为主,里急后重者,须用木香、槟榔为主;久痢白者属气虚,须用白术、茯苓为主;久痢赤者属血虚,须用当归、川芎为主。 泄泻须用白术、茯苓为主∶水泻须用滑石为主,久泻须用诃子、肉豆蔻为主,(或加柴胡、升麻,升提下陷之气,其泻自止,)霍乱,须用藿香、半夏为主,呕吐,须用姜汁、半夏为主。 咳逆,须用柿蒂为主。 吞酸,须苍术、神曲为主。 嘈杂,须用姜炒黄连、炒桅子为主。 顺气须用乌药、香附为主。 痞满,须用枳实、黄连为主。 胀满,须用大腹皮、浓朴为主。 水肿,须用猪芩、泽泻为主。 宽中须用砂仁、枳壳为主。 积聚,须用三棱、莪术为主。 积在左是死血,须用桃仁散结为主;积在右是食积,须用香附、枳实为主;积在中是痰饮,须用半夏为主。 黄胆,须用茵陈为主。补阳须用黄、附子为主;补阴须用当归、熟地为主;补气须用黄、人参为主,补血须用当归、生地为主。 破瘀血须用归尾、桃仁为主。 提气须用升麻、桔梗为主。 痨热痰嗽声嘶,须用竹沥、童便为主。 暴吐血,须用大黄、桃仁为主。久吐血,须用当归、川芎为主。衄血,须用枯黄芩、芍药为主。 止血须用京墨、韭汁为主。 溺血,须用栀子、木通为主。 虚汗,须用黄、白术为主。 眩晕,须用川芎、天麻为主。 麻者是气虚,须用黄、人参为主。 木者是湿痰死血,须用苍术、半夏、桃仁为主。 癫属心,须用当归为主。 狂属肝,须用黄连为主。痫症,须用南星、半夏为主。 健忘,须用远志、石菖蒲为主。 怔忡惊悸,须用茯神、远志为主。 虚烦,须用竹茹为主。 不寐,须用酸枣仁为主。 头左痛,须用芎。归为主;头右痛,须用参、为主;头风痛,须用本、白芷为主;诸头痛,须用蔓荆子为主。 乌须黑发,须用何首乌为主。 耳鸣,须用当归、龙荟为主。 鼻中生疮,须用黄芩为主。 鼻塞声重,须用防风、荆芥为主。 鼻渊,须用辛夷仁为主。 口舌生疮,须用黄连为主。 牙痛,须用石膏、升麻为主。 眼肿,须用大黄、荆芥为主。 眼中云翳,须用白豆蔻为主。 翳瘴,须用蒺藜、木贼为主。 内瘴昏暗,须用熟地黄为主。 肺痈肺痿,须用薏苡仁为主。 咽喉肿痛,须用桔梗、甘草为主。 结核瘰,须用夏枯草为主。 心胃痛,须用炒桅子为主。 腹痛,须用芍药、甘草为主。 腹冷痛,须用吴茱萸、良姜为主。 止诸痛,须用乳香、没药为主。 腰痛,须用杜仲,故纸为主。 胁痛,须用白芥子、青皮为主。 手臂痛,须用薄桂、羌活为主。 疝气,须用小茴香、川楝子为主。 香港脚湿热,须用苍术、黄柏为主。 下元虚弱,须用牛膝、木瓜为主。 痿,须用参、为主。 肢节痛,须用羌活为主。 半身不遂,须用何首乌、川、草乌为主。 诸痛在上者属风,须用羌活、桔梗、桂枝、威灵仙为主;在下者属湿,须用牛膝、木通、防己、黄柏为主。 消渴,须用天花粉为主。生津液须用人参、五味子、麦门冬为主。赤白痢,须用茯苓为主。 遗精,须用龙骨、牡蛎为主。小便闭,须用木通、车前子为主。大便闭,须用大黄、芒硝为主。 便血,须用槐花、地榆为主。 痔疮,须用黄连、槐角为主。 脱肛,须用升麻、柴胡为主。 诸虫,须用使君子、槟榔为主。 妇人诸病,须用香附为主。 妇人腹痛,须用吴茱萸、香附为主。 妇人经闭,须用桃仁、红花为主。 妇人血崩,须用炒蒲黄为主。 妇人带下,须用炒干姜为主。 妇人安胎,须用条芩、白术为主。 妇人产后虚热,须用炒黑干姜为主。 妇人产后恶露不行,须用益母草为主。 妇人难产,须用芎、归为主。 妇人乳汁不通,须用穿山甲为主。 妇人吹乳,须用白芷、贝母为主。 小儿疳积,须用芦荟、蓬术为主。 小儿惊风,须用朱砂为主。诸毒初起,须用艾火灸之为主。 发背,须用槐花为主。痈疽,须用金银花为主。败脓不去,须用白芷为主。 恶疮,须用贝母为主。 疔疮,须用白矾为主。 便毒,须用穿山甲、木鳖子为主。 鱼口疮,须用牛膝、穿山甲为主。 疳疮,须用五倍子为主。 杨梅疮,须用土茯苓为主。 疮,须用轻粉、黄柏为主。 杖疮跌伤,须用童便、好酒为主。 疥疮,须用白矾、硫磺为主。 癜风,须用密陀僧为主。 诸疮肿毒,须用连翘、牛蒡子为主。 破伤风,须用南星、防风为主。 汤烫火烧,须用白矾、大黄为主。 犬咬伤,须用杏仁、甘草为主。 癫狗咬伤,须用斑蝥为主。 蛇咬伤,须用白芷为主。 中诸毒,须用香油灌之为主。 中砒毒,须用豆豉、蚯蚓为主。 诸骨哽喉,须用狗涎频服为主。 后序 嘉靖丙辰岁六月十有一日,世宗肃皇帝遣平江伯陈王谟偕诸司持节授册袭封余为王。时值溽暑,祗乃事罔恤劳瘁,症中痰火,头眩喘嗽,膝趾肿痛,不能动履,四时疾作,苦楚莫禁。余嫡长子朝遍延诸医,治皆罔效,诚堕痼病也。万历丙戌五月复炽,殆岌岌矣。长子昼夜惊怖,吁天身代,皇皇无措。天假良缘,适金溪龚生云林以应抚台洪溪衷公之聘,即汴邪,获与荆识,叩其学术,印乃父西园公家传儒医奕业鸣世久矣。余忻然景慕,遂隆礼市,延生为入幕上宾。生感其诚,乃曰∶“司鼎鼎者务为良相,佐圣主成雍熙之世;专方脉者务为良医,跻生民登仁寿之域。余弗类,不克为良相以光辅太平,愿以良医济世,保王躬享遐龄增上寿,以永国祚。”复沉潜诊视,植方投剂,获效如响,不旬日而渐离榻,又旬日而能履地,又旬日而康复如初。三十余沉,一旦起而痊愈之。噫!亦神矣哉!生其圣于医者乎?因悉叩其生平蕴借,出《古今医鉴》、《种杏仙方》二帙,已刊行于世,览之者,人人击节叹赏,如醉春风矣!然尤以为未展尽其底蕴,又括百家奥旨,成《万病回春》一集,其精微玄炒,诸名公已序其首矣!夫复何言?顾余感其惠,深嘉其用心之仁,敢一言以续于后。夫集以《万病回春》名之者,数总于万也,病而曰万则无不该括;时和于春也,春而曰回则无不发生。如万物当严凝肃杀之余,挽之以阳春太和之盛,天之造化。生斡旋之矣。行且大有补于世道。医国医民,何忝于良相乎?是以售诸梓以广其传云。万历十六年岁次戊子孟秋之吉,周藩海阳王湖勤撰 珍仁堂回归生命本源,愿天下人无病!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tz/5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解密中医古籍陈言三因极一病症方论之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