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苦珠,炒苦珠吃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9.html “苦珠”是方言,就是苦槠树上结的果子,打小就知道,因为味苦,又因为长得像珠子,所以想当然的就是这两个字。苦槠树在我们乡间还有另一个名字叫作“白依”,这名字是否来得有诗意一些? 村口有一大片苦槠林,每到这个时节,就是苦珠成熟的时候,苦珠树长得很高,从来没有人说摘苦珠,只有捡苦珠,每到苦珠成熟的季节,就会有很多人来捡苦珠,远的、近的,煞是热闹,这小小个的珠子,据说有的人一天可以捡好几斤。 最初知道的苦珠的吃法就是炒着吃,因为味苦,所以一般都和黄豆一起炒,吃的时候,吃几粒苦珠再吃一颗黄豆,将嘴里的苦味盖过去,那时候的黄豆有甜甜的味道,因为有苦作为参照,所以有时候一味地增加某一个味道并不能得到更好的体验,倒是加点相反的味道更能体会到,也因而一直浸在糖罐里并不会觉得甜蜜,尝点咸的、苦的以后才甜蜜。巧的是黄豆也在这个季节成熟,所以自然界的按排总是那么巧妙。 后来知道苦株滤出的粉还可以做“苦珠”豆腐,作为夏日的冷饮,我们这边用于作夏季冷饮的多用番薯淀粉,但人们习惯于叫作楂子(方言,即橡子)豆腐,其实就算真的有楂子淀粉,也只是按比例掺杂一点进去,因为番薯粉产量大,物以稀为贵嘛。 近几年,苦珠粉又有了新的功能,它不再局限于吃,而是作为外擦的药物,多用于婴幼儿,作用类似于松花粉,我们孩子小时候用的是“龙骨粉”,这种粉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因为它只存在于萤石的矿脉中。据说现在捡苦珠的多半是冲着这个功效,特别是那些新近有小宝宝降生的家庭。还有的是捡了加工成粉出售,据说市售要一百多元一斤,但搜了下某宝,也就二、三十元,但人们笃定网上的没有自已做的实在,其实撇开收益,这捡与加工的过程也是一个蛮有意义的消磨时间的方法。 虽然苦珠林近在咫尺,我却鲜有去捡,因为后续的加工实在有点麻烦,昨天是因为徐先生帮邻居种菜,我闲着没事就在边上找,然后捡了一些,原本是想给那些远道过来捡苦珠的人的,因为已近晚饭时间,她们都回家了,于是就让徐先生帮着炒了吃。按中医的理论,凡是苦的都性凉,而按了经验我属于热体,依据是我小时候经常生疮,又本着食物多样性的原则,开吃有益。这一盘就我一个人干掉了。 因为一时找不到黄豆,就只有单独炒苦珠了,想着如果真的太苦了就吃点糖啊菜啊之类的,结果出乎意外,居然没有了童年记忆中的苦味,只是稍微有一点点苦味,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徐先生说可能是今年“年成”(方言,指气候之类的)不好,可是今年的气候算风调雨顺了,所以我还是愿意相信是我的味觉发生了退化,又或者是味蕾对苦的适应性增强了。 相对于吃“苦珠”,感觉捡“苦珠”更愉悦一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umumm.com/kxsjz/1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福建南平十大特产排行榜,美味大餐武夷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